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的“貴州方案”

如何抓緊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出一批能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是眾多地方政府、大數據企業翹首以盼的事情。

“為了進一步支撐全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我們不斷創新和健全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機制,加快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省已引進各類高層次大數據骨幹人才2000多名,新建大數據及相關業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5個,引進院士及其人才團隊10人。

政策紅利引才入黔

“我們也算是‘貴漂’了,只是這個‘漂’少了些漂泊的意味,貴陽對於我們來說,更像是一個家。”數景未來科技(貴州)有限公司首席數據官張少華在2016數博會初識貴陽大數據產業,從考察地點、辦理手續,再到辦公室裝修,短短3個月,公司便開始運營。

“貴州對人才的支持力度,讓我看到了發展大數據的朝氣與願景。”張少華說。

自貴州開始大數據發展以來,僅貴陽市制定實施的與大數據人才建設相關的政策文件就超過30部,幾乎覆蓋了引才聚才、選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隊伍建設全過程,全力為大數據人才發展開路護航。

貴州將大數據人才需求,與高層次人才津補貼、高層次人才住房、創新創業資助等人才引進政策相結合,聚力服務大數據人才。

“各類人才可以通過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多種方式參與貴州大數據發展。”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貴州將對大數據發展引進的人才提供科研項目、職稱評定、住房保障、子女就學等多方面的服務。

“智庫”領跑大數據產業

“不來貴州,我就無法完成迄今為止最滿意的幾部著作。”2016年,為推進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申辦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信息安全中心創始人楊義先與貴州大學簽訂柔性協議,成為又一位因大數據與貴州結緣的“新貴州人”之一。

在楊義先的帶領下,公共大數據重點實驗室迅速發展,目前承擔了國家級項目16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70篇,培養博士7名,碩士63人,為貴州大數據行業提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與優秀人才。

同時,楊義先在貴州大學完成了《安全通論》《安全簡史》與《黑客管理學》《博弈系統論》,這幾部著作填補了世界在網路安全領域方面的理論空白,也為實驗室的發展積累了科研成果。

為進一步發揮智庫作用,貴州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相關諮詢機構、高等院校、大數據協會、大數據知名企業的專家、學者組建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智庫,在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大數據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加強大數據人才教育培訓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目前貴州省大數據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已歷經兩屆,其中,第一屆於2014年7月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吳澄等專家領銜。第二屆於2018年5月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梅宏、吳曼青領銜。

構建穩定人才供應通道

發展大數據產業,長期來看,必須建立穩定的人才供應通道。

2月23日,清華·貴州大數據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基地將聯合清華大學、貴陽國家高新區開展大數據專業人才培訓工作。目前,首批30名大數據專業研究生已入駐。

“產學聯動,進一步促進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教育資源共享,將為貴州本地及全國培養更多大數據專業人才。”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不只是貴州缺乏大數據人才,全世界都面臨著這個難題。”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也要建立自主培養人才的體系,更好地服務貴州大數據發展。”

去年5月,由國家統計局與貴州省政府共辦的大數據統計學院在貴州財經大學成立,學院致力於深化大數據與統計融合發展及服務國家大數據戰略,培養大數據統計創新型、複合型高端人才。同時,省內8所高校相繼獲教育部批准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全省初步形成了從社會培訓、中職高職到本科、研究生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

不僅如此,貴州還提出製造一個“智力收割機”,收割全球大數據人才。在印度設立“雲上貴州(班加羅爾)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在美國硅谷設立“貴州大數據(伯克利)創新研究中心”、在俄羅斯設立“貴陽高新(莫斯科)創新中心”,大力引進培育大數據等高科技人才。(記者 江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