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下國產電視劇市場,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推手》好似一股“清流”。通過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商業競爭,別出心裁地將太極文化融入到劇情設置之中。再加上柳青陽、梅道遠等極富有“中國風”色彩的角色名,《推手》中暗藏的文化內涵,成為了觀眾關注的焦點。近日,《推手》的總編劇張曉峰則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為觀眾答疑解惑,揭秘故事中的一些“小彩蛋”。
用傳統文化展現商業競爭 “推手”包含三層奧義
張曉峰認為,很難去界定《推手》的主線與支線,因為劇中融合了大量的商戰博弈、愛情、勵志、家庭倫理等元素,是一個複合類型的劇。而之所以起名為《推手》,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1991年李安的電影版《推手》的啟發。
在張曉峰看來,電視劇版的《推手》,實際上包含了三層含義。其一,是最簡單的輸贏的爭鬥。劇中,以明德集團和四大集團為首的商業競爭貫穿始終。其二,太極推手中講究的是相生相剋,而電視劇《推手》則用相當大的篇幅,去講述了一種情感間的博弈。比如,柳青陽和陳一凡,如何在進與退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制衡點,從而擺脫他們情感的各種桎梏和牽絆,收穫甜蜜的愛情歸宿。其三,也是最關鍵的,張曉峰想通過《推手》來完成一種觀點的輸出:經商之道,做人之本。劇中,無論是柳青陽還是劉念,都曾遇到過道德與利益的雙重抉擇。張曉峰坦言,如何在物慾橫流中保持自我的本真,是《推手》想要傳遞的最深層的價值內涵。
角色名極富“中國風” 張曉峰揭開其中玄機
《推手》播出之後,其另闢蹊徑的題材類型,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收視率和話題討論一直居高不下。除此之外,劇中人物的名字,也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表揚”,他們認為柳青陽、梅道遠等名字極富“中國風”,盡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對此,編劇張曉峰也深以為然。採訪中,他表示,全劇每個人的名字都經過了仔細考量,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至於他自己,最喜歡的就是“柳青陽”這個名字。張曉峰解釋道:“中國古代把聖賢之地稱為‘青陽之城’,所以當時取名為柳青陽,是希望賦予這個人意志、悟性和良知的一份堅守。所以說,當時還是費了一些心思的。”張曉峰還舉例道,“再比如梅道遠,中國有句古話叫:‘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同樣很符合梅道遠這個人物的內心。”
閱讀更多 江蘇衛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