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再评视觉中国版权事件:“黑洞”版权争议应该成为法治公开课

一夜之间风云突变,互联网时代第一个扛起图片版权保护大旗的视觉中国,因为一张黑洞的图片,成了众矢之的,形势变化之快令人咋舌。

了解视觉中国发家史的人都知道,其实它的起家十分不易。早期面对图片市场的垄断,视觉中国在夹缝中艰难地挣扎图存,终于找到了版权这个突破口,从此一路顺风顺水,青云直上,直到成为今天市值百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应该说,版权保护让视觉中国占据了道德和法律的制高点,让它可以堂而皇之地摆出依法维权的架式,把别人置于违法侵权的不利之地,并以此牟利。然而,虽然依法保护版权让视觉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可它并不懂得版权法治的真谛,更不了解什么是保护版权的法律边界。否则它就不会落入“黑洞”版权这个陷阱,更不会做出把所有的图片都收归旗下,甚至给国旗国徽都打上“logo”这样低智商、低“法商”的事。版权必须依法取得,法律规则决不是先到先得、野蛮掠夺的“商场规则”。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国家不断健全的版权法治成就了视觉中国,但在今天,也正是因为视觉中国并不是真正地知法信法守法,而是法治意识淡薄,把版权保护当成了敛财的工具和赚钱的生意,把法律当成了牟利的幌子,才让它栽了这么一个大筋斗。现在视觉中国的掌门人也许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法治日益健全的当下,捡到篮子里的不一定都是菜,有时候也可能是雷。

从另一个方面讲,视觉中国栽筋斗引出了一场网络狂欢。但大家是为了法治的胜利而喜庆吗?显然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自有互联网以来,人们就已经习惯了免费午餐,一旦进入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付费时代,很多人就不适应了。视觉中国第一个扛起版权保护的大旗,要求图片付费,让很多人甚是不爽。如今“版权保护者”栽在了版权保护上,可能很多人心里想的并不是法治的进步,而是报应的快感。这种感觉开始甚是爽快,但细细想来却未必。

事实上,版权保护的道理并不复杂,保护创作者的劳动与合法权益是立法的本意。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日益完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与决心。但不少人依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盗版,并不认为侵犯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是侵权,也不认为违反知识产权法是违法。不得不说,这是民众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欠缺,这也正是当下法治建设的一块短板。

我们看到,国家版权局已就此事做出回应称,“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这个回应及时,但不应到此为止。从我国版权保护未来的发展来讲,每一个热点事件都应该是一次普法的良机。因此,视觉中国版权事件能否成为一次全民普及版权法治的公开课,成为此次事件下一步走向值得关注的焦点。

面对企业和民众对版权保护的模糊认识,面对民众法治意识的短板,有关部门理应抓住这个全民关注的机会,本着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不仅要处理相关涉事企业,更要把相关版权保护的法律问题讲明白、讲透彻,将视觉中国版权事件作为一堂法治公开课,以此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提升知识产权法律的全民普及水平,进而推动版权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

投稿的小伙伴,请发到这个邮箱 :[email protected] 等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后不要忘了设为星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