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尼斯與哈登:誰即將獲得本季MVP?

本文不討論誰應該得MVP。

只討論誰即將得MVP。

即,按照歷來MVP規則邏輯推斷:

本季MVP基本是揚尼斯。

除了少數幾年比如2015-16季,幾乎每年,大家都要撕一遍:

“MVP到底標準是啥”。

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支持的對象說一大堆理由。

粗數據最好看?

高端數據更美麗?

球隊戰績最漂亮?

個人意義最大?

比誰的隊友爛?

當世第一人?

攻擊最強?

防守最好?

單挑最牛?

比爾·西蒙斯十三年甚至還提了個標準:“如果幾十年後回頭看本季,你最記得的是誰?”

然而,1980年MVP歸記者投票選以來,標準其實一向很簡單:

戰績、數據、期待值(戲劇性)。

以及另一條隱性的喜新厭舊規則:

條件差不多的情況,優先給沒得過的;對已得過的要嚴格挑剔,除非特別有戲劇性

所以,哈登本季衝MVP,最大的對手不是揚尼斯,是去年已經得獎的自己。

歷年蟬聯MVP的,要麼是數據戰績全面超越過去的自己,要麼就得特別有傳奇色彩,有故事性。

1983年摩西·馬龍,是因為他轉到費城,數據持續出色場均25分15籃板,還帶出了聯盟第一的65勝。

1985年伯德,是因為數據全面超過前一年(從場均24+10+7變成29+11+7),勝場從63變成62,且聯盟裡沒其他對手;1986年伯德MVP三連霸,是因為67勝,以及場均26+10+7的數據。確實都強到無可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

到1987年,伯德還是場均28+10+8,下一年場均30+9+6,球隊分別是59勝和57勝。但評選MVP時票數少得可憐。因為大家默認“你都三連霸了,除非數據和球隊戰績都爆表,不然我們就要給別人。”

1990年魔術師衛冕MVP,是因為場均23+8+13的嚇人數據,以及“沒了天勾還能帶隊63勝”的故事性。

1992年喬丹衛冕,是因為帶隊67勝,個人數據又沒對手。但下一年,因為公牛隻有57勝了,雖然喬丹場均33+7+6,但MVP票數就輸給場均26+12+5帶隊62勝的巴克利,甚至,還不如55勝但場均26+13+4的大夢。

1997年喬丹帶隊69勝自己得分王,但因為前一年72勝,所以MVP給了64勝場均28+10+5的郵差:那年郵差34歲了,終於拿了第一個。

2003年鄧肯衛冕MVP,是因為數據無可挑剔,戰績又是聯盟第一的60勝,隊友還弱:二年級的帕克,一年級的吉諾比利,37歲的羅賓遜,嗯。

2006年納什衛冕MVP,眾所周知:是因為季前斯塔德邁爾受傷,球隊換了三個首發,依然帶隊54勝。這就是戲劇性和期待值的作用了。

2010年勒布朗衛冕MVP,是因為數據戰績都是聯盟第一。接下來他到邁阿密,2010-11季場均27+8+7帶隊58勝,可是MVP票數不但不如羅斯,還不如場均23+14+1帶隊52勝的德懷特·霍華德。

2013年勒布朗衛冕,是因為帶隊27連勝。數據依然卓越到聯盟無比,戰績和傳奇性也都有了,主要是戰績的故事性。

2016年庫裡衛冕,是因為個人數據匪夷所思,以及眾所周知的73勝。

好,回到今年。

揚尼斯的長處在防守與戰績,以及PER、PIPM這些細數據。

哈登的長處在肉眼可見的恐怖得分數據,以及一路力挽狂瀾的個人進攻表現。

這個具體愛怎麼撕怎麼撕,隨意。

哈登的巨大障礙是:他去年已經拿到過MVP了。而且是場均30+5+9後帶隊65勝。火箭去年跟勇士打到七場,一般公認他們是當下聯盟除了勇士最強的球隊。

而上季,雄鹿44勝東部第七而已。

這就影響期待值了。

本季,哈登數據非常漂亮,但球隊戰績跌了;揚尼斯數據持續漂亮,球隊戰績又好過哈登。

如果去年哈登沒得MVP,那今年的揚尼斯與哈登,可以類比2017年哈登和威少爺之爭,“一個成績好看球隊戰績也不錯,一個是球隊戰績差點但數據歷史級啊!”

還可以摻雜2006年納什的話題,“球隊傷成這樣了!應該加分!”

但因為:哈登去年已經得過了,而揚尼斯還沒得過;火箭上季的表現眾所周知,而看看去年賽季開始前的預測,誰會猜雄鹿是聯盟戰績第一的?

期待值(新鮮感)與戰績,揚尼斯都勝出。數據也絲毫不差。

哈登唯一的優勢,就剩“個人進攻數據連創歷史”的話題性了。

如果哈登的一連串神奇飈分發生在季末,機會還會更大些:因為評委們比較容易受到近期事件影響,比如2017年威少爺最後一連串破記錄三雙獲得了輿論聲勢。

可惜,哈登最卓越的表現,主要停留在12月到1月,這就削弱了他的數據衝擊力。

所以咯。

按照歷來記者們推選MVP的規則,這個MVP,基本是揚尼斯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