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

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

看到這個標題的人,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因為以往的經歷以經告訴他們,他們以前的夢想全部破滅,他們想的和現實中的完全不一樣,而知道這個道理的人一定會知道我說的是對的,因為他們就是他們所想的那個人。心想事成就是他們最信奉的人生態度。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心想事成,而有的人卻不相信心想事成,而他們的人生和他們所想的完全不一樣。

很多培訓課程都在激勵都在教人如何成就他們所想要的人生,培訓者讓他們大喊“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優秀的,我一定是百萬富翁,我一定會成功”,被培訓者當時是一片沸騰,一場強烈的激勵,但只是激勵,因為講師沒有告訴你為什麼,喊完也就完了,喊完後自己的內心馬上告訴自己,自己否認自己“可能嗎?我一直失敗,還百富翁,我房租都快交不上了”只是感受到現場的激勵與扇動,我不是說這種培訓不好,是講師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不知為什麼?就不知道這裡面的道理,不知道他就不會運用這種力量,他就不相信這種力量,而我們一旦知道這個原理,才會知道如何利用這股力量。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是我們自己造就的,路是自己走的,那麼是什麼力量讓你走這樣的路呢~你可能會說是你自己~接下來問你,你認識你自己嗎!就是你的“自我”,你的“自我”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我就是我了,就是這一堆肉,有血有肉的軀體,更明智一點的會說,是心智~心怎麼想,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那控制你身體和你的心智的那又是什麼呢~因為這個才是你整個人生就大的控制者。

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

你的“自我”並不是血肉之軀,身體只是“自我”用來執行任務的工具;“自我”也不可能是心智,因為心智又是“自我”用來思考、推理、謀劃的另一個工具。

“自我”一定是一種能夠控制並引導身體和心智的事物;一種能夠決定身體和心智的事物;一種能夠決定身體和心智如何去做、怎樣去做的事物。當你認識了“自我”真實物質,你就將享受到以前從未感知過的充滿力量的感覺。

當你說“我認為”的時候,“自我”告訴心智應當怎樣認為;當你說“我去”的時候,“自我”告訴身體應當去向何方。這個“自我”的真實本質是精神上的本質,這種本質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當人們開始認識到其真實本質時,這種力量就會降臨到他們身上。

“自我”被賦予的最偉大、最神奇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然而極少有人知道什麼是具有建設性的、或者說正確的思考,所以人們就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生命就是表達,和諧而富建設性地表達自己,是我們的分內之事。悲傷、痛苦、不幸、疾病和窮困,並非必不可少,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地消除它們。

那些認識到這一原理的人,在生活中就擁有了巨大的優勢。他們不會讓自己精疲力竭。他們能夠敏捷地消除一些遊移不定的想法。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在最大限度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任何一個主題上。他們不會在無益的目標上浪費時間或金錢。

如果你做不到這些,說明你迄今為止還沒有付出所需的努力。是時候了,努力吧!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為了增強你的意志、認識你的力量,你可以借用這句強有力的口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

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

每一次你重複這句話,都應該清楚地知道這句話中的“我”是誰,是什麼;試著去理解“自我”屬性的真正內涵;如果你能做到,如果你的目標和意圖是具有建設性的,並且與宇宙的創造原理和諧統一的話,你將無往而不勝。

如果你使用這句口號,那就經常不斷地使用它,不管白天黑夜,只要你日間想起它,就重複一遍,持續這樣做下去,直到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如果不這樣做,倒不如壓根就不開始,因為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我們開始做某事但不把它完成的話,或是做了某項決定卻並不堅守的話,我們就形成了失敗的習慣。徹頭徹尾的、可恥的失敗。如果你不打算做一件事情,那就別開始;如果你開始了,即便天塌下來也要把它做成。如果你決定做某事,那就動手去做;不要受任何人、任何事的干擾。你身上的“自我”已做出決定,事情已經板上釘釘,骰子已經擲出去了,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你的人格是由數不清的個人特徵、怪癖、習慣和性格特點所組成的。這些都是你以前思維方式的產物。

把事件、場景、條件在頭腦中生成畫面。要知道萬物的精華,皆在於它的精神,精神是真實的存在,因為它就是生命的全部;當精神離去的時候,生命也就消逝了,熄滅了,不復存在了。

這些精神活動是屬於內在世界的,屬於“因”的世界;而一切環境和景況,都是由內在世界產生的,它們是“果”。正因為如此,你就是創造者。這便是極其重要的勞作。你所能構想的理念越高貴、越崇高、越宏偉,這項工作也就變得越重大。

思想就是能量,能量就是思想,但由於世界所熟知的一切宗教、科學和哲學都是這能量的表現而不是能量本身。能量作為“因”就被忽視或誤解了,世界僅僅屬於“果”的一隅。

因此,有了宗教上的神與鬼,有了科學上的正與負,有了哲學上的善與惡。它只關注“因”的一面。

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

如果你採納這種意見了,那就從最小的事情做起,從那些你能夠掌控、能夠不斷努力的事情做起,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容許你的“自我”被推翻,你將發現你最終能夠戰勝自己。 當你學會戰勝自己,你將發現你的“內在世界”征服了外在世界;你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人和事都會對你的每一個願望做出回應,而在你這方面,卻無需任何明顯的努力。

這一情形的出現,並不是天方夜譚,只要你能記住:“內在世界”是由“自我”掌管的,而這個“自我”正是那個“無限之我”的一部分,這個“無限之我”即為宇宙精神或宇宙能量,人們通常把它叫做“上帝”。

這些並不僅僅是為了證明或建立某種觀點而提出的一種陳述或者理論,而是一種被最優秀的宗教思想和科學理念接納的事實。

赫伯特.斯彭德說:“在我們身邊的所有奇蹟中,最令人確信的是:我們一直身處萬物由此而出的無限而永恆的能量之中。”

萊曼.艾博特在班戈神學研究院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中提到:“我們所要思考的上帝,是那個居住在人們內心之中的上帝,而非從外部操控人類的上帝。”

科學發現了亙古常在的永恆能量,然而宗教卻發現了潛藏在這能量背後的力量,並把它定位在人們的內心之中。但這絕不是什麼新的發現;《聖經》中早已言之鑿鑿,語言平易簡樸、令人信服:“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這就是“內在世界”的神奇創造力的奧秘之所在。

思考是一種運動形式,遵循著與光波或電波一樣的共振原理。 由此可知,很顯然,為了釋放能量、財富或實現其他具有創造性的意圖,首先必須讓思考成形。那麼,如何實現這一目的呢?

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

這一點非常關鍵。我們應該怎樣做來發展能夠使我們有所成就的信念、勇氣與知覺呢?

答案是:通過鍛鍊。精神力量的獲得同身體力量的獲得一樣,是通過鍛鍊達到的。我們思考一件事情,可能在頭一次非常困難,當我們第二次思考同樣的問題時,就變得容易多了;當我們反反覆覆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的時候,就成了一種精神習慣。我們持續思考同一件事情,到最後這種思考就變成自發性的了,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思考這件事情,直至我們對所思所想持積極的態度,再沒有什麼疑問了。我們確信,我們深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