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今天鬼使神差的读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但我感觉能读这本书的女孩子是幸运的,她们不用接触,就能知道世界的背面!

这是台湾作家林奕含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林奕含少时即遭她的老师诱奸。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不明白小说里的女主房思琪为什么不懂得拒绝,不去告诉父母朋友老师李国华的兽行。

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跟李国华发生这种不伦的关系。

后来才明白,房思琪她内心的挣扎与苦楚。

当她试探性的跟父母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

她的母亲说:“这么小就这么骚。”

直接让房思琪决定不跟母亲说了。

在吃饭的时候跟家人提及:“我们家什么教育都不缺,就缺性教育。”

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并没有引起引母亲的关注。她的母亲还说:“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兴许,这就是房思琪悲剧的开始。

最后当她跟最好的朋友怡婷,灵魂上的双胞胎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得到的是对方赤裸裸的嫌弃:“你真恶心。”

看到这里,内心感到一阵压抑和恐惧!

因为在性启蒙之前房思琪就已经承受着歪曲的指导,误解了爱的行为。

李国华作为一个出轨的父亲可以获得原谅,而房思琪只是13岁的孩童却要被指责放荡。

所以在余下五年一直被不正当侵犯,思琪强迫自己爱上了老师,她觉得自己和爱的人做这些事才是合理的。

但是当那些优秀的年轻男生们追求她的时候,她觉得自己不配,觉得自己脏。

最可怕的是这些都改编自真实故事,并且仍在发生,且可能无人问津。

故事里的房思琪最后疯了。

而2017年4月27日,故事原型的林奕含上吊自杀。

她自杀前8天接受采访时,语气轻柔,但是话语间压抑着痛苦。她说:“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

在这个故事中父母永远缺席了,他们在性启蒙这门课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相传在古代,嫁女儿之前,父母都会准备一套嫁妆画。

实际上,嫁妆画是一卷春宫图,8至12张,放到嫁妆里以供女儿婚后学习。

女子嫁到夫家后,打开嫁妆便可领会到父母的意思,每天晚上“照猫画虎”,以博得丈夫欢心。

如此看来,古代女子在婚前对“性行为”基本是一无所知啊。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反观现代的女孩子,我们的“性启蒙”似乎也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摸索”过来的。

我有时候就在想都9012年了,压根没有一个家庭或者学校会有一套系统的“性教育”。

这也实在太搞笑了吧。

中学上生物课时,《性健康教育常识》之类的课永远都是自己看书。

老师拒绝上课的原因:“中考不会考,你们自己看看就行。”

最可怕的是,“主动了解性知识的人一定性开放”这样的谬论,却像“真理”一样被信仰着。

性文化里,果真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了...

我们给自己贴上了“性冷淡”的标签,以此证明我们是多么的纯洁并且不可侵犯。

甚至有些女生,直接将《性健康》书中画有敏感部位的纸张撕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班长。

从重点小学、到省重点初中,生物竞赛还拿过奖,可以流利地背出人体必需氨基酸、呼吸作用反应式,以及哪些植物是等世代交替...

可说起正规性教育,她了解到的不过是初中课本上的“月经”、“遗精”等原理。

“性”成了大多同她一样的女孩,跃跃欲试又怕捅破的一层窗纸。

而隔着一层窗纸的“性知识”与“性误解”无异。

第一次谈恋爱,与男朋友接个吻,战战兢兢好几天,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接吻就会怀孕”的传言...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性知识对于每个女孩来说,都充满了“窥探”、“猎奇”又“不安”...

而“猎奇”的心理总会战胜“不安”,我们通过一些正确或者不正确的方式,试图揭开蒙在性知识上的面纱。

成长阶段的我,性启蒙基本来源于书本。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流行言情小说,但是仅停留在谈情说爱的层面。

直到街边报亭开始售卖一些《故事会》、《知音》以及《家庭医生》之类的女性杂志。

有一次我闲的无聊,偷偷把妈妈藏于床头柜的杂志翻开来看了。

那一刻开始,我的世界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故事会》每期最后一个故事都比较污,《知音》里二奶卖弄风骚的情节,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以及《家庭医生》里一段女男主在马车中赶路的情节,书中有一句话:“他的手穿过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当时幼小的我特别疑惑,心想他们什么时候去森林了,不是在马车上么?

只是多年后某一天突然顿悟。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渐渐的,我看的书越来越多。

《失乐园》里,明白了性是一种需求和欲望,也是一种释放和自我完整的过程。

张爱玲的《金锁记》,面红耳赤读完之余,又想为书中女人悲惨的命运失声恸哭。

《白鹿原》里的隐晦描述则让我思来想去,不停的揣测着、琢磨着...

我渐渐发现各个作家的性描写是不一样的。

贾平凹笔下的性爱带着粗犷的泥土气息,王小波笔下的做爱就和打招呼一样... ...

而在洛丽塔这部电影,我人生中第一次看见男性生殖器。

但这些对性的“窥探”、“猎奇”心理,就像长满爪鳞的怪兽,在我心里不停的挠。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不过要说最正规的性知识,应该是来自新华字典了。

某天在家突发奇想,进行了一场关键词搜索。

将字典里带“阴”字的词语的注释全部看过一遍,对于注释旁边的图片更是不放过。

于是又把带“阳”、“性”、“爱”、“精”都给查了一遍。

这些“性探索”的记忆看似轻轻巧巧,不说都快被遗忘了。

但一旦谈起时,似乎每个女孩都经历过。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就好比小时候与身边的小姐妹的过家家游戏。

家里没人时,就窝在卧室里扮演医生和病人。

我们也会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跪在床上拜天地,蒙上纱巾扮新娘,新郎。

当然,这些游戏都是以“拥吻”结尾。

所以可以说,在我们十来岁的时候,初吻就真切地没了。

我们也会跪在地上,神神秘秘地从衣橱里面掏出一张卡顿的性爱视频碟片。

就这样,小姐妹成为了成长路上的第一位性启蒙导师。

这样一段遥远的、关于童年的隐秘记忆,只要你不曾跟人提过,便也没人会知道。

只是长大之后,有了更多的两性认知后,我们都心照不宣的,把游戏关在了过去。

而这段过去的记忆像一朵白色的棉花,柔软,洁净。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前两天,月经表情包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据“全球妇女权利慈善机构英国国际计划组织”官网,历时两年多推动的“月经表情”,终于在今年2月获批。

多位专家表示,“月经”的表情是告别“月经羞耻”的一大步。

眼前就浮现了我第一次来月经的场景。

六年级的一天放学路上,花了五块钱坐了个三蹦子,三蹦子十分颠,颠着颠着一股暖流从身体里往外扩散。

我以为自己尿失禁了,头都没敢回,一路小跑回家。

到家脱下裤子一看,瞬间傻了,心里想一定是三蹦子把我处女膜给震碎了。

因为那时候报纸上经常有一些少女骑自行车,处女膜破损之类的毫无根据的新闻。

最终,大姨妈来的第三天我才敢告诉我妈,怕她以为我干了什么...

总之带着一颗羞耻之心度日...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不过相比于身体的变化带来的“性启蒙”,长大后朋友口中的“性接触”来的更加真实与猛烈。

就算朋友的家庭氛围是属于比较保守的。

但用她的话:即使是再紧密的保护也挡不住女孩自身的性觉醒。

这种觉醒就像台风,学过地理的人应该都知道,台风的成因。

低压中心,带着暖气团,高压中心,带着冷气团。两者相遇,一个上升,一个下滑,用一种非常奇怪的体位,互相缠绕,打转,融为一体。

台风产生了,性也产生了。

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驱动着两具肉体拥抱、亲吻,赤裸裸的结合。

朋友笑称她的男朋友就像80年代的爷们姜文。

浑身焕发着雄性荷尔蒙,大汉骨子里的英勇与豪迈,一个坏笑就足以令人肾上腺素飙升。

我一下就想到了姜文在高粱地里野战的画面,那或许是整个80年代,最具原始生命力的镜头了。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知乎上有个提问,现代女孩的“性启蒙”渠道有哪些?

囊括全部的答案不过是:初中生物课本、色情电影、小说、身体的变化、朋友的八卦以及自发的“性探索”...

而这整个过程,唯独缺失了长辈的参与。

大多父母与老师在性教育这方面好像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理念。

即王阳明的心学:“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无。”

只要避免谈论一切跟“性”相关的事情,“性”就可以不存在。


90后女孩的性启蒙,太搞笑了



可看与不看,花就在那里。

睁开眼细嗅花香,总比蒙住眼睛胡乱握一手花刺强。

据统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人工流产手术约有2600万到5300万例,中国占至少1300万例,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人工流产率。

由此可见,性启蒙教育多么重要,性与死亡,都应该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才是。

世界上愈是黑白分明的事情,愈是要出错的。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