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解兩難 校企雙受益 義烏人社局牽線把企業“搬進”校園

2019-04-12 07:33 | 義烏商報

一举解两难 校企双受益 义乌人社局牵线把企业“搬进”校园

這段時間,鮑正浩可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搬遷到國貿學校實訓基地的公司進展順利,正在開足馬力生產兩個專利產品,預計年產值將突破千萬元。“如果不是人社部門引路,我們一下子到哪裡找這麼好的場地資源,更別提正常生產營業了。”飲水思源,他對人社部門在把企業“搬”進校園期間所做的努力由衷點贊。

鮑正浩是義烏的一名汽車維修工,也是義烏志星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的創辦者,曾榮獲全國交通行業技術能手、全國愛崗敬業汽車維修工楷模等稱號。數月前,企業由於稅收總額不高,之前租用的廠房到期後原房東拒絕續租。期間,他新找了幾個場地,也因多種原因一一被拒,公司面臨停業關門的困境。

義烏人社部門在走訪企業時瞭解到情況後,對該公司做了詳細分析,發現該公司雖然年產值只有數百萬元,但自創辦以來成功研發的20餘個發明專利產品,幫助汽修行業從業人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行業內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為幫助企業正常運行,人社局積極聯繫工業園區、實訓基地和職業院校,協調解決場地問題。

而此時,義烏市國際商貿學校正好為技能大師“引進難”而著急。校方通過人社部門獲悉此事後,當即表態:“拿出部分實習實訓場地,把志星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引入學校。同時,把鮑正浩大師工作室請進學校,開展學徒制實驗班試點。”

雙方一拍即合。鮑正浩大師工作室入駐國貿學校後,吸收學校相關專業老師為工作室成員,帶領師生開展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科技發明、技能競賽等合作。另外,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國貿學校汽修專業依託鮑正浩大師工作室開始學徒制實驗班試點。

近日,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到義烏開展“三服務”活動時,走訪了這家“建在學校裡的企業”,對義烏人社局全力幫助校企雙方深度合作的舉措予以充分肯定。

(原標題《人社局牽線把企業“搬進”校園 【深化大調研 推進“三服務”】一舉解兩難 校企雙受益》,原作者林曉燕。編輯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