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每年高考季,高考志願填報改誰做主?父母?學生?老師?

完美升學嚴老師


還有50多天就高考了,高考之後,就是等待成績,準備報志願,高考填報志願到底誰來做主呢?

記得我在考大學時,報志願是我最大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的成績,查閱各個學校的錄取分取,給自己填報志願。那個時候的父母對高考報志願並不懂,甚至都沒有自己的孩子懂,所以我們那個年代填報志願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至少我的志願是這樣。

現在學生的高考志願,基本上是家長填報的。

第一,是因為家長覺得自己比孩子更懂如何填報志願;

第二,有些家長想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未實現的願望;

第三,中國式家長已經形成了對孩子的包辦替代的習慣。

第四,中國式家長已經形成了控制孩子的思維模。

在家長看來,孩子十幾年的教育,最終的結果就是為了上一個好大學,將來才能有一份好職業,所謂好的職業就是指社會上最賺錢的職業。家長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報志願上,即使花錢找專家也在所不惜。 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家長會考慮多的職業薪酬待遇的問題,卻沒有考慮孩子是否喜歡和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還有的家長盲目跟風追求職業熱門職業,卻忽視了這個職業未來發展前景。




家長包辦填報志願的結果

  • 由於家長給填報的志願並不一定是孩子所喜歡的志願,孩子在讀大學的時候不喜歡,也就不努力,所以成績就不盡如人意。我們看到了,在很多名校裡,有的學生出現多科掛科的現象,甚至有的孩子嚴重厭學,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失蹤的現象,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些事情的具體原因是什麼,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但是這些不喜歡目前的生活狀態。其實在大學裡不好好學習,就是對家長決定孩子志願的一種反抗。
  • 很多孩子會認為這些專業都是給家長讀的,和自己沒關係,這樣孩子的一生就是被家長決定了,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失去自己,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或者喜歡決定別人的命運,或者喜歡被別人決定自己的命運。
  •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我們看到很多孩子不知道該幹什麼,很多孩子對做什麼事情都失去了興趣,因為在孩子的心裡,做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發自內心,也都不是來自自己的真實需要,而是來自父母的要求,只有發自自己的內心,或者來自自己的真實需要的才會激發孩子的做事的動力。這就是長期以來家長包辦代替的一個結果,這就是長期控制孩子的結果。在家長的眼裡,孩子是家長的私有財產,而不是一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所以在教育中缺少對孩子個體應有的尊重,也就造成了目前很多教育問題的出現。



高考志願到底誰做主?

  1. 我認為在孩子填報志願時,還是以孩子的意願為主,選擇適合孩子或者孩子喜歡的專業。如果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他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就會把這個專業讀得更好,以後的工作中可能也會做得更好,這樣的專業即使再苦再累,孩子也會欣然接受,也會學的開心,做的快樂。
  2. 現在在填報志願時,每一個成績段都可以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專業,並不是說成績低就一定找不到自己的喜歡的專業,所以,建議家長在給孩子報志願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切不可擅自為之。

你會如何對待孩子的高考志願?寫在下面吧!


中考政治劉老師


高考志願填報誰做主?應該是綜合參考個人興趣特長、人生規劃、家長和老師的經驗以及歷年統計數據等各種因素,經過不斷的討論、修改,最後由學生自己拍板決定。

1、遵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來填報。

舉兩個例子吧。

例一。我06級的一名女學生,填報志願的時候,因為忙著學車,竟然讓好朋友給選了選就填上了。等到錄取通知書下來了,才發現根本不是自己喜歡的城市,學校和專業也不理想,最後選擇了復讀。應該說,她對自己的人生大事太草率了,這種重要的事情是絕不可以讓人代為辦理的,即使是好朋友好閨蜜也無法完全理解自己。順便說一句,這個好朋友也做的欠妥,這種大事怎麼能夠大包大攬呢,由此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是終生無法彌補的,道歉和友誼在人生走向的選擇面前都是無力的,甚至是自取其辱。


例二。11年填志願期間,學校裡有個女生,高考一完事就開始走親訪友在外面瘋,填志願這件事完全丟給父母。成績出來還不錯,是個能上好點二本的分數。結果志願填報那天,父母由於單位太忙給忘了,等到想起來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離著提交志願還有不到兩個小時。打電話給孩子讓她填報,這個女生還睡午覺睡得昏天黑地呢。醒過來看了看錶,接著又睡。父母回來,問她報的啥。她竟然說:今天時間太晚了,明天再報也不遲,反正填報志願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呢!我的天,這是我聽過的最不可思議的回答,她竟然以為填志願可以填一個多月,估計以為9月1號之前都可以填。結果,只能等到補錄的時候填了一個很差的學校去上學。哎!

由此可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絕對不是一句空話。連自己都不上心,還怎麼要求別人認真為你負責。所以,填報志願,只有自己親自辦理,他人無論親疏遠近均不可代替。

2、遵循“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的原則”來報。

考生要遵循這個原則,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老師和家長都是通過你平時的表現來評價你,還是隔著一層的,況且由於信息不足等因素,還有許多的誤判。所以,自己內心裡最喜歡什麼,自己的職業理想是什麼,自己的優缺點是什麼只有自己知道,第一次人生的重大選擇當然要交由自己做主,其他人只能是輔助。

例三。有個男孩子去年考了609分,應當說還不錯。他父母讓我給他參謀著報志願。我先給他進行了霍蘭德興趣測試以及專業性格測試,結論是他偏內向。他母親認為他偏外向。讓他自己判斷,他在自己屋子裡憋了一天,最後說,我還是偏內向些。他母親很驚訝,但在事實面前也無話可說。最後,這孩子去了東北大學秦皇島校區,無論專業還是學校都非常滿意。這說明,即使父母也未必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何況別人。

例四。一名女生,東南大學化工專業研究生畢業,但在就業時去了一所重點高中當化學老師,而且是無怨無悔。這說明她的學習能力能夠適應這個專業,但是興趣和人生觀都更偏向於當老師。如果高考時填報師範專業,我想對她的專業成長會更好些。無論當時是她自己的選擇還是父母老師的意見,都說明她當時對自己的瞭解受到了外界的影響,沒有真正反思自己。所以有時候瞭解一些性格興趣測試的基本方法還是很重要的。我們的學校非常欠缺這方面的課程。

3、父母和老師的意見都是重要參考,但不是決定因素。

填報志願是匹配自己與專業的一個過程。自己明確自己的性格興趣所在,學校和專業還是多瞭解一下,信息越多,判斷越準確。父母往往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歷來提供建議,往往對大學瞭解甚少。這方面一是可以通過網絡瞭解,二是請教正在上學或已經參加工作的學哥學姐,三是聽老師的分析,四是參加一些講座或說明會,五是購買填報志願的專業服務。要記住,父母、朋友、親戚、老師甚至專家的意見都只能是參考,沒有誰能夠百分之百為你量身打造,千萬要自己多學多看多聽多問,自己做決定,萬萬不可迷信任何人。凡是打著無所不能大包大攬的幌子的都是騙子。


農村的家長,談到男生的專業選擇往往就是學建築。

女生選專業,家長往往提出來的就是醫生和老師。

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即使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只能對自己的領域提出意見和建議。

說了算的,只能是自己。

在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面前,還是自己說了算吧,一旦選擇,就不要怨天尤人,哭著也要走下去。我們就是在這一次次艱難的選擇之中逐漸長大、成熟的。

祝願每個考生都能在6月裡考出好成績,上自己喜歡的大學!


曉行致良知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55天就要高考了。

又到每年高考季,家家戶戶都關注。高考完成,出分數,出省排名,接下來就是填報高考志願。填報高考志願誰做主?有人說父母,有人說學生,有人說老師。我說真正做主的考出來的分數,是最終的全省的排名。

因為大家都想上一個好的大學,父母想,學生想,老師也想。但是如果沒有驕人的成績做前提,誰也沒有用。

要想考一個好的分數,首先內因是學生,外因是父母,老師和環境。只有內因積極主動去學習,在外因的幫助下,才能取得好成績。

所以,在最後的這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裡,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把成績提上去,高考發揮出色,才能最終取得滿意的成績,才能填報一個好的大學,才能真正給自己填報志願有一個比較大空間和選擇。

加油,2019級考生,我看好你們!


睿媽教育在線


無論是孩子、父母還是老師,都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職業興趣或愛好來選擇填報志願。

請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有多少人是學自己所喜歡的,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們再從人的本性出發,一個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將事情做到極致。

因此,填報志願時,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清楚瞭解孩子的職業興趣,和孩子一起探討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幫助孩子選擇一條屬於他自己未來要走的職業道路。

如果父母、孩子對未來職場的發展不清楚,可以藉助外部專業機構進行了解,這裡所說的專業機構並非唯一指的是志願填報的服務機構。他也可以是某個行業的長輩、朋友。

老師,雖然對孩子有一定的瞭解,但他們對社會職稱的瞭解也不一定全面,我們認為做好孩子志願選擇的參謀就好。

把志願選擇留給孩子,因為未來的路需要孩子獨立去面對,我們父母做好他們的參謀和陪伴他們一路成長就好。



昊天嘉華學業生涯


1、高考志願誰做主,這個問題很糾結。歸根結底,應該是誰上學,誰做主。我選擇,我喜歡。

2、考生要結合自己實際填報,結合自己興趣愛好填報,結合自己人生規劃和人生夢想,切不可將這些事一股腦兒交給家長和老師。

3要知道,考試只是一半程序,更重要的事,莫過於填報志願,志願填不好,後悔一輩子。一旦確定,將無法彌補。有時候,考的好不如報的好。

4,當然,家長和老師作為旁觀者,應提供客觀看法,提供參考意見,畢竟旁觀者清,當事者迷。

5、當然,實在不行,還可以家長帶著考生諮詢高考志願填報專家,哪怕是花費一點,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咸陽資訊網


隨著時間的飛速流逝。又快要一年一度的高考時節了。總感覺自己高考生活似乎就在剛剛過去一樣,也讓我十分的懷念。關於這個高考志願填報改誰做主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每一個因素都至關重要的。無論是父母,老師,個人。或者其他人。都會考生的高考志願起到至關緊要的作用。

就老師而言,身為一個從事多年教學工作者的人生經驗。他也希望自己教的每一個孩子都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他也會根據的工作經驗和以往高考的經驗來去指導你。找到你最適合的道路。

就父母而言,你是他們的心肝。他們是最希望你要過的很好的人。他們知道這是你所要面對的人生第一個重要的選擇關卡。他們想讓你比較輕鬆的度過去。所以,也希望你在報考志願的時候。去聽聽父母給你的意見。也許他們的意見會和你的有很大的衝突,但是那是寶貝意見。他們是最希望你要好好生活的人。

就自己而言。在於高考報考志願的時候。自己的意見是最重要的。它很大的程度的會影響你的人生道路方向。但是你也不要太過於聽從自己的內心意見。是的,雖然,你的興趣是你最大的學習導師。選擇自己一個喜歡的專業會讓自己比較好入手學習它。但是,社會的對專業需求同樣也是要考慮到的問題。你入世未深。做什麼事情不能光憑著一腔熱血的去做。那是會吃虧的。所以在一些人生重要選擇的地方多多長輩們和過往者們的經驗之談。

我是喬喬奧特曼,一個為你排憂解難的知心朋友喲!關注我吧!


喬喬奧特曼


時光荏苒,如梭似箭,轉眼間一年一度的高考志願填報,有要來臨了。每當這個時候好多的考生們都會糾結,老師的建議,家長的觀點,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志願,但是確也很有道理,究竟怎麼辦,自己一時又拿不定主意。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下面把我的一點見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高考填報志願的學子們。

首先同學們要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因為無論是誰,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促進學習知識,取得較好成績的根本動力。比如我瞭解過的同學中,有這麼一個同學,兩年前報考志願時,他的父母說能讓他報考上軍校,既能省學費,畢業後就業也有保障,老師和同學們都很羨慕他,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同學說不喜歡上軍校,最後填報志願去了一所大學,學習電子專業,如今學習成績優異,而且有一項發明申請了專利。現在他覺得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很充實,因為他每天都在他喜歡的,有興趣愛好的電子專業中學習。

當然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不一定是不好,老師和家長們所希望你填報的志願,報考的專業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是相當不錯的,但是關鍵是要自己得對此有興趣,否則將會使你,憑一時的聽話順從,耽誤自己一生的心願。

同時老師和家長的閱歷、經驗肯定比自己要豐富的多,對於他們的建議和觀點,也一定要耐心地傾聽,把自己喜歡,覺得感興趣的專業講出來,供老師和家長參考,以便更好的為自己出謀劃策,使你的報考志願達到盡善盡美。









換位思考215707707


志願為學生的意願,它是學生一生中要從事的職業的反映。故志願填報必須以學生為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選擇了自已喜歡的專業,終生為之奮鬥,那就是一種幸福!如果是自已的選拔,即使過後不滿意,那也無怨無悔!如果是別人強加給自已的可能會有一生的報怨!

做為孩子一生的選擇,家長有義務為之出謀劃策,幫助其選擇,但最好不要越俎代庖。你嚮往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畢竟它是孩子一生要乾的事,如果不喜歡可能會很痛苦。

做為老師,只能根據自已的經驗,理解,在學生有需要時幫其出出主意,不要幹不在自已工作範圍內的事!.





西部神鵰


今兒週末,正好與一位朋友聊起這個話題,她正是高一學生的家長。每年高考都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特殊時期,這沒考吧,急娃兒是不是考場能發揮正常;這考過了嘛,急這志願怎麼填,呵呵,家長都是操心的,這也正常。本人也是剛經歷這酸苦的人,呵呵,有體會啊!

這體會最深的啊,就是志願要填好不是哪一方面可以做主的問題,家長,學生,老師,單方面說了都不能算,而是重在溝通,調研,分析,方為良策!

我的孩子是去年高考的,我們在高三上期就開始緊密關注孩子每一次單科測試和綜合測評的成績,他們的老師也很細心,也專門做了成績變動曲線圖,這樣就可以基本掌握孩子平時的分數情況,在臨近高考前的三個月,我們開始根據孩子相對穩定的分數,登錄百度查找對比相對應分數段的學校官網,注意,一定要查前面三年的,不能只看一年的;同時,這三個月要委婉的,有技巧地和孩子聊天,溝通,打聽孩子的專業愛好和興趣,以及意向中的學校有哪些?當然,這中間啊,必須要加強和孩子班主任老師的聯繫,掌握該校前幾年各分數段錄取比例,一起分析孩子最可能錄取的分數等級,重本,二本,三本,專科,心裡先有個數。等孩子分數出來了,就可以和孩子先商量,列出最有可能的學校和專業,至少得列出十個學校,三十個專業,再同時徵求孩子老師的意見,再次進行篩選!

溝通,是志願填好的最基本,不然常會出現家長不滿意,學生不滿意,或是高分低填,等等遺憾。這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學生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所以,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填報志願不僅要充分調研,仔細分析,更要用心溝通,才可能達到最大的滿足!


雨中情緣8


高考志願,說起來是學生做主,其實呢是家長做主

對學生而言,都是埋頭讀書,對專業的事情大部分是一無所知,學生僅僅是知道自己喜歡文科或者理科,可是文理科又包含幾十個專業,別說高中生了,家長也不一定了解多少。

對大部分家長而言,也就是比孩子多瞭解一些知識,但絕沒有到了很豐富的程度。更多是看周邊的人學的什麼專業,發展現狀怎麼樣?看別人家小孩選的什麼專業,就業如何?

在學生與家長之間,父母很自然會把握志願填報的主動權,以為自己瞭解的比孩子多。老師很少會出主意,除非比較熟悉的家長。如果主意出錯了,不要被學生和家長痛恨了!

高考志願填報中往往出現考生不參與的情況,考生覺得自己不太懂,或者說我想學文,家長認為文不好,考生一聽我的意見不起作用啊,於是就懶得搭理志願了,讓父母去報。快要開學了,然後就開始說這個專業我不喜歡啊,我不要去啊,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