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精神,永垂不朽!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悲慘的童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出生,雷鋒在湖南長沙雷鋒鎮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出生,這一年是農曆庚辰年,父母給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民國三十二年至民國民國三十六年(1943年至1947年),祖父雷新庭,父親雷明亮, 母親張元滿, 哥哥雷正德相繼悲慘死去,弟弟餓死在家中,年僅7歲的雷鋒從此淪為孤兒,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艱難地活下來。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奮力拼搏

功勳卓著

1957年,望城縣委機關工作模範;

1957年,望城縣治溈工程治偽模範;

1958年10月—1960年1月 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標兵,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

1960年7月12日,被授予上等兵軍銜;

1960年10月1日,7343部隊頒發的獎狀,上寫“雷鋒同志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績優異業經批准記二等功一次,特頒佈發獎狀以資獎勵;

1961年11月20日,7343部隊頒佈發的獎狀,上寫“雷鋒同志在國防施工中成績優異業經批准記三等功一次,特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1962年2月23日,共青團中央頒發的獎狀,上寫“雷鋒同志在擔任中國少年先鋒隊輔導員的工作中積極負責成績顯著特予表揚;

1962年5月8日,共青團撫順市委頒發的獎狀,上寫“獎給少先隊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2009年9月10日,雷鋒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8年9月,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評“全軍10位掛像英模”之一;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人民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的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也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車站換車,出檢票口的時候,他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揹著小孩兒的中年婦女。原來這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連忙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眼含熱淚地問:“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住哪的?是哪個單位的?”雷鋒回答道:“我叫解放軍,家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瀋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幹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揹著一個小孩,手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直髮抖,就把自己的貼身襯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瀋陽,天還在下雨,雷鋒便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雷鋒說 :“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

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麼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非常不夠的……”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雷鋒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裡,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裡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

開藥回來後,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燒水棚旁有幾輛空車,雷鋒推起一輛就走,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廣播員小姐得知情況去採訪他,問他為什麼來,叫什麼,哪個部隊的。他說:“我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力盡一份力。”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著幹活去了。廣播員廣播了有位解放軍戰士在休息日來幫忙的這件事,工人們受到鼓舞,一個個都更賣力的幹起來,還與雷鋒比賽。於是這天下午提前了兩個小時完成了當天的任務。他幹完活還上車取了軍裝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實管理員爺爺看到雷鋒的軍裝裡夾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信,爺爺當雷鋒是王大力,引起了一場誤會。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的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己全部的積蓄。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裡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的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裡抱著一個小孩,手裡還拉著一個小孩,身上還揹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裡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願自己淋得透溼,也不讓她們受罪。他們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那對母子安全送到家。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雷鋒精神永垂不朽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時,雷鋒與戰友喬安山在準備前去洗車時,雷鋒下車指揮倒車,車輪打滑,碰倒了一根電線杆,這根電線杆打到了雷鋒左太陽穴上,雷鋒當即昏死過去,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2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12時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僅22歲。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曾為雷鋒題詞及發表號召,此後每年的3月5日都成為官方指定的“學雷鋒日”。雷鋒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徵。

新時代,我們的殘疾人也積極發揚“雷鋒精神”,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了自己踐行一生的準則。

生於1940年的周俊明,14歲就參加了工作。26歲時因公受傷失去了右臂,斷臂之痛還沒有復原又失去工作,從此艱難度日。但是,面對命運的捉弄,周俊明沒有輕言放棄。65歲那年,他走進了老年大學,開始用左手學繪畫、練字。為了克服左手繪畫的不便感,他拿出了年輕時幹活的那股堅強勁,堅持每天作畫練字,終於有所成效。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2012年12月,周俊明老人發起建立了“成都龍泉驛詩書畫教師志願者協會”,隨後又招收300餘名志願者教師為青少年學生授課,並逐步延伸到社區和村開設教學分點,讓更多的青少年有學習的機會。

人們見周俊明成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不像有病的人,倒像一個精力充沛的年青實幹家。有人問他:“老周啊,你又出錢,又出力,不顧自己的身體,拼死拼活地幹,圖個啥?”,他樂呵呵地回答:“我不想讓自己白白地來一趟人世,即便是獨臂殘疾、年邁古稀、身患絕症,我也要把握好有生之年,用左手也要留下對人民有用的東西,誠心誠意向社會無私奉獻自己最後的光和熱!”。

52年前,陳永根出生在紅花村一個普通的農家。一天天長大,家人卻發現他不能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走路,因為他的左腳不能沾地。家人帶著陳永根去醫院檢查,結果患了脫骨症,如果不及時截肢,可能危及生命。還不到2歲,陳永根永遠失去了左腿,一生都與柺杖相伴。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從懂事起,陳永根就有一個願望:“自己沒了腿,沒了健康,但是要通過努力,讓更多的人擁有健康。”初中畢業以後,陳永根來到龍泉衛校學習中醫。從那時起,陳永根便立志成為一名醫生。

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在村裡,村民們每天都會見到陳永根穿著白大褂,揹著藥箱,手杵著柺杖一步步蹣跚的身影。30多年的時間裡陳永根走遍了紅花村的每一個角落,他幾乎給每一戶村民看過病,抓過藥,聊過天。村裡的每一個人都認識他。

“年輕時,陳醫生還走得快,手腳正常的人都趕不上,現在年歲大了,他腿也沒有那麼靈活了,走得很慢了。”家住衛生站旁的村民蔣忠貴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33年裡,陳永根拄著柺杖走遍了村裡的每一個角落,累計行程18萬里。陳永根說,擁有健康的左腳是他今生的遺憾,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保了一方百姓的健康,這讓他感到十分欣慰。“只要村民還需要我,我就不會停下出診的腳步,直到再也走不動的那一天。”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當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

而你剛好伸出手

這就是“雷鋒”

快,關注龍泉驛殘聯,一起學“雷鋒”~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