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趙體楷書?

閒敲棋子79566284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如果要從書法的長遠發展來看,初學者一起手就練趙孟頫,說實話不是很合適。原因在於趙孟頫最大的長處非他人所及,就是“筆性精熟”。中國書法史上要說筆熟的書家並不在少數,但熟到他那個程度的,大概是沒有第二位。史料記載趙孟頫日寫萬字,還有記載2~3萬字的。就是萬字都足夠讓人瞠目結舌,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結字、筆法都以筆熟為前提。初學者學趙,很容易消化不良、邯鄲學步。

但是我們不反對有一些臨池功底的人學趙。

今天這篇,我們只談學趙的用筆問題。

大成書法四維:筆法、結字、章法、氣韻。

毛筆與書法的關係,做點分解。

首先筆法的完成依賴於毛筆的性能。

事實上“善書者不擇筆”這句話對趙體不是特別適用。因為要還原趙體快速流變的書寫,我們沒有很多時間去調鋒和做點畫形態(描字)。

筆性特別熟的老鳥,當你不准他使用種種調鋒技能時,他也只能跟初學者一樣去充分發揮毛筆本身特性去追趙孟頫的點畫還原。

那麼趙體對毛筆有什麼樣的要求呢?

1、彈性要好。

快速書寫中,沒有足夠的彈性的毛筆,一個字沒寫完就已經成了“圓月彎刀”,在趙體這樣的“以行為楷、以楷作行”、追求氣韻通達方能表現華麗、流麗和清麗書寫中,舔筆這種打斷點畫連貫氣息的行為是最忌諱的。

2、蓄墨能力不能差。

我們做過研究,在二王行草中,往往舔一次筆大致完成字數在7個左右,孫過庭書譜在8~10,而趙孟頫在11~13。這裡出現的差異體現的就是中國毛筆的發展史。

王羲之用的鼠須筆,最堅挺,蓄墨差,唐朝孫過庭時代已經開始紫毫、狼毫兼用,堅挺適中蓄墨量適中,羊毫筆的出現始於宋末元初,狼羊兼混的毛筆堅挺適中、蓄墨量大。而趙孟頫正處在這個時代,作為一線文人,有極大可能就是採用了優質的狼羊兼混的兼毫筆。

3、直接與紙面摩擦的筆錐外圈的“毛披”要柔和。

趙孟頫的點畫並不缺力量感,他的結字是來自於“右軍如龍,北海如象”的李邕,筆致柔潤但骨力內斂。這個筆致的柔和感體現在毛筆上就是“毛披”要柔且韌,要有相當好的潤澤度、光潔度的動物毛製作。

所以很大程度上,趙體所需毛筆其實與其他書體、書家和風格真有一些區別,要剛柔相濟、工藝製作精細,最重要的:毛料要真實且上乘。但是事實是,出於商業考量,那些所謂品牌的毛筆不願意為了這樣一個並不大眾的市場,以上好的毛料和複雜的古法工藝來製作最適合趙體的毛筆。

當然,更大的原因是,賣筆的其實極少真的練書法能到比較深的,對趙體的需求只能是不視也不見。所以我們看到市面上的任何一款毛筆對於自己的書體適用說明寫的長而又長,簡直是無所不能包括給燒烤刷油。

所以居然偌大市場,就硬生生沒有著眼於趙孟頫書體學習創作的優質毛筆存在!

書法家們用的個人定製筆當然好,400以上大元一支,學書法的能用不?不是說好“貧文富武”的嗎?
100元以下的,要麼壓根兒不好用,用粗塑料絲號稱“狼毫”(賣文房四寶撒謊賺黑錢?你真的以為“竊”不是“偷”哇?)
要麼剛開始用著圓轉如意、鋒芒疊出,好用不過一個月就齜牙咧嘴分叉禿頭,那個醜態真是沒法看(最慣常是幾次後就出毛病,再找老闆他說你不會洗……難道洗毛筆要送SPA?)質量翻臉比翻書還快。
原因很簡單,這筆裡面,“尾貨狼毫幫”在跟“無畏塑料絲幫”火拼呢……

我們首先要確定趙體毛筆的製作密碼:

1、筆核必須強韌有力且輕盈不易脫落。

北尾小狼毫當然好,但一隻黃鼠狼也出不了幾千根最堅挺(挺度)、最油光(耐久力)、最粗卻最輕盈(圓轉如意)的北尾毛。而且都產於東北,這就是“贛筆爛、湖筆差”的最根本原因。

2、筆核外部一圈叫“肚毛”,蓄墨和出鋒都依賴這一部分。

傳統毛筆狼毫紫毫的鋒好,但蓄墨能力較差,所以我們看到魏晉時期的作品很少有濃墨重彩,不僅是因為氣格高,實在也是因為筆的蓄墨能力不太行,濃墨一出再寫就要重新蘸墨,效率也未免太低。

而羊毫做肚太軟,難以駕馭,尤其對功力不足者。

3、毛筆的“肚毛”是主力軍,筆核是中軍帳。

真正摧城拔寨的先鋒軍團、野戰部隊卻是毛筆最外層的“毛披”,最直接製造流滑乾淨線質的就是這個“毛披”部分。

那些所謂品牌毛筆之所以不適宜於趙體,是因為他們著眼於學書法市場最大的群體——顏柳風。所以原本就沒用多少好料,那一點也只能用在筆核、肚毛了,否則筆會軟到真的只能刷燒烤。
事實上不堪用的筆比比皆是,某寶、微某上的筆大多如此。原因雖然主要是商家用了低級別的塑料細絲,但是表現如此惡劣的原因還在於“毛披”的不靠譜。

所以好筆,筆核必須是勁健彈性,筆肚隨字體不同、風格不同、書者習慣不同可以選擇軟硬,但必須是貨真價實的好料。毛披需軟順而不逆,蓄墨能力強。東漢最出名的“韋誕筆”其實不外乎就是此等道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工業化時代真的讓傳統藝術好苦惱。為得好筆也不要太貴(大成寫字是因為愛,因為愛而做的事情是不會拿去騙人錢的),大成尋尋覓覓將近十來年。

至於筆桿,稍講究一小丟丟(喜歡趙體的人都不會是犀利哥,還是要在花錢少的前提下講一點顏值的),用天然紅斑竹吧,看起來跟“湘妃”差別不大,但成本其實比青竹高不了多少。不要告訴我要鑲金嵌玉,黃花梨、湘妃竹什麼也離我遠點,毛筆不好寫還不如一條鹹魚,再好看、再名貴也沒毛用。

不要做什麼套裝,那都是用來“裝”的。寫字的人,一年四季就那幾款筆,套不套裝根本不關事。

大成找到了。

筆核用六成的北狼毫(厲害了!)、兩成豬鬃(強力版來了!)、兩成羊毫做襯墊調和二者,增加蓄墨和柔順性,筆核頂部為狼毫,加健輔料下託。

毛披用北方上好的羊毫。毛披用頂級短光鋒羊毫(羊毫等級32,短光鋒排名第三,而吉林短光鋒排名還要繼續靠前),鋒穎細膩,出鋒飄逸。

這樣,兼顧彈性、蓄墨量和線質乾淨流美的“趙孟頫”專用筆就產生了。

這個方案出來後,中國人沒發現,被日本人發現了立馬成了日本書道院生的二王書系標準筆。(大家可能沒發現日本頂級書法“三筆三跡”像極了趙孟頫的線質)

然後2014年被中國書畫院沈鵬研究室指名定製。好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還是拿出來給少量書友使用可好?

這就有了“大成國學堂”古法定製筆“佳想安善”——趙歐二王專用筆,價格不高,情懷很高,覺得不好用秒退,可好?您可以到某寶上面去搜索“佳想安善”。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大成國學堂


趙孟頫的被稱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楷書寫的是非常漂亮的,相對於唐代的楷書他的楷書少了幾分法度,卻多了幾分的靈氣和鮮活。

趙孟頫的楷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他的小楷,一種是他的大楷,他的小楷也很著名,有很濃的唐代《靈飛經》的味道,代表作品有《小楷道德經》、《汲黯傳》等等,是學習小楷一定要了去練習一下的。

今天我們主要是討論他的大楷的學習

1、他的大楷代表作品有《妙言寺記》、《膽巴碑》等,這些作品雖然是楷書,但是又很多的行書的用筆,書寫非常流暢,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趙孟頫的楷書被列入楷書四大家了,相對於唐代的楷書,很有自己的特色。

2、有人說趙孟頫的楷書太俗了,不適合練習,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他的楷書很值得學習,容易寫俗還是因為很多的學習者自己沒有把握好尺度,如果學習之前有其它楷書的基礎就更好了。

3、如果長期寫唐代的楷書,趙孟頫的楷書倒是可以作為一個由楷書到行書的過渡性的字帖。

4、不管你有沒有基礎,我都建議你去買一本他的楷書教程,從最基礎的筆畫開始學起,學完教程以後再去練習原帖,這樣有一個過渡,同時也更加的系統。

5、趙孟頫的楷書最好不要長寫,寫一兩年就可以了,試試寫他的行書或者王羲之的行書吧。不管你以後選擇什麼樣的字體練習,做好都要同事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這樣可以保證你的書法的最根本,即使走錯了道路,還能夠回頭。

都是一些個人經驗,不喜勿噴,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


不二齋


趙體字非常好,個人很認可趙體字,很喜歡。因此學習趙體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學習趙體楷書一定要注意趙體楷書的特點。

趙體的特點在於它的瀟灑、華美、秀麗。尤其是他的楷書,在似楷非楷之間,靈活、飛動,觀趙體字,猶如遇遇螢白面書生,讓人感覺非常舒服,很有書卷氣,文人氣。

但是正由於趙體楷書的自由、靈活、秀雅的這些特點,使他的書法多以行書筆意相摻雜,而且筋骨不外露,初學者很難把握其精要。尤其是對於零基礎學習者來說,趙體字雖然華美、遒勁,但是初學者由於缺乏相應的楷書功底,因此比較難以駕馭。在這裡給喜歡趙體字的朋友們提幾點建議:

一、最好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尤其是唐楷基礎。平心而論,楷書發展的高峰在唐朝,如果想要學習到楷書最為精妙的法則,唐楷最合適不過。同樣的道理,魏晉時期二王的行書堪稱書法史的巔峰,所以行書可以學習魏晉時期的二王,。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最擅長、體系最為成熟、藝術成就最高的書體。

好處:1、避免初學趙體字綿軟無力、臃腫媚俗。

2、可以快速掌握楷書法則以及書法的筋骨。

3、快速入門趙楷,利於以後趙體書法書寫水平的提高。

二、入門唐楷,在由此轉入趙體書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唐最好選擇柳體和歐體。

理由:顏體相比於柳體和歐體字 ,與趙體風格相去甚遠。再次無意貶低顏體書風,而是楷書四大家各有風格。顏體屬於陽剛壯美的一類,歐趙柳風格近似,所以,在風格上,選擇歐體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些問題也並非絕對,學習哪種書體都是好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值得我們這代人去潛心研究,弘揚。


松風閣書法日講


初學書法,一般建議都是從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開始,打好基礎以後再學其他的。但是如果很喜歡趙體,那就直接學吧!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視頻示範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42, "thumb_url": "40150003df43dcce108c\

專業書畫定製


子昂行草把晉人化入了筆底,但晉人的面目反而模糊了,因此沈尹默先生說趙與二王並非一回事。但這一點並不能否認子昂書法有提振宋代及宋以後書壇以尚意為主的個性化趨勢,疏離晉人傳統的卓越功績。從子昂書中約略可以看到羲之父子,隋人智永及唐人陸柬之、李北海和宋蘇米黃的筆意,也就是說,不瞭解他的取法門徑和上述諸家,就不會寫好趙體行草書。很多人把趙字寫軟,寫薄,寫率,都是不能籍此發現趙孟頫書法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筆法和韻致,這些信息必須要進入到臨帖的觀察中才可以把趙字寫得豐滿有致,才能最大限度地重現趙字的體度,所謂像與不像,根本沒有筆不似而神似者,只有筆到才能出神,這是學習書法中必須要明確的。因此,學習趙孟頫的書跡,是可以比較安全地抵達晉人帖學傳統高峰之路。


呵呵一笑五千年


有句廣告詞說的好,沒有什麼不可以,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當然都不是什麼問題。

在中國書法的發展上,楷書在唐代的時候被完全的定義化,至此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這五種字體已經全部演變結束,唐朝人最尚法度,所以在楷書四大家中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來自唐代,但這並不是意味著除了他們就沒有可學習的範本,別忘了還有趙,趙孟頫呢。。。。。。

趙孟頫作為元代著名的書法家,簡直就可以說一個人就是一個朝代的書法史,就是這麼霸氣。趙孟頫無論是在文學書法、國畫、篆刻領域都有著非凡的成就,書法上更是擅長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由於趙孟頫在元代的名氣之大,加上相比唐代要離的我們更為相近,趙孟頫大量的書法墨跡被流傳了下來,對於書法的學習除了要多看原作之外,墨跡的學習還是要遠遠大於碑刻的借鑑,畢竟墨跡才是真正的紙面上呈現的效果,我們可以模仿的來,看到的也是最直觀的表達。而碑刻在這一方面就要弱很多,因為畢竟是經過書丹之後再上石,中間的環節就使得書法作品中許多的細節的元素被無情的抹掉,所以說能夠取法和看到墨跡的作品,是一條十分便利的途徑。

個人建議樓主可以先多找一下趙孟頫的墨跡的作品,選擇其中一種風格,然後慢慢的借鑑吸收,肯定會很有療效的。


書揚文化


趙體楷書,乍看上去感覺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與歐柳顏好似不在一個層次,估計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印象。其實,這是顯然是錯誤的理解。因為,如果你對趙體楷書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麼你在練習時就不會練出它的神采。一般人練趙體,容易對其平正的一面有深入的體悟,但其險絕的一面,往往容易忽略,這也是練好趙體楷書的難點所在。產生這樣的問題,山人以為,主要是審帖不深入不細緻造成的。下面做一個比較深入的探討:

一、趙體楷書的點畫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變化多端。這一點如果不注意,我們壓根就練不好趙體。

比如這個業字,其中的四個橫畫,各個不同,最上面的那個是逆鋒,下面的是露鋒。僅此還不算,下面這三橫,角度多少都有細微的變化,絕不是像很多人臨摩的那樣,一律平行。這個書字,其變化更為明顯。如果只注意它的平正的一面,顯然是寫不好趙體字的。很多人練習趙字,主要就死在了這裡。

二、趙字結構雖然以平正為主,但也有不少險絕的地方。這一點如果沒有體會,練習趙字也是隻能浮在紙上,不能深入。

比如這個觀字,左顧右盼,欹側相依,穿插有度,平正中見險處,十分美觀。又如這個升字,上面的日字,重心明顯左傾,給人一種高山墜石的感覺,同時,下面一撇起於日字正中,但又不失重心,亦是其險絕之處。

三、趙字多無雷同,一字千面的特點也是非常明顯。很多人練習趙字,往往看不到這一特點,容易程式化,把字給寫死。

綜上所述,史上一些大家的字,如果一看上去就感覺沒什麼了不起,從而在這些細節上不下工夫去鑽研,你就往往只是注意某些方面,而失掉其精彩部分,也就根本不可能練好。所以,無論是練習什麼字體,都一定要先審好帖,而不是去盲目練習。否則,只能是事倍而功半。很多人練習某種字體,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深入不下去,原因也在此。比如二田的歐體字,其實就是浮在表面,未能深入。因為,他們把歐體中險絕的部分給丟掉了,於是就把歐體這種如清瘦老者的字體,變成了楊貴妃式的娘娘體。


極樂小僧


趙孟頫楷書是歷代最受歡迎的經典楷書法帖為範本,練習趙體楷書,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要對趙體楷書體的風格特徵、範字的用筆技巧、偏旁部首的寫法、結字規律、章法佈局、臨摹創作要領進行把握。

我覺得趙體楷書九十二法比較好,它對趙體楷書筆法作了較為詳細的解析,通過比較直觀明瞭的練習輔導,使學書者更容易領悟書體的特點,提高書法基礎練習的效果,可以入手練習。


趙體楷書和其他書法一樣,唯有用心堅持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經開劉孟德


趙孟頫對近千年書法的影響應該說是最大的。首先以一人之力,把宋四家的個性分化又恢復成右軍正脈,其次影響到明清書風的走向,並由董其昌接力,繼續籠罩有清一代。

對趙孟頫的批評最嚴厲的估計是傅山了。傅山早年學趙,之後大罵其"匪人",嫌其軟媚無骨。90年代讀某書法刊物,陸維釗亦極不喜趙字,卻在其晚年推崇或者說重新發現趙的高不可及,據說悔其早年之偏狹。

吳德旋在《初月樓論書隨筆》中認為:“昔學趙者無過祝希哲,文徵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微仲根柢在歐陽渤海。”而學趙,學歐皆可上追晉唐。錢泳和吳德旋對枝山書學淵源的看法較一致,他在《書學-趙松雪》中說:“前明如祝京兆,文衡山俱出自松雪翁。”吳,錢二人的觀點實出自枝山自已,如前述中枝山有言曰: “吳興獨振國手,遍友歷代,歸宿晉唐,良是獨步”。而從“吳興獨振國手”句,可證枝山對趙孟頫之崇敬。而枝山誠然師松雪翁,亦志在“歸宿晉唐”。

翁志飛臨帖一絕。此其臨趙,毫髮酷肖,可見趙之博大精深。

由趙或褚,上溯右軍,是捷徑。

當然取法乎上,當代學院派或少數書家(網友多曰醜書者),並不滿足以二王姿媚為能,而是直入魏晉以前。這才更見高明。








第一,我說董接力趙,而非說是學趙。

第二,《明史》記,董趙同諡號文敏,蓋並稱。

第三,趙的影響力,明清諸家如邢侗,董其昌,梁讞,劉墉,康有為等筆論中都有記載,劉墉說,“松雪自當為一大宗,既或未厭人意,然究無以易之。”此就元人而論,謂鮮于、康裡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初月樓論書隨筆》)

// @手機用戶50802236304: 傅山學趙,董其昌學趙了? 說“董其昌接力”就是胡扯! 只想告訴你不要亂吹,什麼影響千年!//@員嶠海參:碰到一個不懂裝懂的憨貨。傅山劉墉皆學趙孟頫。董其昌書論中一直與趙比較,其中很直接的一句,〈吾於書似可直接趙文敏〉。 // @手機用戶50802236304: 董書和趙書毫不相干,說董接力趙,豈不貽笑大方,為趙塗脂抹粉而已。趙書影響千年? 趙書不出元。後世見過幾個學趙的學出樣子的? //@員嶠海參:元以後,至明清,二王一系影響力無過於董其昌,董其昌在陳振濂編著之書法史中,評為過往史中最後一位帖學大師。至清,趙董並稱於世,為清代皇帝所好並及臣子以下。我說董氏接力,有問題麼? // @手機用戶50802236304: 說趙書“由董其昌接力”,是不懂裝懂!

一一一一一(分割線)

與一串數字某網友辨,其不同意我的董接力趙,趙影響千年的說法。這無妨。恨其無知無禮。因摘《二王書系史綱》大要,證趙董承接關係及趙在二王史上的中興之功。

在元人看來,宋人書法卻是“去古已遠”,於是,就有了以趙松雪為代表的元人書家對二王書法的“復興”。趙松雪“惟於行書極得二王筆意”(陶宗儀《輟耕錄》),力振南宋以來二王行書體系的衰竭氣象。趙的行書在全力繼承二王筆法、風韻的同時,更為儒雅飄逸,一派文人氣息,使二王體系增添了新的意蘊,另外,趙松雪將草、行、楷筆法全力貫通,所作或為行楷,或為行草,或為純行書,皆注以二王的晉人品格,大大豐富了行書的表現力。作為二王體系中的一代宗師,趙松雪的“復古”其實也是一種創造性的發展。其他如鮮于樞行書於二王之雄勁處精研而成,康裡子山行書在二王清雋中力學而出,皆成一代大家之格。而趙體行書之籠罩整個元代書壇,則已然是二王行書體系的一種“變相”普及。“復古”為二王行書在一個時代獲得生機,而“普及”則不可避免地使二王行書體系走向媚俗。

明代前期,大多行書書家仍為趙書所範圍,他們借趙而窺二王,然離二王已遠。至中葉後,才稍有改觀,祝允明行書以趙書為源,然能追二王之淳雅,唐寅在峭側上力圖脫出趙書,文徵明則著力從挺拔勁健中間接晉人,相較而言,王寵離晉“韻”最近,他的行書是趙氏書風的反叛,但骨力稍欠,加之英年早逝,未然形成影響;邢侗直學王羲之書法,溫潤雅淡,與董其昌並稱,但終不及董其昌影響深遠。


員嶠山人


當然可以,關於趙楷的教學,我們近期準備了一套系列教程,叫《跟鐘鳴學書法》系列講座。課程共98集,主要包括8個基本筆畫、間架結構92法,以趙孟頫的趙楷為講解範例。該系列課程為免費課程,每週二、四、六播出,目前已經播出了3集,歡迎喜歡或正在學習毛筆書法朋友們關注。

1:書法學習中的1箇中心、2個基本、5個到位

\n

{!-- PGC_VIDEO:{"thumb_url": "26ec0001708494fd425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