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建築“未來之城”

雄安新區的設立,突破了過去對傳統城市的認知,既代表了中國當前歷史階段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認識水平,也代表了人類社會對未來城市的美好願景

雄安新區設立兩年了。兩年來,雄安新區合理把握建設節奏,緊緊圍繞創造“雄安質量”,系統完成了新區頂層設計,變“一張藍圖”為一整套施工圖、路線圖。

回顧工業革命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西方國家率先開啟城鎮化進程。一段時期,根植於本土農業社會的中國古代傳統營城理念、佈局規制受到忽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中國古代城市的山水理念傳承和發揚不足。然而,發達國家的理論實踐不僅沒能克服自身的“大城市病”,還讓盲目追隨西方經驗而建設起來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城市也陷入難以逾越的城市問題。當前,中國在互聯網經濟、移動支付、虛擬現實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和大規模應用,讓中國城市規劃建設能力逐步與西方站到同一起跑線上,甚至具備了“後發趕超”優勢。

雄安新區正是要在城市規劃中體現中國理念,為全球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回顧兩年來規劃建設過程,雄安新區對“頂層設計”的重視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雄安新區實地調研,反覆要求“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從深圳、浦東再到雄安,體現著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架起橋樑過河”的轉變,其背後依託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單”。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超過8.3億城鎮常住人口,全球領先的基建技術和施工能力,多學科專業化的城市規劃建設人才,集中力量幹大事的體制優勢,讓中國比歷史上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有條件打造一個“未來之城”。

雄安新區的設立,突破了過去對傳統城市的認知,既代表了中國當前歷史階段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認識水平,也代表了人類社會對未來城市的美好願景,兼具時代特徵與中國特色,內涵十分豐富。這將是一座面向未來、引領創新的城市。雄安新區將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構築以創新為主體的新動能,打造全球創新高地,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這座未來之城也將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既建設好有形的現實城市,又建設好無形的數字城市,推動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生共長。

雄安還將是一座生態友好、傳承文明的城市。雄安將發揚“天人合一”等中國傳統生態觀,運用中國山水園林技法,集成綠色建築、能源、社區等綠色城市建設技術。這座未來之城,將在空間秩序上突出中華風範,在城市風貌上注重體現中華文明,塑造輪廓舒展、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和景觀效果。雄安兩年再出發,前景可期,未來可望。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