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澳聯手設套宰中國,年利潤暴增227億,中國絕地反擊掌握話語權

要知道一個大國的發展往往離不開鋼鐵行業,比如工業基礎設施的修建,基本都會採用鋼這種原材料。而在全球鋼產量18億噸中,我國創造的鋼鐵產量就高達9.28億噸,但由於我國的鐵礦石資源並不豐富,因此只能從國外進口,當然我國也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坐地起價的現象。

日澳聯手設套宰中國,年利潤暴增227億,中國絕地反擊掌握話語權

1、澳大利亞和巴西享有“定價權”

據悉,全球鐵礦石資源主要生產國依次是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智利和印度,其中澳大利亞和巴西都是我國鐵礦石的主要提供方,而全球90%的優質鐵礦石資源,基本都掌握在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家礦石生產商手中,換句話說,澳大利亞和巴西這三家生產商幾乎壟斷了全球所有的優質鐵礦石資源,因此這兩國也間接的取得了全球鐵礦石的“定價權”,也就是所謂的坐地起價。

日澳聯手設套宰中國,年利潤暴增227億,中國絕地反擊掌握話語權

2、中國遭日澳狠宰

由於我國對鐵礦石的需求相當旺盛,每年全球一半的鐵礦石都將運往我國,而過去我國的鋼鐵工業又處於起步階段,因此當時我國鋼企也不可避免受到了澳大利亞的坑害,尤其每當我國增大對鐵礦石需求時,國際鐵礦石的價格就會迎來一輪暴漲,據數據顯示,曾經這三家生產商某一年的利潤就暴增了227億澳元,我國可謂是深受其害。

日澳聯手設套宰中國,年利潤暴增227億,中國絕地反擊掌握話語權

3、中國絕地反擊

但其實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日本也是施暴者之一,據知情人士透露稱,日本過去數十年內一直在全球大肆購買礦山和礦企股權,全球優質鐵礦石企業和礦場,基本都有日本的身影,而日本也間接的享有和上述兩國相同的“定價權”,而這種做法也引起了我國的不滿,我國開始減少從澳進口礦石,而選擇尋找替代國進口,甚至還通過併購、參股等方式逐漸在鐵礦石市場上贏得了一定的話語權,甚至可以說逐漸掌握了“定價權”,讓此前那種被動的局面徹底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