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郭家畔村

子洲县郭家畔村

子洲县境内郭姓人聚居于两处,一处是三眼泉乡的小沟则村,另一处就驼耳巷乡郭家畔村。307国道苗家坪岔路口往里,前行至南丰寨靠右手有一个小道,从这个小道进去一直前行至马崖(nai)村,岔路口小道右拐10里的路程,就到了子洲大地传说中“三峁一畔”之郭家畔村,郭家畔村从里往外由后石畔、老窑峁、峁街上、坪街上、阳庄、大水阔、崖(nai)窑峁等小地方组成。

子洲县郭家畔村

郭家畔中心地带“坪街上”

郭家畔曾经山清水秀、农牧发达、街市繁华、庙宇辉煌,是方圆百里的物资交易中心,是陕北久负盛名的历史名村。

子洲县郭家畔村

郭家畔村境内据传有三座古庙,其中一座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红卫兵破坏,目前残存两座。三座古庙分别是“老爷石刻”、“文庙”和“黑龙庙”,其中“文庙”被破坏殆尽。

子洲县郭家畔村

“文庙”据说是在现今村小学坡底,供奉的是孔子,可惜被红卫兵破坏,无任何残留,无法考证,但也证明了本村人诗书传家、重视教育的事实。

子洲县郭家畔村

“老爷石刻”是一个在阳庄对面石崖上开凿出来的长方形庙,石壁上有无雕刻彩绘不太清楚,现在想起来它处处遗留着历史的痕迹,经历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洗刷。

子洲县郭家畔村

“黑龙庙”在坪街上的庙峁子上,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它就一直坐落在那里,供奉的是“黑龙大王老家”,保佑全村风调雨顺全靠它,每年阴历的六月十八是本村庙会,一般是将“老爷石刻”的神请至“黑龙庙”,举行三天或五天的庙会,庙会一般表演陕北传统艺术—陕北说书,近年来又改为唱大戏。“黑龙庙”于何时修建目前也无定论,曾记得经过两三次大修,去年庙边塌方,重修时发掘出两尊完整、精美的石雕神像,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可推测其时代必定久远,而非近、现代所雕石像。

子洲县郭家畔村

寨子山

子洲县郭家畔村

子洲的古寨遗址较多,比如克戎寨、怀宁寨,但从未有人提及过郭家畔的古寨。阳庄有一条沟叫寨子沟,也是前后郭家畔的分界,在寨子沟往里前行3里路,有一座无人考证其时间的古寨子。

子洲县郭家畔村

据老辈人讲,当时村民为了抵抗外敌入侵,村里修建了这么一个寨子,当时寨子山四周陡直,最少在三十丈左右,这样敌人骑马就进不到寨子里面去,并且难以攀爬上去攻进寨内,寨子最下面寨门是个石拱门洞,敌人来时,寨门紧闭,半山腰十几个小窑洞是村民日常居住和藏身的地方,当时寨子内有一眼水井,可以供寨子日常用水,最后没有了战乱,古寨废弃。最高处有一块平地,当时那里放置一门生铁大炮,威力极大,需要用十三个装满土的线口袋(类似蛇皮袋,一线口袋容量与两蛇皮袋基本相当)稳住炮身,据说当年敌人列队在对面山上列阵进攻,一炮轰死敌人大半,为阻挡外敌入侵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这门大炮在打白匪(国共第二次内战)时被队伍拉走了,当时村里还有两杆大铁枪(火铳一类),现在存放于龙王庙内,平时夏天用来打天气和重大节日祭祀活动鸣枪等。

子洲县郭家畔村

郭家畔村人经历了硝烟滚滚的战乱,造就了他们不屈不挠、骁勇善战的品格,文庙的存在证明了先祖时期就重视教育,以礼、义、仁、智、信为立家之本。古寨、铁炮、铁枪、古庙以及近20代族人生活于此,郭家畔村无疑是一个历史悠久古老村落,较多的证据表明郭家畔人最晚由明朝中末期开始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已有500年左右,或更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