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騎兵只有一秒鐘的反應時間?談談明朝的三眼銃和車營

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問題,問明朝火器怎麼扛不住滿洲騎兵?很簡單,因為明朝的火器不行。射程二十米的武器,面對騎兵衝鋒只有一秒鐘的反應時間,這怎麼擋得住?

近年來因為文學作品宣傳,明史領域廣受歡迎,但不可否認有些誇大現象。早在明末,中國的火器技術已經落後於西方不止一點,並非一些文藝作品宣稱的那樣,“從北宋至明末,中國一直引領者世界火器發展的潮流”。如果真是如此,明朝何必要仿製歐洲的佛朗機炮,又何必千方百計進口西洋大炮呢。中世紀晚期以來,歐洲騎士被步兵方陣吊打,恩格斯稱之為“步兵的復興”(多說一句,革命導師恩格斯真是軍迷),火器功不可沒。滿洲騎兵的裝備還不如歐洲騎士,如果明軍火器真的比西方還先進,明清戰爭斷不至於是這個局面。在這裡談談車營和三眼銃吧。

1,戚繼光車營是中國獨有的嗎?

面對騎兵只有一秒鐘的反應時間?談談明朝的三眼銃和車營

發生在明朝永樂年間的中歐胡斯戰爭,已經用戰車剋制騎兵

在明末引進西洋大炮之前,明軍此前使用的國產火炮,有佛郎機銃、將軍炮、滅虜炮、虎蹲炮等幾種。其中佛郎機炮也源自西方,經國內自行試製成功,是一種早期後膛裝填的小型速射火炮。單兵火器主要以鳥銃、三眼銃為主。天啟年間,大學士孫承宗督師薊遼,經略遼東戰事期間,曾仿效戚繼光鎮守薊門的經驗,設立“車營”,以車為營壘,將遭遇戰變為防禦戰,可以有效防制騎兵往來突馳造成的部隊士氣崩潰。該編制每營六千一百一十五人,配置大炮十六門、滅虜炮十八門、佛郎機兩百五十六架、鳥銃三百五十六門,三眼銃兩千七百二十八杆,其餘是冷兵器。該編制源於茅元儀的記載,茅元儀是當時有名的知兵之士,督師時隨護孫承宗左右,故其記載可信度相當高。以手推車、馬車承載火器,圍成營壘對抗騎兵是中西方通行的有效戰術,15世紀初的胡斯戰爭期間,捷克名將傑士卡將這一戰術運用到極致,美國西進運動時期拓荒者還用這種戰術對抗印第安騎手。

  • 2 三眼銃

從編制上看,明軍車營最主要的單兵火器是三眼銃。

面對騎兵只有一秒鐘的反應時間?談談明朝的三眼銃和車營


三眼銃經過一些文藝作品的宣傳,往往被一些觀眾們視為“神器”。特別是某紀錄片製造了一杆復原的三眼銃,經過測試,得出了“威力不容小覷”的結論。然而,在該紀錄片的復原過程中採用了現代的無縫鋼管和工業化生產的黑火藥,導致復原三眼銃槍管可以承受的膛壓遠大於歷史上的鑄鐵產品,彈丸初速也更大,簡言之,復原品的威力和射程要遠大於歷史上的三眼銃。饒是如此,復原三眼銃也僅能在二十米內取得良好的殺傷效果,若使純粹使用明代工藝,則勢必要在此射程上打折扣,更不用說鑄造砂眼可能造成炸膛等事故了。

即使是二十米的射程,騎兵僅需一秒多便能衝刺到射手面前,在這一秒多鍾內,射手需要左手持銃,右手持捻,對準火門,瞄準發射,其作戰效能可想而知。

況且三眼銃槍管短小,沒有抵肩的槍托,其彈丸散佈相當大,精度很低。可見,三眼銃是一種一錘子買賣的武器,必須依靠大量射手近距離齊射,其三根槍管並聯的用意也在於此,完全不考慮再裝填問題。至於有人認為三眼銃可以掄起來當錘子用,簡直太機智了,可那實在是射手的無奈自保之舉,和某些手機可以砸核桃一樣,屬於不務正業的奇怪優點。總體看,三眼銃較之軍事博物館收藏的元末至正神飛銅銃並無太多技術進步。

面對騎兵只有一秒鐘的反應時間?談談明朝的三眼銃和車營

(那把斧頭明明卡在槍管中間,你說這玩意怎麼轉?如果這玩意不會轉,那不就是增加了兩個眼的三眼銃麼。玩意


明人趙士楨《神器譜》記載的“迅雷銃”或茅元儀《武備志》記載的“五雷神機”或“迅雷銃”,因裝有五根槍管,其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而受到文藝作品追捧。這兩種被文藝作品吹捧為“最早的左輪手槍”的武器,實際上就是裝了火繩槍機的三眼銃威力加強版,進步有限,從未見過哪國左輪手槍裝五根槍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