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 “無廢城市”到“無廢社會 為全球固廢處理提供可借鑑的中國實踐!

【固废】 “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 为全球固废处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实践!

(點擊上面圖片報名)

伴隨城市化進程加速和全球人口數量增加,垃圾增速遠超人口增速,固體廢物處置幾乎成為許多城市的“心病”。中國一直探索和實踐固體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據生態環境部消息,我國已於今年啟動“無廢城市”試點的篩選工作。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部將重點配合全國人大修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推動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部署清廢等環境整治工作。從“無廢城市”到“無廢社會”,中國正在為全球固廢處理提供可借鑑的中國實踐。

固廢變能源有成效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產生固體廢物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億噸左右。固體廢物汙染強度高,危害著人們的生存環境。比如前幾年,長江流域隨意傾倒、轉移固廢現象嚴重,一些不法分子半夜偷偷將廢物傾倒在江灘上,還有一些黑心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通過非法填埋、轉移和焚燒等方式處理固廢。

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啟動了“清廢行動2018”,僅在第一週就發現了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存在1308個問題固體廢物堆存點。

固體廢物根據其產生源和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可以分為三類:工業廢物、農業廢物和城市垃圾。固廢垃圾處理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在我國,固廢妥善管理和處置工作目前主要遵循三個原則。

【固废】 “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 为全球固废处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实践!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國君向筆者說:“減量化就是在生產和生活中減少廢物的產生,為城市減負;資源化指可回收物或固體廢物作為原料進入生產和消費環節,只有廢物作為原料變成產品回到消費者手中,才算是資源化;無害化指固體廢物和垃圾的處理處置符合排汙許可證即排放標準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空氣汙染物排放、水汙染物排放、衛生要求都要符合相關標準。”

根據這一原則,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並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廢棄物轉化為能源的行動,使中國的固體廢物處置事業迅猛發展。

在上海浦東,一座將城市巨量垃圾轉化為電力的工程——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引人關注。該項目的二期工程於2016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據報道,二期項目採用當前最先進的設備:垃圾焚燒系統採用機械爐排爐,餘熱發電採用中溫次高壓蒸汽鍋爐和抽凝式汽輪機。二期工程2019年建成運行後,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將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上海也將基本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

中國將固廢變能源的行動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聯合國歐經委經濟與合作貿易司官員曾前往參觀南京垃圾發電項目,他盛讚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為提高中國乃至全世界公共生活環境質量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無廢城市”吹響集結號

為進一步解決垃圾圍城問題,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選擇10個左右有條件、有基礎、規模適當的城市,開展“無廢城市”。生態環境部表示,建設“無廢城市”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

目前,全國有23個省區市推薦了59個“無廢城市”候選城市,預計到2020年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為建設“無廢社會”奠定基礎。

【固废】 “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 为全球固废处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实践!

打造“無廢城市”,需要綠色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雙管齊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提出要實施工業綠色生產,推動大宗工業固廢貯存處置總量趨向零增長,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和循環利用。

宋國君告訴筆者,建設“無廢城市”的關鍵有三點。首先是建立指標體系,作為考核和問責的依據,尤其要以可靠的監測和測量指標,表達人均、萬元GDP廢物排放量的降低;其次是要加快填埋場、焚燒廠、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的排汙許可證管理,管住空氣汙染排放、水汙染物排放和衛生狀況;最後,政府和各個部門一定要信息公開,促進信息暢通、數據共享。

全民參與“撿垃圾”

固體廢物的生產和處理涉及生產者、消費者、處置者等多個主體,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的協同參與。建設綠色城市,讓垃圾不再“圍城”,也是全社會共建共享的一項任務。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是“無廢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2017年3月,我國頒佈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各個城市紛紛使出“好招”“妙招”,積極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固废】 “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 为全球固废处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实践!

在上海,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新時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各行各業已經紛紛採取行動,踐行減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實行垃圾分類的道路。據報道,曾參與過第一屆進博會接待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洲際酒店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已停用塑料吸管。一些經濟型酒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拖鞋,對放棄使用一次性清潔用品的住客提供一定程度的費用優惠。為了倡導車廂內“無飲食、無垃圾”的理念,浦東多條公交線路正在逐步取消車內垃圾桶。

今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入駐了幾位“新客人”,這些名叫“小黃狗”的智能垃圾分類機器不僅能“吃垃圾”,還能“吐錢”,它們可以回收紙類、紡織物、金屬、塑料、玻璃和有害垃圾等不同種類的垃圾,在APP中為投放垃圾的用戶返還一定金額的環保金。

轉發:固廢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