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打仗都要搶佔高地啊?

OYO經理海岸7天


高地代表了制高點,就代表了居高臨下,就代表了有射程和觀察的優勢。佔領了高地,那麼就能控制周邊的大片地區,並且還能用居高臨下的防守優勢讓敵軍要麼無法越雷池一步,要麼繞過就會被威脅後勤。所以打仗必須搶佔高地,這樣才能有戰術上的優勢。對越反擊戰中,我軍與越軍就經歷過無數次激烈的高地攻防戰。例如1984年的142高地攻防戰就是例子……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軍開始了對142號高地的大反撲。值班警戒的周忠烈第一個發現了越軍的動向。他根據經驗迅速作出準確的判斷,按照事先規定的暗號,拉了三下跟代理排長李海欣聯繫的繩子,發出了戰鬥警報。李海欣當即命令進入陣地,準備戰鬥。周忠烈調整了班用機槍的位置,對準了越軍發出響動的方向。

越軍摸上了我軍陣地前沿,迅即遭到我軍輕武器火力的殺傷。越軍士兵成片倒下,活下來的趕緊撤了回去。天漸漸亮了,越軍集結起更多兵力,對我軍142號高地發動多路、多方向的強攻。周忠烈與戰友們沉著應戰,用機槍和手榴彈交替打擊敵人。突然,越軍一發炮彈在距離周忠烈只有幾米的塹壕邊上爆炸,彈片飛來擊傷了他的左大臂,爆炸將他震得昏倒在地。

恍惚間,周忠烈聽到了一陣嘰裡呱啦的說話聲。他猛地驚醒過來,發現越軍士兵已經出現在不到自己10米開外。周忠烈抓起機槍,一陣掃射,將敵人壓了下去。戰士張慶龍打退了另一股敵人,趕來照料周忠烈。周忠烈讓他不要管自己,去支援班長,班長那邊聽起來槍聲非常激烈。周忠烈告訴張慶龍,自己胳膊上這點傷不算什麼。張慶龍跟他握握手,走了。這是張慶龍最後一次見到周忠烈。

142號高地上的戰鬥越來越激烈,堅守高地的我軍15名勇士有的犧牲,有的負傷,彈藥也快用完了。代理排長李海欣也在戰鬥中壯烈犧牲,該高地後來即被命名為“李海欣高地”。接替李海欣指揮的楊國躍命令餘下所有人撤進坑道,繼續堅持戰鬥。周忠烈剛準備撤,越軍再度發動進攻。周忠烈胸部中彈,一頭撲倒在彈坑裡。

為了掩護戰友們撤進坑道,周忠烈使勁撐起身體,抱起機槍,迎著敵人爬過去。密集的彈雨落在周圍的泥土裡,但周忠烈毫不退縮。他將僅剩的幾十發機槍子彈全部傾瀉到越軍之中。

越軍被打亂了陣腳。但發現這個中國士兵已經身負重傷,而且打完了子彈,越軍士兵紛紛衝上來,要抓活的。

周忠烈不動聲色,拔出了身上僅剩的兩枚手榴彈,擰開了蓋子,戳破了防潮紙。當越軍士兵紛紛圍上來時,“李海欣高地”上發出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

戰鬥勝利後,我軍在打掃戰場時,發現周忠烈撲倒在彈坑裡,鮮血浸染了身下的泥土。他懷抱的機槍已經沒有子彈,一隻手的手指上套著兩顆手榴彈的拉火環,另一隻手完全被炸飛。而他身邊,倒著十幾具越軍士兵的屍體。面對這一慘烈的場面,在場的戰士們無不流下眼淚。

周忠烈犧牲時年僅21歲。戰後他被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光榮稱號。讓我們記住英雄的名字,永遠不要忘記。參考資料:老山、者陰山戰鬥英雄故事 血與火的記錄 寄自老山前線的報告

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古代,包括抗日戰爭中,抗美援朝戰爭、甚至越戰中,雙方打仗都喜歡搶點高地,什麼原因吶,請聽小編說的有沒有道理,

1、高地視野開闊,利於偵察,能夠根據敵人情況,提前做出準備和判斷,反而處於“低地”的一方,行動一覽無餘,對高地後面的情況一無所知,從信息上兩者就不對稱;而且高地的指揮信號傳遞得更遠,便於指揮和聯絡,無論防守和反攻都有利於兵力配置。

2、冷兵器時代,從高處向下攻擊,可以射箭(從高向低射,我個人感覺動能更大,不知有沒有科學依據),還可以扔石頭,還可以點燃什麼東西向下扔。從低處向高處只有仰攻,舉著盾護著頭,彎著腰向上攻,如果有騎兵等於還要下馬做戰,無法發揮騎兵優勢。從山下向上射箭不好瞄準(從上向下射可以隨便選擇攻擊點烏泱泱都是人,從下向上射只能瞄準一點或一線,想一下CS裡面敵人在屋頂上,你好打不好打),在熱兵器時代佔領高地的一方可以從榮地架起機槍,向下掃射,還可以在山脊背面(反斜面)架起迫擊炮轟擊對方,高地一方的手榴彈扔下去時間把握好的話都是空爆,威力巨大,而且高地一方可以隨意地打一槍換個地方,下面只能看到一個小黑點,一會有一會沒有,高地一方的傷員也可以方便地撤下陣地在反斜面進行救治休整,攻擊一方包括火力點和傷員都暴露在對方的槍口下,不利於隱蔽。隨著戰爭武器的進步,武器的有效攻擊範圍越來越大,防禦公事越來越有效,控制一個高地往往意味著直接控制一定範圍的作戰區域,想要攻佔一個高地,更是不容易。如果高地地勢平緩,攻擊方還有機會試著衝鋒一下,如果高地地勢險要,基本上短時間攻擊方是沒有可能拿下來。特別是控制著交通要道的高地,拿下以後直接就控制了一段道路,死死卡住,抗美援朝有幾次著名的阻擊戰都是志願軍控制著高地,死死拖住敵人,比如松骨峰戰鬥(還只是個山包)。【為什麼一想到高地就想到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志願軍佔領高地,美軍只能用飛機轟炸、靠人來搶,坦克基本上只能提供火力支援,對於匱乏坦克等重武器的我們來說,等於借用地勢,把戰爭天平向我方偏移了】

3、平原地區是人類的主要活動區域,但是平原總有邊界,邊界在陸地上一般是有山的,如果是一個關鍵的位置,誰掌握了高地,誰就搶佔了戰爭的先機,比如五勝山(上甘嶺)【五聖山,位於朝鮮中部,平康東南約19公里,金化以北約5公里處,海拔1061.7米,南 面山腳下,有五個高地猶如張開的五指,在上甘嶺戰役中雙方殊死爭奪的597.9和537.7高 地就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五聖山西側,便是鬥流峰和西方山,三山如唇齒相依,形成天 然防線。如果鬥流峰、西方山失守,五聖山就會陷入三面受敵的險境,要是五聖山失守,那鬥流峰、西方山就失去依託,整個中部戰線便有全線崩潰的危險。西方山以西,則是寬 達八公里的平康谷地,幾乎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如同是群山環抱中的天然走廊,從漢城到 元山的鐵路、公路橫貫其間。完全可以這麼說,五聖山、鬥流峰和西方山一線,系戰爭與 國家命運於一身,其重要性無可匹敵。】,重要位置對戰爭全局都有著決定作用。《上甘嶺》電影很好展現了這一情景。所以控制一個高地,就控制一個山頭,控制了幾個山頭就控制了一座山,控制了一座山就控制了一個區域。控制了幾個區域。。。。

4、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思路,供參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戰爭方式的發展,現在大規模搶戰山頭的情況應該不多了(打擊方式的多樣化,火力的增強),但是相信只要有戰爭,搶戰山頭等地理優勢,還是會被採用的。特別是劣勢一方可以通過高地等地理優勢更好保護自己。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打仗的時候為甚會搶佔高低。

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就說過:戰鬥中一定要先佔據制高點,讓敵人從較低的位置進攻。

這樣做好處是很多的:

第一,在較高的位置戰鬥,有了更好的視野,有利於觀察周圍的動靜,對調動軍隊也有好處。

所以在古代,將軍指揮作戰的時候,在平地經常會搭起一個指揮台,方便了解戰場形勢,也方便對自己的軍隊發號施令。

假如軍隊在低地,顯然對周圍不夠了解,難以做出有效應對。比如無法判斷敵人主攻方向,也無法瞭解到戰場的形勢,容易做出誤判,這將會是非常致命的。

現代戰爭也是這樣,佔據高地能使通訊更暢通。打個比方,在海拔4000米的山上設個雷達站,等於在這裡長期保持一個預警機了。

(設在高山上的美國空軍雷達站)

第二,居高臨下的戰鬥可以提高自己的衝擊力,也能使敵軍攻擊力降低。

戰鬥中,仰攻是非常吃虧的。試想一下,敵軍從山下吭哧吭哧往上爬,還沒等開打就累個半死。從上往下攻擊的一方,可以輕鬆往下衝。等接戰後,佔據高地的一方居高臨下打起來也順手。

所以,在戰鬥的時候,居高臨下可以顯著提高攻擊能力。

現代戰爭中,處於高處的一方很容易看到對方的運動,便於瞄準。而下面的軍隊視線被擋住了,不利於發現目標和瞄準!

第三,佔據高低可以擁有戰場主動權。

佔據高地的一方,既可以選擇往下衝擊敵軍陣營,也可以選擇固守。由於比對手位置高,掌握了戰場形勢,可以及時發現敵軍弱點,選擇進攻的方向和時機。

所以,搶佔高低可以使自己擁有戰場主動權,提高了取勝的機會。


第四,搶佔了高地,可以使敵方的技術兵種無法施展

山地往往有各種障礙,比如樹木、山石等,在古代的時候,這種地形讓騎兵不能發揮作用,為了殲滅對方,只好出動步兵硬衝,消滅對方會付出很大代價。

在現代,高地的崎嶇形勢也能阻礙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的攻擊,減輕炮兵的威協。

所以,打阻擊的時候,幾乎都是選擇佔據高低,居高臨下進行攻擊!

搶佔高地後好處多多,但也得分遇到誰。三國時期著名的街亭戰役,馬謖雖然佔據了高地,對魏軍有了居高臨下的優勢,可是魏軍並沒有貿然與蜀軍作戰,而是切斷了蜀軍的水源和外援,結果蜀軍遭受了恥辱性的失敗。


歷史風暴


為什麼高地就這麼搶手呢?高地在戰爭中都具有哪些優勢呢?

這個觀點小編個人覺得是要分兩個時期講的,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高地”在上個世紀以及冷兵器時代相對來說較為重要,而隨著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武器裝備、偵測、勘察技術的發展,在未來的戰爭中,傳統意義上的高地雖然可以發揮不小的作用,但這“傳統高地”的戰略形式卻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1. 傳統高地在上個世紀以及冷兵器時代中發揮的作用

不難發現一件事情,自古以來在戰爭中,地形較高的地方一般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得高看得遠,相對來說視野也較為廣闊,在戰爭中,一旦拿下相對應的高地,那麼就很容易掌握敵軍的動態,而相應的調整自己的兵力配置,從以達到在敵人進攻方向上的絕對兵力優勢。這種優勢尤其在雙方的偵察能力都較為低級時尤為突出。而地面上的部隊則對高地後方的情況一無所知,簡單來說一個在暗,一個在明。並且一方拿下高地之後,在指揮與聯絡方面都更加便捷(用現代話說,信號都會好一點),無論是防守還是主動出擊都變得極其有利。

另外,在以前對於以前武器都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在相對高的地方可以更好的發揮武器的射程,在衝鋒時,從上向下和從下向上推進難度有很大差別的,除了火力上差距外,還有士兵心理上也會潛意識的會有優勢。自古以來平原地帶一般都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區域,平原的邊界一般多為大山、河流等,在軍隊佔據高地後,可以達到防範的效果,掌握了高地也就等於是掌握了戰爭的先機以及主動權。

當然了,高地也並不是說佔就能佔的,想要佔領高地也絕非易事。首先第一點,你的後方或是附近需要有援兵,如果是孤軍深入的話,食物、水等物資必須要富足,能夠達到長期固守的狀態,等待援軍的到來。在三國的歷史上,諸葛亮派馬謖守衛街亭,再三叮囑馬謖在山下修築工事即可,誰知馬謖卻沒有聽從諸葛亮和自己部下的意見,認為紮營山頂可勢如破竹,不料卻被魏軍活活困死在山頭,蜀軍因為缺水導致不戰自潰。“高地”是兵家必爭之地的經典故事非常多,這個你隨便百度下都有。【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2.如今,隨著國力和經濟增強以及現實需要,傳統意義上的戰爭,早已在各個領域已不同的形式鬥爭著,現在其實也在爭奪制高點,不過變成了太空或者天空甚至是空氣中。

比如太空上的衛星。

於一個國家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僅僅運用於國家的各項監測,信息採集,更被廣泛的運用在了軍事領域,一旦戰事爆發,通信等等你想不到的事務都是通過這些衛星完成的,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中國一直著力打造自己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統,去年的“悟空”等等都是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大國,這種先進的軍事裝備,自然少不了美國,美國也是目前世界上軍用衛星發射最多的國家!中國,現在發射192顆。雖然於美國有近400顆的差距,但中國依然以192顆各型在軌衛星數量牢牢佔據第二把交椅,佔地球衛星總數的1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從立國時的一窮二白,勒緊褲腰帶發展航天科技,到如今載人航天、貨運飛船、深空探測齊頭並進,大型通信、對地觀測平臺不斷髮展,北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漸成規模,可謂成就驚人,發展迅速。從而不斷縮小與第一名美國的差距。

而且太空資源雖多,但是目前人類技術有限,就算以後有些國家不斷髮射衛星,但是不能搶佔別國已發射衛星佔用的衛星軌道的(國際默認,誰先佔領就誰家的),那也勢必對後發射的國家提高了技術難度(通俗的來說就是技術上容易佔的軌道都有主了)。

這是1966年世界各國衛星數量,可見中國當時和光大亞非拉國家處於同一水平。

這是2017年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統計的目前地球各個國家正在運行的1,459顆衛星的分佈情況。

再比如,無線電資源。

是無線通信所需要的資源(包括頻率、時隙、擴頻碼等)。無線電資源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所有的無線電業務都離不開無線電頻率,就像車輛必須行駛在道路上。無線電頻率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電磁波,是一種物質,是一種各國可均等獲得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自然資源。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對無線電頻譜資源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國際間的頻譜資源競爭日趨激烈。無線電頻譜資源是支撐現代信息通信產業發展的基礎資源,移動電話、集群通信、衛星通信、寬帶無線接入等無線通信業務的存在和發展都有賴於頻譜資源;無線電頻譜資源是推動各行業信息化的重要資源,各種無線電技術的應用成為相關行業順暢運行和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無線電頻譜資源在重大安全保障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諸如奧運會、世博會、汶川地震等重大社會活動中和自然災害面前,無線電信息通信保障意義重大;無線電頻譜資源是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重要保障,現代戰爭中制電磁權已經被提升至和制海權、制空權同等的地位。由於較高頻率上的無線電波的傳播特性,無線電業務的不能無限地使用較高頻段的無線電頻率,目前人類對於3000GHz以上的頻率還無法開發和利用,儘管使用無線電頻譜可以根據時間、空間、頻率和編碼四種方式進行頻率的複用,但就某一頻段和頻率來講,在一定的區域、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條件下使用頻率是有限的。【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小編覺得,所謂爭“高地”從古至今都是在爭資源,隨著科技的發展,“高地”的形式發生裡變化,但他們的核心比的就是各國科學技術,回想今年中美貿易摩擦貿易大戰。

美國針對的是中國的”,主要是航空航天、信息技術、汽車零件以及醫療器械等高科技領域!

美國今年對我們徵收關稅,從稅目上來看主要是高科技行業,其實這個行業跟我們中國製造2025是高度吻合的,從側面也反映美國主要擔心的是我們高科技的發展。它有意圖通過貿易戰的手段或者其他的手段打壓中國高科技的發展,從而通過這個維護其在全球的超級霸權的野心。這難道不是戰爭,不是高地嗎?

【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老兵到


可以想象一下,當你面前站著一個比你高出半截的高個子時,你會不會覺得很有壓迫感?在戰爭中,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

在古代,古人除了注重“天時、地利、人和”之外,也常常強調“居高臨下,依託地形構築堅城壁壘”。而到了近代,守備一方在地理上也注重居高臨下,一來是方便埋伏,二來也是可以依託工事更好地保護自己。那麼,為什麼在古代乃至近現代戰爭中,高地往往都會成為地理上的首選?難道只要搶佔了高地,就都能奪得戰爭的主動權嗎?

古人戰例

古人打仗,非常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地利也往往能成為影響勝負的其中條件之一。在高處設伏,所用的兵力可以少於敵方的數倍甚至十倍之多,而在臨高險要具有天然優勢之地,那就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了。

當然,正確利用地理優勢而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例子並不少,而硬搬教科書不會巧變的人也大有人在。三國時的馬謖,便是後者的典型例子。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開始順順利利,但直到派了馬謖鎮守街亭,整個戰局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天,諸葛亮再三叮囑馬謖:“切不可居高臨下據險而守,而務必在山下佈設軍力防守。”但馬謖卻仍舊死板教條,不聽勸告,到達街亭後,也根本不把諸葛亮的叮囑當回事,更聽不進屬下的規勸而據守街亭山頂。

結果,就是大軍進了座“小孤山”,沒有任何的水源,以至於被攻打街亭的魏軍圍困,而蜀軍也因為水源及糧道被斷絕,不戰而自亂。最終,街亭的失守使諸葛亮首次北伐失利,從而只得退回漢中,而馬謖也因此身首異處。

近代戰例

進入了近現代,耳熟能詳的戰例可能就更多了,利用山地居高臨下發揮衝擊的威力,抗戰時期的著名大捷——平型關之戰便是依靠的這個。

那一年,115師在平型關公路一側高地設伏,以伏擊日軍物資運輸大隊。由於部隊沒有提前控制公路對面高地的老爺廟,以至於被反應過來的日軍迅速搶佔。為此,八路軍也在此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爭奪。

在抗美援朝的時候,也有很多著名的高地防守戰,例如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松骨峰戰役。

松骨峰戰役是發生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方面是38軍的一個335團來打這場狙擊戰。

松骨峰雖然叫松骨峰,但山上沒有多少松樹,而是個半土半石的小山頭。松骨峰位於平安北道博川郡軍隅裡以南,西北通往價川,西南則是龍源裡,主峰標高288.7米,山下往東約100米就是軍隅裡到平壤的公路。

在山頭,守軍可以很輕鬆地用火力封鎖住山下的公路,此時軍隅里正是美國第8集團軍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後勤補給中心,這條公路也是美軍第2步兵師、土耳其旅和韓軍第7師南撤的生路。

而此時,為了堵住敵軍退路,剛剛完成狙擊任務的335團在團長範天恩的帶領下進入了主陣地,開始與聯合國軍展開了殊死搏鬥。而松骨峰戰鬥,也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蹟:335團的一個連抗擊美9團、韓3團、土耳其旅、美38團。在敵軍近百門大口徑火炮和上百架次飛機的輪番轟炸下,依舊堅守了整整一個白天,屹立不倒,並擊潰強敵。

而這,也是隻有中國軍隊才能創造的奇蹟。也因為這一戰,38軍得到了“萬歲軍”的稱號。

由此可見,在戰爭中,高地往往會因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高地的重要性也相對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


WarOH協虎


奪取高地獲得戰役主動權,進而控制戰場,取得戰役勝利,這是基本的軍事教條與戰術常識。相對於平原、谷地,高地有容易觀察戰場,方便部隊調度等優勢。我們就舉幾個案例來談吧。

1、奧斯特里茨戰役:普拉岑高地

在1805年的奧斯特里茨,拿破崙才開戰前夕,進行戰役收縮,讓聯軍誤以為法軍失去攻擊能力。在開戰後,聯軍從十二公里的寬大正面發起攻擊,起初在南線取得優勢。但拿破崙在南線的反擊讓俄皇將庫圖佐夫一個軍派到南線。

(奧斯特里茨)

中央高地駐防的兵力減少,法軍主力迅速攻擊供養高地,之後經過一系列血戰,法軍牢牢佔據高地,聯軍被分割。戰局急轉直下。

2、平型關伏擊戰:老爺廟

115師在平型關襲擊板垣師團輜重部隊,戰鬥開始後,雙方都注意到老爺廟高地,李天佑部686團迅速搶佔並守住高地。之後不僅對溝底的日軍打擊更大,更是將日軍截斷,難以會合,為擊敗日軍奠定基礎。

(平型關大捷)

3、崑崙關大捷

崑崙關之戰基本是一場高地爭奪戰,只有奪取高地後,國軍才能南下殲滅南寧日軍。由於日軍戰術、陣地部署、防禦規劃等方面的合理發揮,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可見在大會戰中高地也很重要。

(平型關大捷)

在戰略層面,如控制山西高原,就有整個華北的主動權;在戰役上,控制崑崙關,就具有會戰的主動權;在戰鬥中,控制老爺廟就有戰鬥的主動權。《貞觀長歌》中捷利可汗攻佔舞陽嶺,整個唐軍被隔斷,戰略戰役優勢全失,之後李靖不惜代價奪回來的原因就在這裡。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因為制高點對觀察視角和居高臨下的天然優勢,歷朝歷代就是兵家雙方首要掌控的虎距龍盤之巨爭之地。

為什麼這樣說呢:如在打阻擊戰或者是設伏戰鬥,待敵方的先鋒部隊如果在設伏的低窪處經過,那麼是肯定被動、而且被臨高點的火力壓制是很難以還擊的,再一個,在底部無任何可藏身之處,基本上處於活靶狀態。

又一個,在高處設伏,所用的兵力可以少於敵方進攻的十倍之多,所以,為什麼說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就是泛指在臨高險要具有天然優勢之地,誇張的說,用一兩個人,就可以牽制敵方的大部分兵力,在排兵佈陣上,也是可以以劣於對方的兵力,而因地勢的險要優勢就可以對敵方造成重大傷害。

所以,行軍打仗不管是打穿插,遭遇,阻擊,狙擊.設伏,指揮員都會要求戰士們搶佔制高點,對殺敵和消滅瓦解對方的士氣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顯著効果。




空一體


居高臨下,控制四周,觀測敵情,掌握對方動向,進而主導戰場,在古今中外任何戰役中當然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佔領高地,這裡面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具體情況,比較複雜。第一種是地勢相對簡單的平原丘陵一帶,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戰爭,在沒有獲得制空權的前提下,佔領高地,也就是所謂制高點,同時出其不意俯衝敵人,都是一個好的決策。

而且,在佔領高地之後,也可以根據地勢隱藏,進行側翼包抄,或者迂迴敵後,完成兵力部署與戰略目標。在相對高的地方可以更好的發揮兵士的心理勇氣與俯衝借力,也利於戰場偵察。

第二種是地勢複雜,類似於盆地峽谷地區,攻守情況很多變,迅速佔領高地,是否能夠取得優勢在於將領的指揮和兵力分配,需要有一定的軍事技巧。

比如,在峽谷地帶,如果佔領高處,打擊對方,當然有一定優勢。但是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型地帶,從高處而下,往往會被易守難攻的天險所掣肘,得不償失。突破天險的代價如果高於正面攻擊的成本,佔領高地就失去了意義。我們知道,打仗是要流血死人的,而且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疑是一項巨大的耗費,必須慎之又慎。被對方奪得先機,自己就少了一分勝算。因此,作為軍事統帥的指揮者,都需要考慮周詳,不斷參謀研究。

面對問題時隨機應變,而不是貿然硬碰硬,魚死網破,正面交鋒,不顧實際情況。歷史上也有用兵如神,出兵險招的將領,但畢竟是少數。在戰爭環境的不斷變化中,是否佔領高地,佔領了有沒有優勢,優勢會存在多久,會不會存在被反包圍的可能,都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而非一成不變的。

在現代戰爭中,隨著制空權概念的提出,地形對戰役成敗權重的減小,佔領高地雖然也重要但至少只是一個相對次級結構的因素。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為什麼打仗都要搶佔高地啊?

在傳統戰爭中,制高點的戰略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1.高處視野好,可以看到下方的敵軍動向,獲取更多的敵軍信息,而在下面的軍隊,則很難獲取上面的信息;

2.高地易守難攻,更能發揮武器的效用,而從下往上仰攻,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比如狼牙山五壯士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戰果

3.高地是一個很好設伏之地,如馬陵之戰

4.如果敵人不得不從這裡經過,那麼把軍隊往制高點一擺,等於卡住了敵人進退的咽喉,如慘烈的死鷹嶺戰役,志願軍整整一個連,全建制凍死在陣地上,無一人離開崗,每個士兵凍死時仍然保持著戰鬥姿態!【向英雄致敬】

但是在現代戰爭中,由於飛機大炮無人機的存在,還有一些精確導彈打擊武器。佔領高地已經失去了傳統的意義。制高點的作用已經被弱化了很多。


天下武器


隨著科技的進步,制高點的優勢已經被弱化了。那麼我們為什麼喜歡高尼,就是女孩子選擇男朋友的時候,高個子男生也更有吸引力。因為高可以帶給我們許多優勢。戰爭中的制高點,正是我們為了擴大高度帶給我們的優勢。

首先,制高點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加廣闊的視野,所謂登高望遠。站的高看的遠,佔領制高點的一方,就可以比處於低地能更多更直觀的獲得敵人的動態,並根據敵人新的動態調整自己的部署。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誰能更多的掌握戰場的信息,誰的勝率就更大。很多時候,戰場上的輸贏早已在各方對情報掌握的廣度深度和精確度上就定下來了。制高點顯然可以讓我們在局部區域獲得更多的戰場情報。所以沒有人願意做井底之蛙,對戰場一無所知。

二,制高點可以更好的發揮武器的效能。我們現在都知道萬有引力,從高處射擊和揮砍可以增加武器的動能,同樣的武器同樣的力度,高處往下使力,威力必將大於從低處往高處使力。這一點在冷兵器時代尤為重要。而且高處也可以使用平常在平地不能操作的武器。比如大石頭,滾木等具有一定重量的物體。而站在制高點就可以利用地心引力把這些重物有效的利用起來。所以我們會看到,被敵人包圍在谷底的人,敵人總不會忘記用石頭砸他們,而且通過動能加速,對人絕對是一擊必死。

三,制高點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如第一所說,高處視野好,士兵可以看到目標的視角會更多。平常我們看人,只能看到別人的正面,如果把一個看成一個球體,我們只看到別人的四分之一,要想看到別人的所有,我們就要調換和目標的相對位置來切換視角。但是如果你站在高處看一個目標,看一個球。很顯然你的視角會更大,這樣你看目標會更清楚。打仗的時候,敵人暴露給你的破綻也會更多。而制高點顯然可以更多的把你保護起來,使敵人看到你的視角更小,這樣你的破綻也會更少,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

以上三點是制高點可以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優勢,而這些優勢顯然可以改變力量的平衡。

然而在現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獲得情報的方式顯然不僅僅依靠肉眼直觀的觀察。美國人藉助發達的軍工體系配備了眾多的飛行器,發明了跳躍戰術,嚴重弱化了制高點的優勢和制高點控制局部戰場的能力。飛行器顯然可以更高,更快。

我們要與時俱進,不要迷醉於過去成功的經驗。不要迷信制高點在戰爭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