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沃爾瑪學習,讓核心價值觀實實在在落地

【小柿子說】企業文化理念如何從牆上、冊子上落到實實在在的經營管理實踐中?新優勢首席顧問孫健耀博士,為大家解讀了沃爾瑪的“落地之道”。

近日,福布斯公佈了2019年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在互聯網巨頭獨領風騷的同時,你會發現沃爾頓家族依然頑強佔據著第16、17、18的位置,而他們的背後就是大名鼎鼎的“半百企業”沃爾瑪。

在摧枯拉朽的新零售時代,這家連鎖企業何以能夠繼續保有一席之地?其中的奧秘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它善於將核心價值觀變成實實在在的經營之道。

稍作了解就知道,在創業之初,山姆·沃爾頓就竭力倡導“顧客就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員工”、“每天追求卓越”三大核心價值觀。以“顧客就是上帝”為例,沃爾瑪深知商品、價格、便利才是顧客最為關心的三個要素,於是,把這個價值觀轉化成了把它們“天天平價,始終如一”和“微笑服務,保證滿意”的經營理念。

沃爾頓曾說:“我們重視每一分錢的價值,因為我們服務的宗旨之一就是幫每一名進店購物的顧客省錢。每當我們省下一塊錢,就贏得了顧客的一份信任。”為此,他向採購人員灌輸超正的採購態度:“你們不是在為商店討價還價,而是在為顧客討價還價,我們應該為顧客爭取到最好的價錢。”

說到“天天平價”,沃爾瑪的底氣不僅僅來自人們熟知的邊緣化選址、倉儲式經營、低價採購和嚴控管理費用,它的重要殺手鐧還在於強大的信息化系統,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強大的配送系統。毫不誇張地說,沃爾瑪才是“大數據的鼻祖”。

完善的市場經濟活動應是貨物流、貨幣流和信息流的無縫鏈接,其中信息流則是中樞神經系統。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沃爾瑪就已經實現了所有分店的電腦都與總部相連,以及與供應商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在沃爾瑪,通過付款臺激光掃描器售出的每一件貨物,都會自動記入電腦。當庫存減少到一定量的時候,電腦會發出信號,提醒商店及時向總部要求進貨,總部安排貨源後送往離商店最近的一個發貨中心,再由發貨中心的電腦安排發送時間和路線,在商店發出訂單後36小時內所需貨品就會出現在貨架上。沃爾瑪就這樣和眾多消費者保持著密切聯繫,也成為許多供應商聯繫市場的重要渠道,決定著許多商品的生產消費過程。

當然,這不代表沃爾瑪沒有遭受新零售的衝擊。不說別的,去年“股神”巴菲特選擇徹底清倉沃爾瑪股票、結束對沃爾瑪長達20年的投資,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因為,儘管顧客依然在乎商品、價格與便利,但是他們的消費期望與購買行為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實際上,近些年來,沃爾瑪的數據化營銷和數據化轉型步伐正在日益加速。從2018年2月1日起,沃爾瑪更名為“沃爾瑪公司(Walmart Inc.)”,意味著它已經從傳統商店轉型成為覆蓋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零售商。依託密集的線下零售網絡優勢和持續的線上鏈接創新,沃爾瑪提供“線上訂貨、到店自提”服務,吸引了更多年輕、富有的消費者,成為位列亞馬遜和eBay之後的美國第三大在線零售商。

坦率地說,對於沃爾瑪這個出生於1962年、“足跡”遍及27個國家、“體重”超過1.1萬家實體門店和220萬員工的“中年大叔”而言,轉型絕非易事。

但是,只要“為顧客省錢,讓他們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的初心沒有變,只要“顧客就是上帝”的最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沒有變,只要“每天追求卓越”的敏捷式思維模式和快速迭代的行動力沒有變,它就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希望四、五十年後,我們還能聽到熟悉的“沃爾瑪歡呼”,希望沃爾瑪能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什麼傳統產業,只有與顧客一起改變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