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想抓行動,從意識抓維權

距離“三聚羥胺毒奶粉”事件已近過去10餘年了,時間在流逝,此事件的影響卻不止於時,維權打假一直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從思想抓行動,從意識抓維權

馮東川成為國內發現問題奶粉第一人,也因他的發聲,避免了無數的新鮮生命再次受害,但敢於維權,敢於為別人發聲的人,仍是個別。315消費者權益日的到來,各界媒體都會陸續爆出近日以來維權的案例,不少網友發現被騙後也會在微博上調侃說:“沒事,315快到了,看黑心商家哪裡逃。”說是說,做是做,真正遇到問題用法律手段維權的人少之又少,媒體的發聲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維權的真實案例,做到範水模山,但效果甚微。

經濟在提高,社會在前進,但人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似乎還在止步不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彷彿綿延至今,人們對君主、皇帝至高無上權力的恐懼感,就像是對當今權錢的“膜拜”有錢有權能使鬼推磨的傳統觀念,將法律逼到了最低的角落。在西方“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貫穿於社會發展的始終,所以無論何時西方人的維權意識都十分強。在英國你可能因為看電影時擋住了別人的視線被起訴,也可能因為你的車擋住了別人的路背起訴,在他們看來個人利益大於一切。而在我國可能因為一場車禍失去了一條人命,司機給你幾萬塊錢,你欣然接受,於是案件草草了結。可以走法律程序的事,大多數人願意私下解決,一是怕麻煩,二是怕法律不公正,然而至少一半的人不會想到法律。時常不用,長時就不會用了,遇到問題自然不會想到,這也是慣性思維。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不只是在315,更是一個長久而艱辛的過程。首先要讓消費者認識法律、瞭解法律、培養運用法律慣性思維。從小培養孩子的法律意識,開設法律課堂,逐漸淡化孩子的傳統封建思想,讓小孩任何時候都想到用法律維權,做到學法從娃娃抓起。

此外維權成本過高是導致維權意識鈍化和集體性的麻木的罪魁禍首,要降低維權成本就必須讓消費者維權渠道暢通,維權門檻降低,維權時間縮短,建立更為完善的制度措施。為維權者開啟綠色通道,實行監督和分管責任制,責任到各個政府部門,具體分工責任到人,對於監管不力,處理維權問題不及時的政府工作人員,要追究其相應責任。

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我國公民維權意識淡薄,都是不好的現象。培養人民的維權意識、政府拓寬維權渠道,人人維權,集體維權,整體社會、國家維權意識提高,侵權者自會望而卻步,國民權益便有了保障。此任務任重道遠,需舉國同心,一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