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小說改編那麼多,為何這部電影比原著精彩?

东野圭吾小说改编那么多,为何这部电影比原著精彩?

在日本上映一年之後,《祈禱落幕時》終於在中國大陸公映。這個東野圭吾挖了三十年的大坑,在原著出版、改編影視上映後,終於可以讓觀眾朋友們感嘆一句“功德圓滿”了。

這部影片也創造了一個奇蹟,就是電影比原著精彩,在某網絡平臺上,影片得分8分,高過了原著的7.7分。這在東野的作品中不多見。從歷史角度來說,原著在東野作品中並不出色,但也維持了“加賀系列”的水準。這個故事中,加賀探長處理了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命案以後,也查清了母親出走之後的生活,讓母子之情有了一個美好的歸宿,解決了盤桓在心頭26年的謎團。

眾所周知,作為日本當下最具影響力的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創作分成兩個階段。早年他也和其他作家一樣熱衷於用繁冗複雜的邏輯破解毫無現實感的詭計,創作出了《放學後》《白馬山莊殺人事件》等本格派作品,炫技大過意義。從《秘密》開始,他全面轉型,開始以日本各種的嚴峻社會問題為題材,以高度的寫實主義為寫作風格,以表現人性的複雜和由此誘發的各種荒誕離奇的犯罪動機為側重點,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擁躉無數的名作佳篇。

东野圭吾小说改编那么多,为何这部电影比原著精彩?

對於那些墨守成規、以沉浸在象牙塔內雕琢精密儀器一般構思複雜離奇的詭計而洋洋自得的推理作家而言,東野圭吾無疑是“本格”的叛徒,甚至認為他“不過是寫一些日常的事”,但是從文學創作的內在規律而論,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就像希臘神話中的安泰一般,只有根植現實,從大地汲取力量,才能永葆生命活力。

《祈禱落幕時》故事並不複雜,仍舊是從命案切入,在一連串情感糾葛之後,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兩個因為母親出走而支離破碎的家庭,引出的一串人間慘劇以及間或出現的人性溫暖,這些的背後,是日本社會在《廣場協議》之後經濟停滯、問題叢生的社會現實,驚心動魄。只是兩個家庭各有各的悲歡,加賀的母親因為早年的經歷,不堪忍受家庭冷暴力而出走,在少年加賀心理留下了難以彌合的創傷。淺居博美的母親因為早年惡習難改,忍受不了家庭生活的平淡,與情人攜款逃跑,給丈夫、女兒留下了一個空空如也的家和鉅額債務,還種下了悲劇的種子。加賀在相對安定的成長環境下成長為一個警察,淺居博美則遭遇了一串匪夷所思的經歷,成為一個人人稱羨的導演,卻身負命案。

影片橫跨的26年時間,是日本經濟陷入停滯之後“失去的二十年”,增長困頓之後,深層次的矛盾暴露出來,理想也隨之破滅。從淺居忠雄絕望晦澀的眼神、淺居厚子沉淪揮霍的生活、田島百合子落寞壓抑的性情及至後來少年博美遇到橫山一俊的所作所為,都能感受到一個逐漸喪失生命力的社會的步履蹣跚。片中有句臺詞“謊言是真相的影子”,那麼社會現實則是人心淪喪的影子吧。

东野圭吾小说改编那么多,为何这部电影比原著精彩?

《祈禱落幕時》劇照,松島菜菜子和阿部寬。圖片來自網絡

故事之外,不得不對片中演員的表現擊節,阿部寬上次與中國觀眾近距離接觸還是2017年的《妖貓傳》,風流倜儻的日本使節晁衡迷倒了影片內外無數迷妹,《妖貓傳》勘破的是一位貴妃之死與盛世消失之謎,與《祈禱落幕時》裡面的故事相近,飾演多次加賀探長的阿部寬駕輕就熟,表情、臺詞、肢體動作拿捏到位。松島菜菜子風華絕代,很好地詮釋了一個有著屈辱過去卻堅強獨立的女性,隱藏內心的皮笑肉不笑、怒斥母親的尖刻,大有一種美人蛇蠍的感覺。小日向文世出場之後,風頭一度超過主演。薑還是老的辣,老戲骨出手不凡,懸崖邊望向女兒的一個複雜深邃的眼神,就是實力的體現了。出場不多的山崎努,讓人有驚鴻一瞥之感,看到社長年逾八旬還能演戲,一干粉絲也就心安了。

至於其他劇情、表演,以及片中詭計設置的敗筆等話題,已經被擁躉們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討論過了,我們不妨談談這部電影於我們有什麼借鑑意義。有肯定是有的,在我看來還得從推理文學與社會現實的角度來看。據筆者目力所及,當下的推理文學似乎也在陷入這個怪圈,一味強調詭計而忽略社會現實,文學成了遊戲,“有推理無文學”。

國內推理文學現狀堪憂,除了各種外部因素之外,推理寫作的圈子化、遊戲化也是主要因素,大部分人都專注於臆想一個脫離現實的故事,寄希望於影視化,無異於空中樓閣。鮮有將目光投注在社會問題上,將“文學即人學”發揮到實處的。

小說文本不好,改編出來的故事就更加參差不齊了。再遇上這幾年主打所謂大IP加流量明星的影視製作模式,推理電影更是難出佳作,大張旗鼓的《心理罪》系列口碑遭遇滑鐵盧即是明證。國內改編的東野圭吾著作,要麼是春晚小品式的《解憂雜貨店》、要麼是邯鄲學步的《嫌疑人X的獻身》,無一例外,都是差評之作。對比一衣帶水的鄰居,從小說到影視的生產模式,我們需要學習的可能還有很多。

□何殊我(影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