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爭奪皇位時,效仿了當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個弱點

提起雍正皇帝,似乎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陰暗冷酷的一面,他陰謀篡位,毒死父親,殺弟逼母,暴力殺人都是這位皇帝的代名詞,可是即便如此,卻是有很多史學家對他讚譽頗高。清史學者孟森曾讚揚他“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除去這些評價以外,似乎他的權謀也是常常被人非議,尤其是他爭奪皇位的手段。

雍正爭奪皇位時,效仿了當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個弱點

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一共生過十幾個兒子。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康熙帝這些兒子當中,每個皇子都有不同的過人之處。起初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便是二阿哥胤礽,胤礽從小便跟隨在康熙身邊,兩歲的時候就被冊封為太子,早年這胤礽是文武兼備,德賢禮讓,一直是被眾臣誇讚的對象。

當年的雍正皇帝也一直跟隨在太子身邊,他自己也認為皇位非太子莫屬。因為當年康熙帝是非常寵愛太子,而他卻是一個沒有背景,沒有大臣支持的皇子,早早的跟隨太子,為的是將來能夠有個庇護之所。

雍正爭奪皇位時,效仿了當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個弱點

可不曾想,由於康熙的溺愛,太子此前的君子之風蕩然無存,變成了一個性格暴躁,不可一世的主。最終結果就是惹怒了康熙,被廢掉,這是雍正沒有想的事情。

太子被廢,太子的位置就空了出來,以前一些暗中隱忍的皇子們,便開始寵寵欲動了起來。當年成年皇子一共有12位,其中最為搶眼的有九位,這就形成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九龍奪嫡”的局面。

對於這種局面,康熙也是深知對於國家的發展大為不利,於是選擇誰來繼承大統卻成了一個問題,康熙本來的意思是還是想讓胤礽繼承皇位,雖然胤礽品行不端,但畢竟是自己新手撫養長大的兒子,父子間情義深厚,可是卻沒成想到,招到一幫群臣的極力反對,眾臣一致認為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八阿哥胤禩。

雍正爭奪皇位時,效仿了當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個弱點

胤禩的生母良妃衛氏,原是辛者庫罪籍出生,在宮裡的地位非常的低下,甚至都不如宮裡的宮女。民間傳說因為她長相與已故皇后非常相似,這才意外獲得了康熙的寵幸,生下了皇八子。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出生低微,胤禩自幼性格謙訓溫和,待人親切隨和,與眾多王公大臣交情也是非常好,這使得他在群臣心目中地位頗高,同時在朝中也素有“八賢王”的美名。

但是康熙皇帝生平最恨的就是結黨營私,現在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眾多,便以為胤禩結黨威脅自己的帝位,認為胤禩有窺覬皇位之心,非常忌憚,於是就以“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為由,將他鎖拿起來,交於議政廳審理。

雍正爭奪皇位時,效仿了當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個弱點

而在眾多皇子中,只有一位皇子的做法令康熙最滿意,那就是皇四子胤禛。在廢掉太子後,因為眾位皇子常常受太子打壓羞辱,於是在太子倒臺之後,紛紛落井下石,訴說太子的不是,最為絕情的當屬大皇子胤褆。當康熙問他如何處置自己的弟弟的時候,他竟然請奏殺掉太子,這樣的建議,讓康熙非常失望,也非常的生氣,於是當眾奪去他爵位,將其幽禁了起來。

只有胤禛,表現的十分著急,想要救太子,康熙原本命他看管太子,他卻想辦法奏請解掉太子脖上的枷鎖,這樣做不但贏取了胤礽的好感,同時也博得了康熙的好感。

雍正爭奪皇位時,效仿了當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個弱點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胤禛暗自揣摩的結果。因為這樣一個場景與歷史上一個場景非常的相像,那就是李世民之子李治為哥哥求情的場景。當年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被廢掉太子之位時,其他兄弟也都是為了太子之位,不斷奏讒言,落井下石,不顧兄弟情義,只有李治為自己的這個哥哥求情,最後李世民選擇把皇位傳給了他。

其實,無論是李治還是雍正,他們都抓住皇帝的一個共同點:皇帝不僅僅只是皇帝,他還是一個父親,父親最不願意看到是什麼?那就是子女間的相互殘殺,所以這是皇帝的一個痛。而其他皇子為了眼前的利益,都不顧兄弟情面,這是作為皇帝也是作為父親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年李世民最後把皇位傳給了無能的李治。為的就是保全自己的兒女。

雍正爭奪皇位時,效仿了當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個弱點

雍正也是看出了康熙作為父親心中的所想,所以他才會這樣幫太子,只有這樣才能贏得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一席之地。事實證明,他這樣做是對的。

​別的阿哥忙著爭奪皇位,只有他,周旋於父子,兄弟之間,既贏得了兄弟的好感,又贏得了父親讚譽。後來待到時機成熟後,他一舉在這場奪嫡中,成了為最後的獲勝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