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王俊傑猛 今日頭條

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諸葛亮,在三國曆史上很讓人羨慕,就連司馬懿都說他是天下奇才。劉備死後,在諸葛亮輔政那幾年,魏國根本不敢攻打蜀國,反而是諸葛亮主動去挑戰魏國。

後來諸葛死後,司馬昭當政,魏國才進攻蜀漢。

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至於司馬氏滅蜀後為什麼不殺諸葛亮的後人,無外乎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諸葛亮雖然善於用兵,但他在戰場的行為只是出於對劉備的忠心,這符合當時中‘國皇帝最喜歡的一種品格,對人各為其主,所以君王不會對諸葛亮這樣的英雄人物的後人下毒手。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出十六萬大軍,對蜀發起了滅國之戰。

司馬氏主力大軍十萬多人由鍾會統率,分別從斜谷、駱谷等進入漢中。由於蜀國大將軍姜維將邊寨撤防,鍾會大軍迅速將漢城和樂城包圍。鍾會經過這兩座城,西出陽安關口,他不是馬上下令攻城,而是做了一個非同尋常的舉動,派人祭祀諸葛亮之墓,同時下令不準士兵在墓旁割草採薪。

諸葛攀的兒子諸葛顯和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在諸葛瞻死後、蜀國投降的第二年被遷移到了河東郡。

第三年,諸葛京被任命為新朝晉朝的官員,不久被任命為郿縣令,最後一直當到江州刺史。在諸葛京被任命為官的詔書當中。這份詔書中說:“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諸葛)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第二、諸葛亮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太重要,保護他的後人,也是做給蜀國百姓看的。一個國’家滅亡了,但是繼承者還要繼續統‘治亡國的百姓,只有讓老百姓真正接受你,繼任者獲得的疆域才能真正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諸葛亮,在蜀漢地位是無人撼動的。

司馬氏掌權的曹魏,沒有對諸葛亮的孫子趕盡殺絕,而是厚待。這讓蜀國百姓從情感上不反對曹魏,這樣蜀漢才融入了曹魏。

在滅蜀漢之時,東吳還存在。而且年年戰爭,人口也是重要的財富。厚待蜀漢諸葛和劉姓,也符合當時曹魏的利益,這樣可以讓東吳貴族在魏吳戰爭中,不至於那麼賣命,甚至會主動投降魏國。

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第三、蜀漢是主動投降的,劉禪是開門投降的。

公元263年,姜維等人無力迴天,鄧艾等人率領魏國將士兵臨成都。

蜀漢後主劉禪,選擇了開門投降。

正是因為蜀漢的投降,促使當時的成都百姓沒有遭受干戈。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早在公元234年就去世了。只有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因為當時年幼,所以沒有走上戰場。蜀漢滅亡之後,諸葛瞻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於公元264年內移居河東,並被厚待。

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第四、當時曹魏的實際當家人對諸葛亮是敬重的。

劉禪投降了魏國,全家遷到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用的是蜀地的歌舞,蜀漢舊官員看到後都感傷而悲愴,只有劉禪平靜如常,像沒事人一樣。

司馬昭對賈充說:“一個人無情無義,是不是像這個人一樣就到了頭了!即便是諸葛亮在,也不能長久成全他,何況是能力差一些的姜維呢?”

賈充說:“如果不是這種情況,殿下又怎麼能這樣輕易兼併他吶!”

司馬昭的話,可以看出有兩層意思:一是蜀漢國的滅亡責任在劉禪,怪不得別人;二是此前的蜀漢國得以成全,全靠諸葛亮,只可惜諸葛亮不在了。

或者說,在司馬昭看來,能夠成全蜀漢的就是諸葛亮,但碰到這樣一個主兒,也只能是成全他一時,不可能成全一世。

司馬昭對諸葛亮是給與肯定的,他尊重諸葛亮,就必須對他的後人下令保護。

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第五、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長期根植於東吳,曹魏去四川時東吳還在。要統一中’國,必須還有東吳要征服,如果司馬氏把事做絕,勢必會在伐吳戰爭中得到強烈抵抗,這也是司馬昭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司馬家族跟諸葛亮家族一樣,長期擔任謀士,同時又是被託孤的忠臣。

諸葛亮有機會代替劉禪卻忠心耿耿,這也讓司馬家族敬重,總之,在張飛和關羽後人被曹魏進城後慘遭滅族不同的是,諸葛亮的孫子在曹魏進城就得到保護,是曹魏集團意見高度一致結果。

打殺三國:關羽後人被龐德後人滅門,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善後?

諸葛家族不僅得到了保護,還被後來的西晉政‘府委以重任。

《諸葛氏宗譜》裡有這樣的序載:“諸葛氏為漢初諸縣侯葛嬰之後,而光大於三國兩晉之際。三國時,瑾亮昆仲佐吳相蜀,割據寰宇,開濟兩朝。而亮之卓才遠識,尤並世無二。亮子瞻,瞻子尚,繼遺志,與魏戰,城破殉節。瞻子京仕晉,官至廣州刺史,有祖父風烈,吏民稱之;子衝廷尉,孫銓 零陵太守,曾孫穎正議大夫 。五傳至爽,仕唐,為司空,河南節度使,子仲芳襲之,並有賢聲;孫王利,五代唐時,宦遊山陰,以壽昌縣令終,遂家焉。其子青,則遷蘭之始祖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