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國內物價都在上漲,為什麼只有糧食不漲價?

賣柚子的小夥子


現在的糧食價格,多少年沒有上漲可以說是下降了。十幾二十年前我們這裡的房價一平方八百到現在的價格是三千到五千價格翻了五倍不止了,糧食大概漲了一倍,目前房價還在漲,而糧食價格呢!還有下跌的趨勢。

中國地少人多,許多農村人均不到一畝地 ,一家五口人,五六畝地一畝地產糧食一千多斤,五畝地才賣三四千塊錢。這點錢不夠一家人吃喝的。

我們國家人多地少的這種局面,勞動力過剩大多數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我們應該學學美國人的模式,把地給有能力的人種,比如美國的農場主,一個人就可以種幾千畝地,全機械化使用人工少,多餘勞動力可以做點別的。

現在的這種局面改變了 土地流轉,有人說這是好政策,也有人說農民沒地還是農民嗎?我覺得地少的人可以流轉,幾畝地種著還沒有打工賺的多。

糧食價格上漲,農民可以多點收入。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農民應該多學技能為未來的變化做好準備。

現在的好多農村,開發旅遊做農家樂 ,還有的通過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吸引外地遊客,這些都是好的改變,畢竟八億農民都不可能種地吧!


手機五毛特效師


物價飛漲糧食不長這是所有人的共識,沒有任何爭議,下面是我對問題的分析

宏觀分析

這根我們基本國情有關,糧食屬於國家戰備性物資,直接受國家調控,一旦糧食價格過高,對於工人階級來說,無形之中將會提高生存成本,一旦工人階層不穩社會也會受到動盪,所以國家寧可用給農戶進行補貼也不會太高糧食價格的。

國外原因

糧食價格還跟國際兩糧價有關,國外地廣人稀一個家庭農場就能管理上萬畝的良田,他們的收益比毫無疑問是最高的,在國外糧食大量衝擊本國市場的前提下,糧價想翻身都很難。

中間商的原因

現在的玉米價格在9毛錢多一點,可超市的玉米麵卻3塊多錢,難道玉米麵的加工費用這麼高嗎?其實不是,造成農民糧食不賣錢,群眾買糧貴的根本原因,就是中間商在作怪,他們層層拔利,加上運輸和各種包裝,買的和賣的無法直接交易,生生讓人宰割。

農戶的原因

糧價上不去跟農戶有直接的關係,好多農戶受不了糧販的慫恿,一嚇就賣糧,大家想想有便宜糧食,誰還花大價錢買啊,所以解決糧食問題還得從農民入手,只要價格不對絕對不賣,只要團結一心,糧食價格絕對能達到大家滿意的數字,莫讓懦弱佔據了大家的心靈。

明天再見


朋來有話說


美國200萬職業農民管理22億畝耕地,不僅滿足3億多美國人海吃海喝,還以低廉價格大量出口。中國3億多老農守著農村管著20億畝田地,卻不能滿足14億人的生活需求(17年進口1億噸糧)。

國家出資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糧價託底保護,但糧價還是遠高於國際糧價。國家繼續提高糧食保護價,只會短期內提高點農民收入,但農民依靠農業仍然不能致富。糧價高漲會埋下重重隱患!提高糧:價長期來看會導致通貨膨脹,農民高興不了多久就會更加貧困。提高糧價會使一些農民依賴那點根本不能致富的土地,不利於土地流轉,阻礙農業規模化進程,延緩農業振興。提高糧價會使國外的糧食大量進入(國家控制進口糧,但不能堵絕,這是國際貿易規則,國家不能過多幹涉,今年已經進口糧食一億多萬噸),使中國農民手中糧有價無市,爛於家中。

首先肯定目前單說農業在不補貼的情況下平均利潤率與工商業相比是不低的。一個農民像產業工人一樣連續有效從事農業生產,可能辛苦點但收入也不會低於產業工人。

適合工業化機械化生產的產品,你非手工打造,累死也富不了!

工業企業生產沒有停產時間長不破產也不會盈利!

商業利率再高銷售量小也會虧損破產!

農民守著幾畝地,不就是企業間斷生產,商業銷量不足嗎?工作人員一天打漁十天曬網嗎?

解決三農問題提農產品價格、增加補貼就是飲鴆止渴!就是像給農業大煙抽,越吸越無力!

有勞動能力的別留戀那幾畝地,憑不辭辛苦務農幹勁安心打工!開始會不適應,但挺過去慢慢就會好的!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婁一LGS


民以糧為天,糧食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國家是控制的,如果糧食的價格放開,漲上去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現在在普通的三四線城市,仍然有許多人掙著兩千元的工資,去掉生活必需,糧食價格上漲,會有不小的負擔。



一個國家想要穩定,溫飽問題是前提,與魚、肉或者房價不同,房子漲上來了,大家大部分原來有房子,人均面積可以減少些,在二十三年前,五六口人住一個大坑的年代都過來了,無論怎麼樣,現在居住環境和麵積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

再說說農民現在的處境,農業種值大部分已經由機械代替人力,所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拿我們北方農村來說,家裡的地集中種,農忙的時候,大家互幫互助,幾天就種完了,閒餘時間可以去鄉鎮的工廠打工賺取第二份收入。而且家有自種糧食,所以在溫飽的基礎上,每年都有剩餘,坤鵬論的農村親戚說現在每年都剩餘個三四萬,對於農村人來說已經很知足了。



所以歸納來說,一方面國家控制糧價,不讓伙食上漲,整體宏觀保證全國老百姓的溫飽問題緩解老百姓的生活負擔,另一方面,農民的群體很樸實,見的事面也少,比較安於現狀,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農村經濟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坤鵬論


我想說說這個問題,但是,不一定對:

國家最困難的時期,農民種地打下的糧食是國家統購統銷的物資,不是農民隨意拿到市場可以去賣的,包括棉花,油!農民必須交公糧,供應城裡人吃飯!糧棉油的價格,國家控制了!如果當時不控制,國家就會大亂:

現在,國家富裕了,糧食可以進口,城裡人吃飯的問題解決了,農民的糧食可以到市場上去賣,但是,城裡人已經不缺吃的,你的糧食就不可能賣出高價!

實際上,農民的糧食價格始終在國家的控制之中!

也許這就是經濟學吧!


說句心裡話632167635


關於這個問題,鍾情三農就好好回答後半段,也就是“為什麼糧食不漲價”吧,畢竟這個才是我的專業範疇之內的話題。

為什麼這些年我國糧食價格不漲價,反而出現了降價呢?其實這背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國家政策因素,國家不再為糧食價格實施託底,最直接的體現是2014年以後,四大糧食作物託市收購政策的相繼變革。

其次,是市場供銷因素,自從國家逐步變革甚至取消幾大糧食作物的收儲制度以後,我國糧食市場行情逐漸向市場化靠近,價格走低也是必然!

國儲政策變革,造成糧食價格走低!

種糧的老農民應該知道,2014年以前,我國幾乎所有的糧食作物的價格都比較高,比如,大豆當時的價格是兩塊四一斤,玉米價格是一塊二一斤,小麥和稻穀的價格也不低。

這是因為當年國家對以上四大糧食作物實施託底收購,每年以一個較高的價格標準來收購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而且幾乎是有多少要多少,而且幾乎不考慮成本和效益,所以,那些年國家以每年虧損數百億上千億的代價來提振我國的糧食價格保持較高的水準。

可是2014年以後,國家認識到了實施糧食臨儲收購對於我國糧食產業的長久發展不利,於是乎,大豆,玉米,稻穀和玉米這四大糧食作物的收儲制度改革先後開始,要麼取消了臨儲收購,要麼將託底收購價格降低,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很明顯,也很直觀,那就是從2014年開始,我國主要糧食品種的市場價格不漲反降。

所以,可以這麼理解,糧食價格不漲,還是國家出於整體考慮,優先了糧食產業發展,暫時犧牲了農民的收益!

“低糧價+補貼”將會是未來我國糧食行業的常態!


鍾情三農


誰都知道,老農民種地不容易,光說不容易,沒有用的,為什麼這麼說,這不是一兩年的問題了,而是永遠都是這樣子,當農民的糧食多了,產量高了,你都不用想,肯定是不值錢,那我們忙了一年我們圖的是什麼?其實農民掙不掙錢,誰都清楚,為什麼農民賺錢這麼難,難與上青天,為什麼中國糧價不漲價,這個也不可能上漲,如果光中國自己本國的糧食決對足夠全國人民吃用的,價格還是可以的,穩定賺錢,進口的糧食多了,百姓沒有了任何需求,那咱們老百姓的糧食能值錢嗎?不可能的,貨多就賤,貨少就貴,誰都清楚!





把微笑送給你61329856


現在的土地政策是有問題的。農業專家都在糊弄中央,講什麼糧食安全。我記得88年左右我們家一畝小麥的產量是370斤左右,這些年畝產已經到1000斤了,原來一些沒有開墾的荒地現在已經成了高產田了,小麥產量年年破紀錄,但是小麥的用途除了食用,很少其他用途,所以價格一直很低。所以農業土地保證多少畝是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是個偽命題。現在已經很多地方出現了土地撂荒了,每畝地幾十元的補貼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放開一部分土地作為城市建設用地或者工業商業用地,會降低房價,減少工商業成本,還能促進農產品價格。現在農產品價格高(特別是蔬菜、水果)不是農產品價格高了,是流通環節出了問題,農產品爛在地裡,可是超市裡價格卻很高,是因為流通環節層層翻翻,物流成本太高導致的結果。


東營哈哈哈哈


國內物價在上漲,其實糧食的價格也在上漲,只是糧食的價格漲幅相比於其他物品低。

1、糧食新千年後漲幅(以小麥為例)

糧食以小麥為例。2000年小麥的的收購價格為大約5-6毛一斤,2018年11月16日發改委下方通知,經國務院批准,2019年生產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調3元,每斤1.12元,18年小麥的價格上漲一倍左右。

2、糧食(小麥為例)對比的其他東西的漲幅

  • 2000年商品房銷售均價2112元/平方米,2018年商品房銷售均價8736元/平方米,18年間上漲4.13倍,房產是大標,一套房基本要上百萬,而糧食的單價便宜,實際絕對漲幅遠大於小麥的上漲絕對值。
  • 2000年全國平均月工資777.75元,2018年平均月工資6711.11元,18年間上漲8.6倍,相比於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糧食價格的漲幅,工薪階層的工資漲幅更快。農民很不容易。
我是互金圈,如果覺得回答的好,可以點擊頭像關注我,訂閱財經類更多優質內容。


互金圈


為什麼有人說,國內物價都在上漲,只有糧食不漲價?

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個事實情況啊,這些人說的對。

最近這些年,我國社會物價整體呈現出溫和上漲的態勢,不管是大家最關心的房價,還是諸如醫療,教育等基本生活的開支,都在逐步的提高。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價格不但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反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走低。

自從2014年以後,我國的糧食價格整體呈現出走低的態勢,而與此同時,社會物價卻還在保持上漲的姿態。

2014年後,我國糧食價格整體走低

比如,在2014年前後,一斤玉米在市場上能夠賣到一塊兩毛錢,一斤大豆能夠賣到兩塊四毛錢。

而到了4年後的今天,在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主產區——東北,一斤玉米的市場價格多在八毛五分錢左右,而一斤大豆的市場價格則多在一塊八每斤以下。

所以說,我國糧食價格自從4年前就已經進入了下行通道,截止到現在,還沒有出來。

政府主導糧食價格下降

如果客觀一點來說,社會物價出現溫和上漲,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國民經濟水平得到逐步提升的體現。

可是,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不升反降更多時候是政府宏觀調控在背後起到的效果,說白了,我國的糧食價格的漲跌,更多時候是政府在操控。

不過,在糧食價格走低的同時,國家也為種糧農民發放了不少補貼,可是,效果並非那麼令人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