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脫歐”是怎樣煉成的

“脏脱欧”是怎样炼成的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這兩年,每當碰到國際問題專家,我常常“不懷好意”地提兩個問題刁難他:一、你是否猜對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二、你是否猜對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很有意思的是,至今沒有一位國際問題專家說這兩個結果都全猜對,全錯是常態,一些人為掩飾尷尬,會王顧左右而言他。

我自己呢?我蒙對了特朗普入主白宮,卻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預測上“敗走麥城”。跟當時主流學者一樣,我認為從理性和利益分析,英國都應該留在歐盟,這是明擺著的事, 但最終被結果“打臉”。好在,兩年前當英國正式啟動與歐盟的“脫歐”談判時,我準確地預料到“脫歐會延期”,算是為自己挽回了一點顏面。

不過,我雖猜到脫歐延期,卻並未猜對延期的原因——我原以為英國與歐盟會為“離婚分家”打得不可開交,兩年內很難達成協議,沒想到是英國國內出了岔子。英國議會三度否決這個“分手協議”,並創造了英國議會歷史上最大的反對票紀錄。而且,由於英國紛爭加劇,梅首相不得不兩度請求歐盟延長“脫歐”時間表,被德國《明鏡》週刊譏諷的“髒脫歐”最終走上了歷史舞臺。英國和歐洲輿論對唐寧街10號的譏諷之聲不絕於耳,數百萬人上街抗議。為了避免出現第三度延期的尷尬,歐盟乾脆主動加碼,把新的“脫歐”大限設定在今年10月底。

問題出在哪?特雷莎·梅首相的談判策略與戰略都有問題,核心癥結是“為了脫而脫”,其他不管。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當初特雷莎·梅本人是“留歐派”——支持英國留在歐盟裡,但一旦上位之後,梅首相的態度轉眼就變了。為此,梅首相可以不要原則,且一意孤行鬧到最終不可收拾,也讓自己成為“最蒙羞的首相”之一。

一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向歐盟提出“脫歐”申請。從法理上來說,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並沒有法律約束力,完全可以不管它,不用惹“脫歐”麻煩,還可以以此作為要價向歐盟提出更多“特例優惠”。但是,梅首相在談判人才、前景預判等諸多方面都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倉促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啟動“脫歐”談判,被時任英國駐歐盟大使諷刺為“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二是對未來英歐關係定位不準,偏向更疏遠的“硬脫歐”。英國“脫歐”方式大致可以分為“硬脫歐”與“軟脫歐”兩類:“軟脫歐”是指英國留在歐盟單一市場或關稅同盟之內,類似於挪威模式;而“硬脫歐”則是指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重新商定雙方關係定義。事實上,由於英國與歐洲大陸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的緊密性,“軟脫歐”是最符合現實的理性選擇,也最受務實的工商界所歡迎。別的不說,數百萬英國和歐盟公民分別居住生活在對方領土上,無數企業在英吉利海峽兩邊都有業務往來。但是,梅首相為了追求英國所謂的“獨立性”,直截了當地拋棄了“軟脫歐”。而這,也為該協議得不到國內“留歐派”廣泛支持留下了禍根。

三是一邊倒接受歐盟方面提出的苛刻條件,包括390億英鎊“分手費”。“如果你的女朋友甩了你,永遠不要朝她看第二眼。”這是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公開話語,言辭中分明透出恨意。為了懲戒潛在的“脫歐”效仿者,歐盟方面必須殺一儆百,對英國提出了一些讓英國的“疑歐派”們認為嚴苛的條件,比如近來炒得很熱的北愛邊境的“備份安排”。梅首相為了達成協議做“脫歐首相”,對歐盟的要求幾乎照單全收。

四是不會團結人,讓自己成為沒有朋友的唐寧街“孤家寡人”。自從“脫歐”談判以來,有十幾位內閣成員先後辭職,包括外交大臣、脫歐事務大臣、北愛事務大臣。連脫歐事務大臣都反對梅首相的“脫歐”協議,說明矛盾尖銳到何種地步。梅首相的“脫歐”協議在議會里接連被否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她沒能得到自己黨內人的認可,許多保守黨議員和其內閣成員都反對這個協議。

五是沉溺於“訛詐式”威逼打法不能自拔。在“脫歐”協議在議會遭遇歷史性大潰敗之後,梅首相沒有選擇跟反對派們磋商對話,而是抱著“要麼按我的方案,要麼就沒方案”方針不放。正如英國媒體所指出,“她在賭博,以為執拗最終能得到回報,”但一再被現實打臉。無奈之下,梅最後不得已提出“相位換協議”,但依然不被買賬。

當然,也不能全然怪梅姨,英國國內政治分裂與黨爭之激烈也是導致“髒脫歐”出爐的時代背景。且不說執政黨與在野黨尖銳對立,“疑歐派”與“留歐派”水火不容,英國政治還面臨黨內有黨、派內有派的紛繁複雜局面,且理性與國家利益永遠讓位於黨派利益。也正因為如此,英國議會內舉行過兩次“指示性投票”,就十幾種“脫歐”方案進行投票,但沒有一個選項過半數。因此,連歐盟領導人都譏諷道:“我只知道你們反對什麼,但不知道你們想同意什麼。”

供圖/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