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幸的爆發式崛起,看“碰瓷”營銷!

凡事都有兩面性,企業做營銷也一樣,有順理成章的正派“好”營銷,自然就也有玩出花樣的“壞”營銷。


壞字之所以要打上引號,是因為這些營銷不是真的不好。

它們同樣達到了營銷目的,甚至有些企業憑此手段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營銷效果,只不過,這些營銷手段的表現形式,看起來有點“壞”。

“碰瓷”式營銷

此碰瓷非彼碰瓷,並不是說一個企業去通過碰瓷的形式訛詐另一個企業,而是指,相對更為弱小的企業,製造自己和大企業的衝突, 如同碰瓷者一般,利用大企業的聲量和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同情感,來強行提升自己企業品牌的聲量

例如頻上熱搜的瑞幸,就是靠這一手“碰瓷”營銷熱起來的。

瑞幸雖然是新品牌,但其背後勢力還是很強大的,出生就帶著10億現金。


從瑞幸的爆發式崛起,看“碰瓷”營銷!


而自從上線開始,瑞幸就一直在做兩件事,開門店和懟星巴克。

燒錢開店的同時,瑞幸也燒錢在app上,給所有新用戶送一杯免費咖啡,可以說瑞幸的錢,絕大多數都砸在了實業上,對於營銷造勢,除了請張震和湯唯代言外,基本上沒花什麼錢。

為什麼呢?瑞幸寫了一封公開信,公開diss星巴克的“壟斷行為”,把自己描述為一家被壓迫剝削,但有勇氣站出來反抗的小企業。

這封信一出現,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蹭著星巴克的大流量,瑞幸的知名度也暴漲。

業內人士能看出“碰瓷”的貓膩,但在普通消費者眼裡,瑞幸簡直就是一朵有骨氣的白蓮花啊,仔細瞭解一下,第一杯咖啡還免費,良心咖啡啊,app立即下載,趕緊嚐嚐咖啡。

就寫了“一封信”,瑞幸知名度也有了,app也下載了,有聲量有轉化花錢少,就一次營銷而言,這簡直就是神仙操作。

但從理性角度分析,這樣的營銷雖然效果卓越,但還是有點點“壞”的。

首先來講,星巴克並不是真的壟斷行為,但是瑞幸一直單方面追著咬,讓星巴克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回應也不是不回應也不是,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流量被蹭,名聲被辱。

有意思的是,瑞幸的“碰瓷”營銷,也並不是第一次了,其創始團隊有著神州專車的人員血統,而早在2015年,神州專車就玩過“碰瓷”營銷。

當年專車大戰正火時,神州專車集合了吳秀波、海清等明星,拍了一組名為“BeatU,我怕黑專車”海報。由於海報直接傳達了“Uber專車是黑車”的諷刺和指責,一時也引起了大批輿論的反攻,甚至有人聲援Uber說要刪掉神州專車。

轉折光速來臨,神州專車火速道歉,事件也逐漸平息。

同樣以小博大,付出的代價只有一句道歉,這就是“碰瓷”營銷的強大之處。

簡單來說,“碰瓷”營銷,就是以小博大,將自己立於“弱勢方”,依靠蹭流量來迅速提高自身熱度,適用於小型企業。

其優點是相對其他營銷模式花銷更小,熱度提升快,缺點是容易引起“知情者”的反感甚至圍攻,所以把握好尺度,是“碰瓷”營銷的要點。


從瑞幸的爆發式崛起,看“碰瓷”營銷!


自黑營銷

有黑別人的“碰瓷”營銷,自然也有黑自己的自黑營銷。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麥當勞改名金拱門事件,就是很棒的自黑營銷案例。

誕生於1955年,全球門店超36000家,長期雄踞全球快餐連鎖第一品牌的麥當勞,在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後,選擇了讓權,麥當勞自身從大股東變成了小股東。

按照國際慣例,麥當勞中國成了特許經營商,但雖然商標可以繼續用,名字還是要改一下的。

而新名字,本可以起名“信麥”“麥記”等正常一點的,但劍走偏鋒,麥當勞中國更名成了鄉土氣息十足的“金拱門 ”。

這就好比,你看到了一隻來自澳大利亞的雄獅,你本以為它到中國後會叫個李爾王麥克雷,但是它居然告訴你它自己起名叫李狗蛋。

憑藉麥當勞自身的影響力,這件反差極大的自黑改名事件,轉眼火遍全媒體。

更名相關的文章曝光量高達90億次 ,這意味著,平均每個中國人會看到6篇改名金拱門的相關文章 ,這個傳播量,堪稱奇蹟。

除了金拱門,漢堡王也很愛玩自黑營銷,漢堡王堅持火烤漢堡,所以每家漢堡王店面都會有明火出現,而這也增加了失火的概率,漢堡王也的確因此店面起過火。

但漢堡王非但沒有隱藏店面起火事件,反而是將滅火現場大張旗鼓的印成了海報,並配文表示,我們是真的用火烤,不信你看。

這一波操作不但強調了自家產品特性,還用幽默的自嘲狠狠賺了一波眼球與關注。

相比“碰瓷”,自黑營銷更需要利用品牌自身的知名度,建立在一定聲量的基礎上,利用幽默的自黑自嘲來博得受眾的喜愛。

自黑營銷的優點同樣是營銷成本低,但更相比之下,更需要品牌會抖機靈。

擦邊球

食色性也。

所謂擦邊球,想必,我不說,你也懂。

叫個鴨子,就曾經用過這一手段,也的確引起了極大反響,但引來極高關注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爭議,一部分人士認為這是很有意思的營銷手段,以往都是女色誘人,少有見到男色營銷的。

但也有部分人認為,物化男性,內容不堪。

事件被廣泛宣傳後,叫個鴨子的也被責令整改,品牌方也積極配合了。

擦邊球的辦法,可以用,但是一定慎用,這一手段必定引發爭議,也容易玩火自焚。

小結

就營銷本質而言,只要達到了宣傳目的與效果,就是成功的,但今天提到的幾種方式,顯然在表現形式上,略微“壞”了一點,但只要注意尺度,就是ok的。畢竟,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