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博物館保存著這樣一塊”寶貝”,它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北宋墓誌銘,

到底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故事呢?

龍灣博物館保存著一塊這樣的“寶貝”

一塊北宋“元豐九先生”墓誌銘

見證永嘉學派事功思想的興起

你知道“元豐九先生”嗎?

他們是趙霄、張輝、周行己、劉安節、劉安上、許景衡、戴述、蔣元中和沈躬行,他們曾先後於宋神宗元豐至哲宗元祐時入太學學習。從他們開始,以永嘉地域命名的文化人群體,開始被世人所熟知。

本期《溫州寶藏》要說的這件“寶貝”,便是由龍灣博物館保存著的“元豐九先生”之一張輝的墓誌銘——宋故國子小學錄張公墓誌銘。這塊北宋墓誌銘,到底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故事呢?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龍灣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出土的墓誌銘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前世傳說

他應是“九先生”中最早進入太學的

龍灣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塊墓誌銘是2000年在甌海郭溪發現的,墓誌銘記錄的是張輝的生平事蹟。張輝(1064年~1118年),字子充,永嘉人,是“元豐九先生”之一。

“元豐九先生”是指北宋神宗元豐至哲宗元祐(公元1078年~公元1093年)時,在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太學讀書訪學的九位溫州學者,他們分別是趙霄、張輝、周行己、劉安節、劉安上、許景衡、戴述、蔣元中和沈躬行。他們的生平事蹟在《宋元學案》《宋史》以及《弘治溫州府志》等地方誌中都有評價與記載。

溫州博物館研究員伍顯軍介紹,宋代以前永嘉的學術傳統、地域聲望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學術上的荒蕪與地理位置的偏僻近乎正比。而“元豐九先生”的出現,打破了永嘉地區在學術上長期的沉寂。他們將北宋洛陽以程顥、程頤兄弟為首的學派——“洛學”傳入溫州,為永嘉學派的興起奠定了文化基礎。以探討“性理”為特色的“洛學”傳入溫州後,在溫州形成了以事功為特色的永嘉學派。他們的學術旨趣,導致“洛學”的再傳弟子對“洛學”有所揚棄,更傾向於發展事功之學。可以說,永嘉學派事功思想發軔於“元豐九先生”。

而根據周行己《祭張子充文》的記載:“元豐太學,莫如子舊”,可知張輝可能是“九先生”中最早進入太學學習的人。

猜測張輝在溫州曾有一批學生

伍顯軍介紹,根據《弘治溫州府志》的記載,“飲冰坊,宋國子學錄張輝世居之,故名。後改千秋坊,俗名虞師巷。”可知,張輝住在今鹿城區虞師裡一帶。

伍顯軍說,經查閱,明代王瓚、蔡芳編纂的《弘治溫州府志》載:“張輝,字子充,永嘉城南人……嘗摭古人行事,斷以己意,曰《草堂語錄》,鄉人稱之曰‘草堂先生’……”可見,《弘治溫州府志》對於張輝的記載已十分詳細。而這墓誌銘上也有寫道,“著有《草堂錄》五十卷及詩文藏於家。”可知,張輝曾著有《草堂語錄》(或《草堂錄》),遺憾的是,沒有流傳至今。

伍顯軍說,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顯示,張輝非常孝順,他在其至親去世後,在墓旁建了霜露堂守孝。周行己《祭張子充文》中“與橫塘諸公日從事於治氣養心之術,學者從之益多”這段文獻記載正好與這塊墓誌銘記載的“既不利於禮部,即築室依墳壟,殆將終其身,親喪廬墓,致甘露之應,再世同居。”相互印證。而這說明了,張輝在溫州曾有一批學生,他的學術思想必然在溫州有一定程度的傳播。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宋故國子小學錄張公墓誌銘局部

今生故事

“止齋先生”陳傅良是他的孫女婿

與張輝的這塊墓誌銘同時出土的,還有他妻子的《趙夫人墓誌》,第二位夫人的《曹氏夫人墓誌》,他的三兒子《張孝愷墓誌》以及《張孝愷妻趙氏墓誌銘》。從其中的文字內容,我們可以得知,陳傅良是張輝的孫女婿。

陳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舉,號止齋,學者稱止齋先生,溫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進士,官至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兼集英殿修撰,為南宋一代名臣。

陳傅良是南宋永嘉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繼承薛季宣的事功之學、啟後葉適之集大成者,與朱熹的道學、陸九淵的心學鼎足而立,是永嘉學派承上啟下的學術巨擘。他為學主“經世致用”,反對性理空談,與同時期的學者陳亮近似,世稱“二陳”。

陳傅良著有《止齋文集》 《周禮說》《春秋後傳》《左氏章指》《建院篇》《歷代兵制》《毛詩解詁》《八面鋒》等作品。其中,《八面鋒》為宋孝宗擊節讚歎,御賜書名,流傳甚廣。

此墓誌銘可補充史料記載的不足

伍顯軍介紹,在胡珠生校注的《弘治溫州府志》中,胡珠先生有著較為詳細的註釋,註釋內容就引用了《宋故國子小學錄張公墓誌銘》,以及他妻子的《趙夫人墓誌》,第二位夫人的《曹氏夫人墓誌》,他的三兒子《張孝愷墓誌》以及《張孝愷妻趙氏墓誌銘》上的文字內容。

可見,胡珠生先生已充分認識到《宋故國子小學錄張公墓誌銘》補充歷史記載的重要性,並摘錄了部分碑文內容,以補充《弘治溫州府志》記載的不足。

另外,伍顯軍介紹,“元豐九先生”中,周行己、劉安節、劉安上和許景衡等四人的部分著作流傳至今,尚可以發掘其學術思想。如周行己的“道”為宇宙萬物的本體哲學思想、重視“禮”政治思想、“性善論”和“天理論”倫理思想、“尊德性”教育思想以及收大錢鑄小錢、銅鐵分流、發行紙幣貨幣思想等,表明他的學術思想受到了關學和洛學的共同影響,但已開永嘉學派重視實用之學的先河。又如劉安節、劉安上的改革時弊、忠君愛國、重民保民、尊師重教、萬物皆理思想等,許景衡的改革時弊、廣開言路、奉法循禮、輕徭薄賦思想等,都能夠比較系統地進行研究發掘。

然而,趙霄、張輝、戴述、蔣元中和沈躬行等五人,有的沒有著述,而有著述的大多佚亡,已經沒有辦法根據著作文獻來考查其學術思想。如此一來,墓誌銘等遺留有文字資料的實物,對於研究他們的學術思想顯得尤其重要。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宋故國子小學錄張公墓誌銘拓片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溫州晚報2019年3月13日6版報道

記者:陳培培/文張嘯龍/攝

往期精彩回顧

打造全市城鄉融合示範區,龍灣新時代“三農”工作這麼做!

春風十里,更宜植樹添綠!龍灣領導班子帶頭做了這些事~

@龍灣人,這裡有個關於BRT新線的好消息,請查收!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龙湾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块”宝贝”,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