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40年代的南京城,看那時的社會百態


這組老照片是攝影師海達·莫理循,40年代在江蘇南京所拍攝。圖為熙熙攘攘的南京街頭,一男子挑著一擔豆腐在街頭售賣,他穿的還是草鞋,看來賣豆腐的這份職業只能混個溫飽。在他周邊還有各式攤位,在圖中正前方是一個大餅攤位,攤位的案板上放置著做好的大餅。

圖為一個作坊正在製作掛麵,門前穿旗袍的女子正在掛麵條。傳統手工掛麵製作不僅是高強度的體力活而且還是技術活,製作流程複雜,要經過:和麵、醒面、盤條、繞條、二次醒面、拉條、三次醒面、上杆、二次拉長、下杆這些步驟才能完成。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如今手工製作掛麵的傳統手藝人是越來越少了。

圖為南京街頭的一個雜貨攤位。這裡售賣的都是一些廚房用品,像鍋鏟、鐵勺、筷子、以及用竹子製成的筷筒等。這些東西都是當時的手藝人制作出來的。

圖為在橋上售賣蔬菜的小販,他已經賣出一筐了,另外一木盆裡面還剩一些,看來生意還不錯。木盆上的那個桿秤大家看到沒,這是利用槓桿原理來稱重量的簡易衡器,它由木製的帶有秤星的秤桿、金屬秤錘、提紐等組成。當時小生意人都帶上一杆桿秤或別在腰間或放於籠簍之間、貨物之上,待買賣來時隨手一握秤桿,掛好秤砣,栓好秤盤,架勢搭上之後生意也就做成了。

圖為南京街頭一處售賣蔬菜的攤位,攤位前擺放著一堆白蘿蔔和成捆的芹菜。一位顧客在右邊攤位上挑選了白蘿蔔,賣菜大嬸正在稱重,只見桿秤的秤桿子被挑起的很高,攤主用這樣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存在缺斤少兩。

圖為一家米店,裡面放置著幾籮筐不同種類的米,以便顧客選擇。這個米筐是用竹子製成的,這個應該出自篾匠之手。米筐裡面盛米的罐子是木頭做的,這個應該是箍桶匠製成的。

圖為一男子正在大木盆內切茭兒菜。茭兒菜就是野生茭白,別名野茭瓜,是一種水生蔬菜。一般散生於河湖邊緣低窪地和沼澤地,是春季野生水生蔬菜品種之一。因其出汙泥一塵不染,潔白鮮嫩,極易斷裂,民間比喻為嬌嫩的娃兒,故又稱“嬌兒菜”。

圖為在岸邊,兩個女子一前一後的抬著一個竹筐,竹筐裡面都是魚,這些魚都是漁民剛剛打撈上來的。那時的魚都是純天然野生的,這樣的魚,做成佳餚,鮮香開胃,味道好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