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集體“會診”南京過江通道建設疑難病

和燕路地質條件複雜,盾構機如何穿越?

專家“會診”過江通道建設疑難病

南報網訊 (記者 葛妍 實習生 許可馨)我市目前共有5條過江通道在同步建設,如何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同時做精做細?在10日—12日舉行的南京市過江通道建設技術專家組會議上,包括錢七虎、鄧文中、秦順全、繆昌文、梁文灝等5位院士在內的21位專家,對在建過江通道進行實地考察後進行了集體“會診”。

長江五橋、浦儀公路西段、和燕路過江通道南段、仙新路、建寧西路5條過江通道同步建設,在我市前所未有。其中,有世界首座採用UHPC橋面板結構的組合梁斜拉橋,有國內跨徑第一的懸索橋,有國內直徑最大的盾構隧道,大量技術難題有待攻克。“市公建中心和參加單位提前梳理了重大技術難點,在本次會議上向業內頂級專家彙報和諮詢。”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章登精說。

和燕路過江通道因江底地質條件複雜,被稱為“迄今為止長江上最難建的過江通道”。據章登精介紹,和燕路過江通道盾構機需要穿越上軟下硬地層、軟硬不均地層、江底斷裂帶、岩溶區域及全斷面硬巖地層,其中溶洞是大型盾構隧道的大敵。與會單位就項目中的重大技術難點向這21位業內頂級專家進行了彙報和諮詢,如溶洞如何處理,穿越不同地層、不同強度地層選用什麼樣的盾構設備,專家組對施工單位、建設單位都提出了較為具體的要求。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院士提出,今年和燕路過江通道將開始盾構施工,兩臺盾構機一臺為國產、一臺為德國進口,將同臺競技,國產盾構機調試的各項技術標準、準備情況,需要進行專題研究和彙報,以確保隧道盾構的順利施工。

去年1月,我市聘請包括7位院士在內的27位專家成立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技術專家組”,對全市跨江橋隧工程的總體計劃和重大節點給予把關,對工程關鍵技術難題和重大技術創新提供諮詢,對重大技術方案論證、重大施工方案審查和風險控制給予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