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1500年前就否定了的字,當今成了最美的?是審美貧乏嗎?還是思想僵化?

國畫家網


這個問題有很意思,王羲之1500年前否定的作品,我們今天為什麼卻奉為經典?這其中是有典故的。

這篇我們現在奉為經典的作品其實就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為蘭亭詩集作的一片序言,之所以說他被王羲之否定,是因為這幅作品是王羲之酒後書寫的,第二天醒來以後,王羲之發現自己昨天寫的這篇草稿出現了很多的文字錯誤和塗抹,因為作序本身是一件非常正式的事情,所以王羲之對這幅作品並不滿意,打算重新書寫一遍。

這其實並不是對於《蘭亭序》的否定,只是對於裡面的文字錯誤和塗抹的否定。

可是王羲之又寫了幾遍,發現還是之前寫的那篇草稿比較好,還是選擇了最初寫的草稿,這也不是對於《蘭亭序》的否定,而是進一步的肯定了《蘭亭序》。

由於《蘭亭序》是酒後書寫的,所以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這種效果是清醒時的王羲之是寫不出來的,超出了王羲之自己的認知範圍,所以王羲之剛開始認為它是不好的,進行了否定,但之後很快以給予它肯定。所以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蘭亭序》。

當然了,這也只是一個傳說,至於王羲之第二天早上醒來有沒有重寫,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適量的飲酒對於書法的創作是有促進作用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書法家喜歡酒後進行書法創作。

他們正是為了去追求那種偶然的效果,在飲酒以後放鬆的想要下的“無意於佳乃佳的效果”。

而後代的書法家也逐漸的認識到了《蘭亭序》的高妙,並把它推舉為“天下第一行書”,並不是附庸風雅和人云亦云。


不二齋


書聖1500年否定的字,今天成了最美,是審美缺乏?還是思想僵化?

這樣的疑問,這樣的疑猜,算是奇葩,也從而透視了一部分人的無知而勇也,硬氣於孟浪話,在當今不乏其人。

何有否定,是書聖自己的否定,還是書史記載的否定,而今對於王羲之的書法風神,有懷疑者,終究是不理解其藝術的深厚的底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數典忘祖。


大家都知道,恩澤於書法的魅力之饗,或是從開始書寫軟筆字,無論是臨摹何家之書體,裡面都有晉王羲之的文化思想藝術理念,包括點畫中都有其書意,因為主流正宗是王羲之的書法筆墨內涵,當然直接入晉前的書法,另當別論。

創新並非否定以前,而不本分的的質疑,也是存有一種想要突破書法的高峰,大膽奢想如何離開古宗,而有自己的創意,不錯,若是能夠從晉以前吸收養分,再創造一個繁榮的晉代書藝的變革,真乃今天之大幸。不可否定晉代以王羲之為代表的藝術文化,有了劃時代的變化,已經是歷史而給一錘子定音。有一普遍規律,幾何朝代,無不尊崇而延續創新變化,依然是站在晉代的肩膀上,從古有新。


今天的承認晉代書法藝術的底蘊,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看重的的是書法欣賞形成的科學規律,雖然是意識領域的人文內涵,但是實際上已經是固化的藝術充滿道法自然的樸素哲學思想,已經是成為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再也不會有那個時代的東西,是藝術典籍,是藝術的結晶,於浩瀚的藝術文化長河,餘下的些點藝術結晶,再有礙眼,看不過去,似乎有夜郎自大的意識吧。

中國書法主流血脈,依然是在追求韻之,樸實的人文境界,情性的的抒發,表達的是人與社會的有關的精神實質。無論哪一個書家,抒情背景都與時代有關紐。晉書恰恰是創作理念真實的書情懷,流變而不懼法性,不固法,幾千年的的封建儒家正統禁錮人性,在晉化為烏有,諸家思想的光芒,穿透了晉代書藝領域,同時學風,有了自由空氣,自由的創作變化,應運而生的王羲之是此期的代表。

到了唐朝又有了科舉正統的書法模式化,法性一方面又禁錮了情性。而今實際上誤解晉的藝術,晉書實際是開放的,解放思想的典範時期。藝術思想活躍期。

一如今天的藝術自由現象。因此不同的聲音差異的書法創新形式,千姿百態。但是魚珠混雜,幼稚可笑有之,虛妄狂傲有之,而念念不忘創新有之,對中國傳統妄自菲薄者有之。不一一論。確實大鳴時代。

話說此問題的根結在於闡述如何否定晉書聖的藝術魅力。而認為古人有否定的片言隻語,那麼根據是何,憑籍片言隻語,只能說有形而上學之思維,太可笑的是片言隻語也不存在。

摒棄自己的書法宗脈,就是否定中國漢字書寫形式的存在,毋庸置疑這種思想是背叛傳統文化,是遠離古典美麗,打著創新旗號,走了一條自欺欺人的書路,本來自己的技法就來自傳統。在中國書法土壤吸收養分長大了,而忘記了本。


狂喜淡墨a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極端!

第一,王羲之“書聖”1500年前就否定了的字,請問否定了什麼字?我沒法論證,所以不敢妄加揣測。

第二,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並非無中生有,其中《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為啥只有“書聖”的作品能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我們可想而知。

第三,說到“審美”二字,並非簡單的“美”和“醜”,其每個人的審美能力也是不同的。

第四,王羲之至今都享受有這麼高的地位,是與他對書法做出的貢獻是分不開的,其書法特點: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墨韻書香1314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時,他主要是集中精力把文章寫好。根本沒有考慮字的好與不好。等把《序》寫成後,一看多處出錯,本想把“原稿”中個別圈改過的字,重新抄寫一遍,時間也不允許,只好“交卷。”正因如此,原作未加任何雕琢,隨勢揮毫,自成天然,竟成為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行書”。經老專家考證,據說,事後王羲之也多次重寫,均不如原稿。從現代的名家認為筆筆都對,字字都好,行行整齊,全篇舒展,沒有半點失誤,這是在做字。不是在寫字,失去自然,當然也就得不到大家的讚譽。


瞭然翁523


你提問的書聖王羲之否定的字具體指什麼?


筆語者






翱任


這個問題比較虛,我也回答得虛一點。

書法的審美也是有時代感的。許多書法的字體、技法是在後世出現的,當然不能以前人眼光審度。即便是書聖有否定過什麼字體,如果僅是一家之言,而譽者眾,便不足為憑。一種字體在當下被書法界普通接受,那就不能教條地以前人觀點評判,評判好壞還是要能以理服人。


玉出昆崗58265877


以人為本是根本。目前這些人就是要創新的“高手”麼,而且時代又給了他們權力



難得糊塗32262835


高手否定自己,我輩否定他人!


Aman趙宇森


王羲之酒醒重寫,卻把重寫的丟棄。不是否定《蘭亭序》,而是無法超越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