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渝北:缺乏核心商圈,這問題該如何解決?


問道渝北:缺乏核心商圈,這問題該如何解決?

1

渝北缺乏核心商圈

估計有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目前重慶主城區一共有六大百億級商圈——解放碑、觀音橋、三峽廣場、楊家坪、南坪以及大坪,為什麼沒有一個在渝北區呢?如果這種情況擱在其它區,或許不會引起這麼強烈的反應,可偏偏發生在經濟實力雄厚的渝北,確實就有點讓人看不懂了。


渝北經濟實力有多麼強悍,我們先看一組數據。初步統計,2018年渝北GDP完成1500億元,高居全市第一,人均GDP超過9萬元,排名主城第四,僅次於渝中、江北和九龍坡;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2700億元,同樣位居全市榜首;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為750億元,僅次於渝中,位居主城第二。此外,作為“重慶向北”重要的發展戰略地,渝北還是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開發的主戰場,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及重慶自貿區的核心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的所在地等,多重國家級政策疊加的優勢,使之成為重慶最具經濟活力和發展空間的區域之一。

事實上,近些年經濟社會發展強勁的渝北區,為彌補百億級核心商圈的空白,也一直在努力。早在2012年,重慶時報報道稱,兩路商圈目前已具雛形,以金港國際購物中心為代表,歐洲名品街全長約1000米,定位為奢侈品消費區,彙集歐洲服飾、箱包等世界知名品牌商品,香水、化妝品、衣服、手提包……應有盡有。兩路商圈的目標是打造主城區第七大核心商圈。

問道渝北:缺乏核心商圈,這問題該如何解決?

中央公園商圈(兩江國際商務中心)開工儀式

與兩路商圈相比,中央公園商圈的規劃更是超前。來自2013年10月重慶晨報的報道,根據規劃,2015年百億中央公園商圈基本成型,成為與觀音橋商圈相媲美的百萬級商業中心,與觀音橋商圈擁有一樣規模、一樣輻射人口數量、一樣區域核心地位。到2018年,中央公園商圈的商業體量將超過200萬平方米,遠超120萬平方米規模的觀音橋商圈。不過實際情況卻是,由龍湖、中糧、新城控股、合景泰富等聯合打造的中央公園商圈,直到去年6月23日才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根據最新規劃,中央公園商圈規劃商業體量達360萬方,預計3-5年時間將崛起成為全市新地標。

應該來說,在渝北規劃建設的幾大核心商圈中,目前只有以新光天地和恆大中渝廣場為核心的嘉州商圈拿得出手。不過,既便如此,目前嘉州商圈不論人氣、影響力還是零售額,與此前標榜僅次於解放碑、觀音橋商圈的目標,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暫時應該歸屬於次級商圈的範疇。

那麼問題來了,被外界一致看好的渝北,怎麼就孕育不出一個百億級核心商圈呢?在筆者看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釋。

其一、人口密度不夠

決定一個商圈成功與否最重要因素是輻射區域的人口密度。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商圈是城市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而城市的本質是人的聚集,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實現人的聚集。

問道渝北:缺乏核心商圈,這問題該如何解決?

去年1月23日,華龍網公佈了主城區居住人口密度排名前十的街道。我們注意到,這些街道大多數在目前主城六大核心商圈輻射範圍內,其中作為重慶首個500億級商圈——解放碑商圈周圍居然有三個街道同時上榜。其實上圖由於統計口徑等原因可能還遺漏了一個叫南紀門的街道。

毗鄰解放碑商圈的南紀門街道,日間人口密度高達16.3萬人/每平方公里,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儘管解放碑商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早已上升為具有全國意義的商圈,每天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的遊客就是最好佐證,不過,它的繁榮與周邊常住人口的貢獻還是有著直接關係。

我們再把視野擴大到整個渝中。渝中半島陸地面積只有20.08平方公里,2017年年底常住人口為65.9萬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達3.28萬人,接近上海人口密度最大兩個區虹口、黃浦區的水平。由此可見,彈丸之地的渝中擁有解放碑和大坪兩個百億級商圈,絕不是偶然。

反觀渝北,儘管有個龍塔街道上榜,但是依舊改變不了該區人口密度偏低的現實。渝北城區人口密度偏低,有一定的歷史原因。首先,作為渝北傳統老城區的兩路、回興等地,由於處於機場限高區,樓層普遍不高,與高樓林立的觀音橋、江北嘴、渝中半島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使得這些地方人口密度不高;其次,自2001年“重慶向北”的號角吹響,渝北區在新牌坊、冉家壩、金開大道、照母山、中央公園等熱門區域,規劃新建大多都是低密度住宅小區,這一帶的居住舒適性倒是提高了,不過人口密度也隨之降低了不少。

其二、商圈成熟的時間比較長

今年1月5日,商務部公佈首批改造提升試點步行街名單,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從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西路、重慶解放碑到南京夫子廟、武漢江漢路、廣州北京路、成都寬窄巷子等,幾乎無一例外都有著濃厚的歷史感。比如,有著中華第一商業街之稱的南京西路,是上海百年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武漢江漢路步行街是武漢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也是“武漢二十世紀建築博物館”。國外的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東京銀座、紐約第五大道等,歷史更是悠久。

問道渝北:缺乏核心商圈,這問題該如何解決?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

至於目前重慶主城六大核心商圈,也都如此。可能不少人會認為2015年才成為百億級商圈的大坪商圈是個例外。事實上,早在時代天街、英利國際廣場等商業體開業之前,這裡就有比較濃郁的市場氛圍。政府和開發商所起到的作用,無非就是順勢而為地提高了大坪地區的購物環境和購物體驗,最終成為輻射九龍坡、沙坪壩等區域的核心商圈。這個邏輯同樣適合於解放碑、觀音橋、楊家坪、三峽廣場等核心商圈上。

對此有專家分析指出,世界上許多知名的步行街都是在老城區的基礎上開闢而成的,而且歷久彌新,繁華不減。因為老城區往往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建築和文化精粹的沉澱。而反觀渝北規劃建設的幾大核心商圈,其距離成熟還為時尚早。

2

渝北的機會在哪裡?

那麼渝北到底有沒有機會打造出具有全城影響力的核心商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先帶大家去國內兩大著名的商業體看看。一個是位於成都的太古裡,另一個是位於深圳的歡樂海岸。

問道渝北:缺乏核心商圈,這問題該如何解決?

成都太古裡夜景

成都太古裡對於很多重慶人來說並不陌生。該項目位於成都著名步行街春熙路,緊鄰千年古剎大慈寺。作為項目靈魂的大慈寺,為太古裡提供了獨特的人文特質,使得後者的庭院、街巷、廣場、店鋪等業態變得格外生動和鮮活。即便是拋開大慈寺這一因素,太古裡呈現出來的開放式、低密度街區式形態,也是可圈可點。

穿行其間,映入眼簾的是,川西風格的青瓦坡屋頂與格柵,配以大面積落地玻璃幕牆,讓遊客很難不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因此,除了具備大多數商業體購物、休閒、娛樂、社交等功能外,成都太古裡還多了一個景點的功能。不少遊客專門去成都就是為了一睹太古裡芳容,遊客一多消費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相比於成都太古裡,深圳歡樂海岸更是把景區屬性做到了極致。總佔地125萬方的歡樂海岸,是按照旅遊商業中心的模式來打造的,其商業邏輯在於,通過獨特的、極具體驗性的景點,擴大項目的輻射面積。如果只是一個同質化嚴重的購物中心,想必沒有幾個人願意捨近求遠前往。

問道渝北:缺乏核心商圈,這問題該如何解決?

深圳歡樂海岸

比如,歡樂海岸有一個狂歡廣場碼頭,遊客可以乘坐遊船遊覽全景。而在項目東區有一個曲水灣,以“找回深圳消失的漁村”為故事主線,用近1000米蜿蜒水系和七座景觀橋串聯起區域內的特色建築群落,形成小橋流水、庭院步道、綠樹簇擁、碧水環抱的現代嶺南文化漁村建築風格。筆者還注意到,在不少旅遊網站上,還出現了歡樂海岸一日遊的攻略。

自然,渝北的中央公園等商圈不可能完全照搬太古裡或者歡樂海岸的模式,不過後兩者的成功經驗倒是可以借鑑。其一、依託中央公園和白雲湖、歡樂谷的優勢,將中央公園商圈的景區屬性完美呈現出來,這就與傳統意義的解放碑、觀音橋等商圈區隔開了,形成特有的IP,而它們輻射範圍也不僅限於附近一二十公里內,可能是全城、全市、成渝城市群甚至全國;其二、用戶體驗要做到極致,使未來的消費主力95後、00後願意主動前去打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