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魯錦—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典範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魯錦織造技藝是山東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魯錦誕生在山東省西南部一帶,因其圖案色彩絢麗,美麗如錦,後被定名為“魯錦”。魯錦的製作歷史悠久,工藝非常複雜,圖案意境是靠色線交織出各種各樣的紋飾來體現的,先後經過紡線、練染、布漿、挽經、做綜、闖杼、掏綜、織布等72道工序。

魯錦,在魯西南當地,俗稱“土布”、“粗布”,因其手感細滑、圖案精美,被譽為棉布中的“絲綢”。其佈局設計、紋路構圖嚴密,色彩絢麗,古樸典雅,以及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魯錦成為代表齊魯大地的民間文化精髓之一,名揚中外並適銷世界許多國家。

魯錦,棉布中的“絲綢”

魯錦,就是將有色棉線按照設計好的經緯,織成帶有幾何圖案的家織土布,在魯西南當地,俗稱“土布”、“粗布”,因其手感細滑、圖案精美,被譽為棉布中的“絲綢”。1985年,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將其定名為“魯西南民間織錦”,魯錦的叫法由此而來。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魯錦歷史 “車轉青雷秋紡雪 弓彎半月夜彈雲”

男耕女織,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傳統,尤其在經濟文化發達較早的齊魯之地更是如此。土布在中國源遠流長,在我們嘉祥已有5000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嘉祥一帶就是桑蠶之地,紡織業十分興盛。武氏祠漢畫像石有一幅《曾母投杼圖》和一幅《秋胡戲妻圖》,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嘉祥紡織業的盛況。在漢代,嘉祥是全國三大紡織、服飾中心之一。

元代黃河流域開始種植棉花,使用棉花作為原料紡線織布越來越普遍,魯西南人民將傳統的絲麻紡織工藝揉於棉紡織工藝,織成的棉布就是我們所說的魯錦。在清代,魯錦織造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魯錦曾經作為貢品進獻朝廷。清末以來,隨著現代紡織工業的發展,魯錦受到了衝擊,產銷量大幅下降。

在嘉祥當地風俗中,姑娘結婚時,必須用自織花布做成的被褥、床單、門簾、枕頭、枕巾、手巾、服飾等作為嫁妝,以顯示新媳婦的靈巧和聰慧。魯錦中必須有一床紫花被,取紫與子同音,以求子嗣旺盛。每位女性都是帶著憧憬和祝願在精心織造著具有深刻民俗內涵的紋樣,這些魯錦將伴隨她們走過平凡而又多彩的人生。

歷代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詩句描繪著這項傳統的手工藝:車轉青雷秋紡雪弓彎半月夜彈雲,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把帶我們走進了巧手女子紡棉織布的古老年代。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特色製作工藝,“紡、漿、經、涮、織”等工序

20世紀70年代,魯錦在我縣農村依然普遍,當地婦女人民擅長紡線織布,產品多為自用。據檔案資料記載:嘉祥民間手工織布機曾經達到1.4萬多臺,紡棉車10萬多架,有的村莊三、四戶就有一臺織布機,每戶就有兩三架紡棉車,很多一家一戶就能獨立地進行紡、漿、經、涮、織等全套工序。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工藝特色,“巧奪天工,五彩斑斕”

魯錦用色通常是紅綠搭配,黑白相間,藍黃穿插。不同配色,不同紋樣,藝術效果也全然不同。一團團潔白的棉花,經嘉祥婦女靈巧的雙手,能夠紡、染成22種基本色線,織成1990多種絢麗圖案。“黑鑲邊長流水”圖案是自明清以來極為流行的傳統紋樣,純黑的平紋鑲邊,紅黃綠色彩鮮豔的流水紋,反映了人民期盼幸福生活細水長流的願望。“迷魂陣”、“喜字錦”,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婦女們從複雜工藝中領略到的樂趣。

魯錦的圖案意境,是靠色線交織出各種各樣的紋飾來體現的,通過抽象圖紋的重複、平行、連續、間隔。這種布經緯結構能反覆循環變化,再加上著色經緯線的錯綜交叉,即產生了變化無窮的幾何紋樣,形成長短、寬窄、橫豎、傾斜、交叉不同的點線面,各色相間,豐富多變,結構細密,織紋緊湊,形成對比鮮明、實用美觀的富有濃厚鄉土色彩的花布。嘉祥的織布能手,憑提花斗紋的技巧,可織出形象逼真的人物、動物和各種花卉圖案,如“孔雀開屏”、“棗花竹節”、“十樣景”、婦女們還有自己的叫法:“外廓城、裡廓城,當中坐著老朝廷”,“八磚鋪地九項門,楝子開花轉遭圍”,“小貓蹄、大貓蹄,中間串著一根筋”,“八磚、七磚、柳條花”等,真可謂巧奪天工,五彩斑斕。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發展現狀和傳承價值,“歷久彌新,韻味悠長”

有著數百年曆史的魯錦經歷了風風雨雨,過去它曾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主角,受現代工業的影響,近數十年來日趨衰微。但富有民族特色、鄉土風韻的嘉祥魯錦,沒有被現代化紡織品淘汰,而是作為一種藝術生活品頑強地生存下來。趙雲芳是魯錦技藝國家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她介紹,傳統魯錦要適應時代,必然陳要從技術上乃至織品的色彩、圖案、內容等方面進行整體革新。為此,她創新了魯錦掏繒技藝,一改過去掏繒由兩人同時進行的做法,發明了由一人掏繒的別繒法,大大節省了過去浪費在工序上的時間。

在當今社會崇尚迴歸自然的消費潮流中,魯錦所具有的純棉質地、手工織造、民族圖案三大特點顯得尤為珍貴。魯錦產品集純天然的織造原料、傳統的製做工藝和獨特的魯錦藝術於一身,使我們在綠色消費中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底蘊。現今,魯錦在不斷創新技藝的基礎上,其使用範圍仍在不斷拓展,已從陳原先僅生產床單、枕巾等用品,擴展到襯衣、運動衫等服飾的生產,魯錦及其製品已成為國際紡織市場的搶手貨,暢銷歐美及亞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家創得大量外匯。

受保護情況,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幾年來,魯西南地區的有關部門對魯錦制訂了保護措施和保護規劃,專業人員進行摸底調查,收集織錦紋樣900餘種。摸清了織錦圖樣、工藝流程、操作技巧和藝人情況,建立起資料庫,確定建設“原生態民間織錦文化保護村”。

1985年以來,嘉祥縣先後在濟寧市藝術館、山東省美術館、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工業展覽館以及北京等地舉辦了嘉祥織錦藝術品展覽,並多次參加北京國際商品展示會、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大型展覽活動。1989年以來,嘉祥成立了一些魯錦企業,這些企業結合傳統工藝,融合先進生態染整技術,開發了許多新產品,先後出口二十餘個國家和地區,使嘉祥成為名揚中外的“中國魯錦之鄉”。

國家也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魯錦織造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國務院公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行业|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鲁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