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蹤:氣象預警後的接連遇難

“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踪:气象预警后的接连遇难

福田區香蜜湖公園北側。附近一名住戶稱,公路旁邊的地下有暗渠,曾看到工人來此清淤。

一場暴雨,16名在地下暗渠、暗涵作業的人員被沖走。最終,5人倖存,11人遇難。

事後,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在通報中這樣描述這場暴雨:短時降水極端性很強,幾乎一半以上的降雨都集中在短短的十分鐘內,達到50年或100年一遇;最大半小時雨量73.4毫米,是有深圳氣象紀錄以來4月份最大半小時雨強;廣東省氣象臺和中央氣象臺專家定性這次降雨為“4·11深圳短時極端強降水天氣”事件。

面對這場暴雨,當地氣象部門早有預告。4月11日20時10分,暴雨黃色預警發佈,深圳全市進入暴雨戒備狀態。深圳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氣象部門發佈黃色暴雨預警信號是準確的,“降雨持續時間短,集中在半小時以內,降雨達到50毫米後,馬上就結束了。因按照降雨需持續的條件,達不到發佈分區橙色暴雨預警標準。”

綜合官方發佈的多份通報信息,暴雨形成的洪水,沖走工人的時間在11日22時左右,這意味著距離暴雨黃色預警生效已過去了約2小時。

“為什麼一場雨會引發這麼多人接連遇難?水務部門是否收到預警並採取預防措施?” 4月13日下午,新華社刊發的報道發出追問。

目前,深圳市相關部門尚未公佈事故的調查處理結果。

暴雨突至

“多雲轉陣雨,局部有雷暴;氣溫25-30°C;南風2-3級;相對溼度55%-90%。”

早上5時28分,深圳市氣象局發佈4月11日的“今日天氣”。從所發佈的信息來看,當天的天氣情況並不特殊,沒多少人在意。

傍晚時分,情況有些變了。

11日17時47分,深圳市氣象局官微發佈《冷暖交鋒!雨雨雨要來了?》一文。文章稱,清明節後,一股強勢的冷空氣在北方大地攻城掠地,使許多地方大幅度降溫,一些地方更是被一夜“打回冬天”。如今,來勢洶洶的冷空氣達到華南沿海,但這個季節的華南沿海不是冷空氣的主場,沿海的偏南暖溼氣流早已在此盤踞多日。冷暖交鋒,意味著容易引發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在隨後的1小時內,深圳市氣象局連續發佈了4個預警:19時10分,雷電預警;19時55分,冰雹分區預警;20時00分,大風黃色預警;20時10分,暴雨黃色預警。同時,通過電視滾動字幕、兩微一端、網絡媒體等各渠道向公眾發佈強對流天氣預報信息以及強對流天氣防禦科普宣傳。

這場暴雨,發生在當天21時前後。

據深圳市氣象局官網信息,整個強降雨過程跨越深圳歷時兩個多小時,但同一地點歷時只有30分鐘左右。“幾乎一半以上的降雨都集中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內。”

當天19時至23時,深圳經歷了兩場強對流天氣過程。至23時15分,深圳全市取消暴雨黃色、大風黃色預警。深圳市氣象局總結此次天氣過程特點是,“局地性強、歷時短、雨強大,伴有短時大風、雷電和冰雹。”

監測顯示,19時前後深圳西北部出現冰雹;短時極端強降水發生在21時前後,強降水發生時風大雨急雷電交加,伴有8-9級短時大風、記錄到704次雷電、光明寶安出現局地冰雹。

暴雨、洪澇,對深圳來說,其實並不陌生。

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35.8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85%。同時,深圳颱風暴雨頻繁,年均受颱風影響3.5次。

深圳市水務局官網介紹,由於城市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水系,加上現有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不高,深圳局部區域排澇設施不夠完善,受洪澇災害的威脅較大。

今年,深圳的汛期比往年早了一個月。

公開報道顯示,3月5日一場雨,深圳達到氣象入汛標準。深圳市應急管理局表示,今年汛期較往年提早1個月,北江、東江流域降雨為同期的三倍,預計全年降雨總體偏多;預計颱風登陸偏強,防汛形勢十分嚴峻、不容樂觀。

4月11日22時57分,深圳市氣象局官微發佈信息並跟網友喊話:“話說各位都是正面剛過‘山竹’的人,今晚算得上大場面嗎?”

一位網友調侃回覆:“在深圳待了這麼多年,這不就是毛毛雨嗎”另一位網友心有餘悸地說:“特別特別大的那陣,我還真想到山竹了”。

去年9月,強颱風“山竹”登陸廣東,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啟動防風Ⅰ級應急響應,深圳全市“四停”:停工、停業、停市、停課。

在那次颱風大考中,深圳有74個站記錄到12級以上陣風,全市平均雨量187.2毫米,一度有134004用戶未能恢復供電,沒有一人因災死亡。

地下險情

4月11日晚,暴雨來襲,深圳多處發生險情。

公開報道,當晚21時57分,福田區梅林街道下梅林地鐵站A出口處的下水道內,兩名水務公司員工被困,所幸被消防人員救出。消防人員瞭解得知,水務公司的兩名工人在下水道清淤作業,因突降暴雨,不慎困於下水道內,當時下水道深約4.5米,水深1米左右。

當晚22時10分,警方接報稱,羅湖區寶安南路西湖酒店旁在建工地塌方,4名工人被埋。之後,4人均被安全救出。

備受外界關注的,是另外3處地下險情。

據官方此前通報,當晚21時許,福田區僑香路片區遭遇瞬時強降雨,短時爆發的洪水衝入鳳塘河暗渠。正在鳳塘河香蜜湖路段進行清淤作業的5名工人在向地面回撤時,有1人成功上達地面,4人被突然湧至的洪水沖走。

當天21時40分許,深圳市羅湖區桂園、黃貝片區遭遇瞬時強降雨,短時爆發的洪水衝入正在作業的暗渠。22時10分、22時55分先後接到羅湖區兩處清淤作業工人躲避不及被雨水沖走的警情。經現場確認,在西湖賓館段施工處有7人被沖走,經解救有4人獲救,1人死亡,2人失聯;在東湖公園段施工處有5人被沖走,已確認1人死亡,4人失聯。

三處險情共有16人被沖走。至4月13日下午,最後一具遺體被找到,遇難人數為11人。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4月13日凌晨的通報中,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對相關表述有所調整:羅湖區桂園街道寶安南路筆架山河暗渠整治西湖賓館段排水溝清淤作業項目,現場作業人員25人中,7人準備撤離時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福田區香蜜湖街道香蜜公園北側暗渠清淤作業項目,現場作業10餘名作業人員接預警通知後撤離,4名工人被洪水沖走;羅湖區黃貝街道愛國路與沿河路中間綠化帶地下暗涵進行清淤工作測量勘察的5名工作人員,在準備撤離時被洪水沖走。

根據最新通報,上述3起事故中,當晚9時許,相關人員仍在作業,其中2起是工人進入暗渠清淤作業,1起是工作人員進入地下暗涵進行清淤工作測量勘察,且均在準備撤離時有人員被洪水沖走。

公開資料顯示,暗渠相對應是地表可見的明渠,暗渠藏在地下,地面上看不到水。暗涵是公路工程名詞,涵洞洞頂的填土深度大於50cm,有圓管涵、石拱涵、箱涵等。通俗來說,暗渠、暗涵都是城市的地下排水溝。

去暗渠、暗涵清淤截汙,因內部環境複雜,有時也會遇到危險。

福田區鳳塘河等五河暗涵段清淤和截汙工程的施工單位,為水電八局二級子企中國水電八局有限公司鐵路公司。該公司在官網發佈的文章顯示,這處工程的暗涵,“已經淤積了20餘年,不僅失去了行洪功能,就像人體內一條化膿的“盲腸”,時刻威脅深圳河水質的安全……是五河暗涵段清淤、截汙中最難啃的‘骨頭’,也是風險最大的工程”,面臨毒氣、複雜環境、資料不詳、汙水淤泥處理四大挑戰。

文章稱,今年3月1日至15日,暗涵內連續發生三次湧水,短短10分鐘,暗涵內的水位就由20公分,迅速漲到了2米深。因防範到位,處理及時,均未發生安全責任事故。

“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踪:气象预警后的接连遇难

羅湖區愛國路與沿河路中間綠化帶有暗涵。附近一名工地工人表示,之前,看見過工人下去清淤;事發第二天,也有消防等人員來此搜救。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

“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踪:气象预警后的接连遇难

羅湖區愛國路與沿河路中間綠化帶的暗涵。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攝

加班施工

事發後,澎湃新聞走訪了上述3處事發地。

4月12日下午,在羅湖區西湖賓館附近,事發地點已被圍蔽。據目測,暗渠內有3-4米寬,可聽見水流聲。附近多位居民表示,最近,該工地常加班趕工,給居民帶來不便。

張貼在附近建築物上的《致歉信》顯示,今年3月30日,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對於在西湖賓館停車場夜間施工產生的噪音一事向當地居民致歉。

“由於汛期已至,涵內水位較深,無法正常作業,近期我部通過人工分流及抽水等方式將涵內積水水位降低後,為搶在下雨漲潮前完成節點工期才導致連續施工......”《致歉信》表示,接到相關投訴後,當地社區也約談了施工方,將會對施工工序及時間進行調整:停車場外機械設備停止時間為22時30分,最遲不超過23時00分;涵內23時00分後不再進行產生噪音的工序施工。

在羅湖區愛國路與沿河路中間綠化帶,澎湃新聞發現,綠化帶有多個直徑約1米的洞口,往下深入約3米,可到達地下暗涵。4月13日,從洞口望去,仍可見暗涵內的水流很急。

附近一處高速公路工地的工人表示,平時,有看到工人進入暗涵作業,掏出髒物,後統一拉走。事發第二天,有消防等人員來此處搜救過。

在香蜜湖公園北側,澎湃新聞未直接發現地下的暗渠。附近一名居民說,暗渠就在路邊的地下,經常看到有工人下去掏淤泥,一點點提上去,再拉走,“尤其是附近道路排水不暢,有積水時,工人就會來掏”。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在三處事發地點附近,均有相關清淤截汙等工程在施工,其背景正是深圳近年來大力治水提質。

深圳市水務局官網介紹說,深圳的河流汙染比較嚴重,“全市絕大多數河流河道短小,呈明顯的雨源型河流特徵,雨季是河,旱季成溝,缺乏動態補充水源,水環境容量偏小,城市汙染負荷遠遠超出本地水環境承載力,流域城區的河流普遍受到汙染,水環境治理壓力巨大。”

去年5月,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對深圳市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督察時,認定茅洲河、福田河等42個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深圳全市159個黑臭水體中,除上述已完成整治的42個外,其餘117個水體進展順利。

今年2月18日,最新發布的《深圳市水汙染治理決戰年工作方案》提出,到2019年年底前,深圳要全面消除黑臭水體,五大流域主要一級支流和全部入庫支流消滅劣V類。

據深圳媒體報道,2019年是深圳水汙染治理的“決戰年”,全市計劃完成水汙染治理投資近500億元,到2020年全市將累計完成治水投資近1200億元,彌補水汙染防治設施建設的歷史欠賬。

廣東水務系統一位從業人員表示,各地的治水負擔都重,壓力大,像晚上9時許還在施工的情況難以避免,比較普遍。

“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踪:气象预警后的接连遇难

羅湖區西湖賓館段施工處,地下有暗渠。事發後,相關區域被圍蔽,仍可見比較急的水流。澎湃新聞記者 崔烜 圖

“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踪:气象预警后的接连遇难

羅湖區西湖賓館段施工處,地下有暗渠。澎湃新聞記者 崔煊 攝

驚險逃生

胡波(化名)是羅湖區西湖賓館段施工處一名清淤工,他說所在工地已完工,4月11日晚是下去調設備,“突然間漲水,人跑都跑不贏。”

突遇洪水,胡波和張曉東(化名)以及另一名工友一起跑到出口附近,一輛剷車堵住了路。水流太急,他們一時無法出去。

“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踪:气象预警后的接连遇难

倖存的工人張曉東(化名),他因身體多處受傷及溺水,仍在住院中。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攝

胡波趕緊給老闆打電話,讓對方叫消防員過來。之後,胡波用嘴叼住手機,以爬梯子的姿勢將自己定在井蓋的鋼筋上,最終等來了消防員。

三人中,張曉冬是最晚獲救的。

因身體多處受傷及溺水,他還在住院。病床上,他嗜睡,情緒低落,常一言不發。4月13日11時許,醫生詢問時,他過了好一會才輕聲說:頭還疼,胸口悶。

病歷記錄顯示,“患者(指張曉冬)約三小時前於工地因大雨摔入下水道並泡於水中”。

另一邊,胡波、張曉冬的朋友董健(化名)也經歷了險情。

“我還開了一下挖機,我以為水不大。”董健說,開始漲水時,他預估錯了,但很快反應過來,應該向高處走。

最初,這個自救方法沒有得到工友認同。“那個傢伙還想往下走,他說水漲,要往下面走,那裡還有繩子。”董健認為工友的想法是錯的,便往上走,之後工友跟了過來。

董健表示,他們走到了一個“高點”,他和工友摳住附近排水口和牆壁縫隙,水位很快降了下去,他們也得以脫險。

事發第二天,羅湖區常務副區長範德繁向媒體介紹情況時說,當時,工人正在進行治水提質工程作業,對雨汙分流進行除淤,但由於暴雨太急,部分工人沒有來得及撤離。在西湖賓館段,所處空間是地下管道中狹窄的暗渠、暗河,水面短時間內從1米上升到4米,瞬間將工人沖走。

新華社追問預警

4月11日20時10分,深圳市氣象局發佈暴雨黃色預警。當晚21時許,深圳多地暴雨。綜合官方多份通報,三處工人被洪水沖走的時間在22時前後。

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其防禦指引要求:全市進入暴雨戒備狀態,市民注意收聽、收看、查詢暴雨最新動態;戶外作業人員做好防雨措施,或到安全場所暫避等。

廣東水務系統一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氣象部門發佈了黃色預警信號,按照相關規定,水務部門的清淤截汙等工程施工需停工,人員需撤離。

澎湃新聞採訪獲知,中電建水環境治理技術有限公司有參與深圳茅洲河治理工程,該公司於4月11日收到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重大天氣情況通報後,便提前撤離了。

在羅湖區愛國路與沿河路附近,有一個高速公路工地,裡面的一名工人告訴澎湃新聞,4月11日,他們得知有暴雨,便停工了,當晚的暴雨確實大,雖只下十幾分鍾,但旁邊的馬路都淹了50-60釐米深,如果不是提前撤離,還在低窪處施工作業,非常危險。

“暴雨預警之下,為何還有工人作業?預警信息是否及時傳遞到所有作業工地?”4月13日下午,新華社刊發報道發出追問。

根據《2018年深圳市防汛預案》,河流沿岸等洪澇災害高風險區域,在建工程、病險水庫、危險邊坡周邊是險情災情高發區。另據《深圳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規定,水務局負責組織、指導水務工程建設及水源管理單位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

新華社刊發的報道顯示,記者詢問深圳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在汛情發生時水務局是否啟動相關應急預案保證安全生產,截至記者發稿時,沒有得到深圳市水務局回應。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4月12日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針對福田香蜜湖公園北側發生的險情,福田區水務局副局長尹學康介紹說,4月11日晚上7點12分,接到氣象預警後,他們及時在工作群轉發天氣預報;晚上8點30分,又轉發了氣象局黃色暴雨信息;晚上9點28分,要求施工單位組織人員對施工圍堰進行相關處理,確保行路暢通。但由於施工單位存在僥倖心理,麻痺大意,沒有充分估計降雨強度,遠遠超過預期。

尹學康表示,已經要求所有的這個在建的水務工程項目全面停工,特別涉及到施工箱涵,暗涵施工的水務工程項目全面停工,進行檢查整改。在事故結論調查認定清楚以後,相關部門會對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嚴厲處置,頂格處理。

“4·11”深圳暴雨致11死追踪:气象预警后的接连遇难

4月11日晚,在一個小時內,深圳市氣象局連續四次發佈預警信號,其中20時10分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涉事企業

澎湃新聞從官方渠道獲悉,福田區鳳塘河事故現場涉事施工單位為中國電建下屬企業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而和聯繫對方求證相關情況時,對方未正面回應。

網絡查詢到的招標信息顯示,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多處工程的代建企業。4月13日,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該公司是代建企業,並非施工方。同日,該公司華南區域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此次事件,該公司是代建企業,事發後有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調查處理,善後工作也在進行中,相關情況以官方說法為準。

根據相關招標信息以及前述提到的《致歉信》,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疑為羅湖西湖賓館段以及東湖公園段的施工方。澎湃新聞撥打查詢到的公開電話,一直無人接聽。4月13日,週六,澎湃新聞前往位於深南大道8000號的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公司無人上班。澎湃新聞尚未能聯繫上對方求證相關情況。

目前,深圳市相關部門尚未公佈11名遇難者名單、他們分別所屬哪家企業以及相關工程的承包、分包情況。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次突發災害已觸發深圳巨災保險賠付闕值,深圳市巨災保險將予以賠付。按照深圳巨災保險條款,因暴雨等巨災情況導致人員死亡事件,每人將賠付限額25萬元,親屬安置每人賠付限額2萬元。

事發第二天,廣東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汛期安全防範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在合理安排作業確保城市暗渠等地下作業安全方面,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和相關工程建設單位要深刻吸取4月11日晚深圳災害事件教訓,結合本行業領域、本工程項目實際,全面加強城市暗渠等地下作業安全檢查,重點檢查暗渠施工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及演練情況、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接收及落實情況、基坑等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執行情況、以及建設、施工、監理、勘察、設計等單位落實工程建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情況,發現隱患要督促工程建設單位立即整改。各工程建設單位要合理安排作業,在強降雨期間不能確保安全的要堅決停工、撤人,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在4月13日凌晨的通報中,深圳市應急管理局也表示,根據相關部署要求,深圳將進一步加強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工作,全面開展汛期水害隱患排查整治,加強汛期應急值守以及指揮調度,加強汛期防洪安全宣傳培訓,盡最大努力減少自然災害對城市造成的影響,全力以赴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