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三八紅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創造生命 讓火焰締造傳奇

茹春玲,銅川市黃堡人,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師,陶瓷技師,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銅川市政協委員,耀州區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樹鋒先生,現任銅川市耀州窯唐宋陶業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生產廠長。


銅川市三八紅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創造生命 讓火焰締造傳奇


她的作品大器天成,裝飾布圖疏密有致,景緻層次分明,刻、印、剔工藝精煉簡潔,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深得耀瓷神韻,將耀州瓷的藝術價值推到了一個新高度,對弘揚耀州瓷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運用獨特的設計理念,設計出美觀與實用價值並存、傳統工藝同現代技術和諧的藝術作品,深受廣大耀瓷愛好者的喜愛,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銅川市三八紅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創造生命 讓火焰締造傳奇


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茹春玲從小生活在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的漆水河畔,這裡一直流傳著黃堡十里窯場的故事,和小夥伴在幼年玩耍的時候,經常能撿到精美的瓷片,這些童年的回憶點燃了她對陶瓷工作的火花。畢業後的她走向工作崗位,但由於國家政策調整,她又成為眾多下崗工人中的一員,剛剛對生活充滿憧憬卻又突遭失業,讓這個年輕人沮喪失落,前途渺茫,在她的人生路上,她遇到前所未有的坎,後面的路該怎麼走,該何去何從,空前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成功應聘到銅川市耀州窯唐宋陶業有限公司,因為生長在北方瓷都耀州窯遺址,硅酸鹽是她的專業,她似乎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讓她又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帶著夢想重新走向工作崗位。她從學徒開始,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粘接,刻花等,一件精美的耀州瓷,需要工匠們合作,經過72道工藝才能完成。冬天的寒冷,夏日的酷暑,單調又枯燥,複雜又細緻,經歷過多少困難和挫折,她都咬牙堅持下來,為要將那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產品,連同耀州深厚的文化呈現在國人面前。也是從那時起,茹春玲要努力做出一番事業的信念更加堅定。

虛心求教工作中取得成績

茹春玲從一名小學徒成長為一名陶瓷行業中的出彩者,她熟練掌握倒裝壺、公道杯、鳳鳴壺、玉壺春的製作工藝,在她的眼裡展現的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從工匠們的手裡,變成各種有形狀的精美物件,讓泥土煥發出二次生命,再到窯爐的火焰中淬鍊,把泥土創造生命,用火焰締造傳奇!


銅川市三八紅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創造生命 讓火焰締造傳奇


為讓自己的陶瓷製作技能不斷提高,她經常聆聽耀州窯考古專家禚振西先生講解耀州窯發展史,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樹鋒老師學習耀州瓷製作工藝,同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梁亞萍探討技藝,並經常和同行業制瓷行家探討工作技能,謙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

技術攻關顯身手

從一名普通操作工人,歷練成為公司裡的技術骨幹。自2012年茹春玲擔任公司生產廠長以來,為順應市場需求,公司開發了一批精美實用的茶具,市場需求很大,但是生產效率很低,很難形成批量生產,她用了三天時間,仔細找出問題的根源,經過努力,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不斷調整工藝,手把手地教,讓大家熟練掌握技術,共同達到生產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圓滿的完成公司領導交給的生產任務。作為技術骨幹,她經常被派出到外地窯場學習先進工藝,例如到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等窯口參觀學習,每次出去她都以現有的工藝技術和別人對比,就拿陶瓷精坯工藝來說,她通過細心對比,發現自己工人效率低的問題,結合現有條件努力改進後,工人由原來每天只能生產300-400件到現在每天可以生產1000件,陶瓷的粘接原來每天是100-200件,現在每天400-500件……在這樣的工作亮點中,也見證了茹春玲的成長。


銅川市三八紅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創造生命 讓火焰締造傳奇


工作中的碩果累累

茹春玲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會和同行的認可,使歷史上的耀州窯風采重新煥發新春,展現了耀州瓷文化深厚內涵和耀瓷之美精華所在。她的碩果,2010年《加溼器》榮獲首屆歷史名瓷燒製技藝大賽銀獎。2012年兩個作品分別取得好成績《盛世和諧荷口瓶》榮獲首屆中國民間藝術品展覽會金獎。《剔花牡丹紋蓋罐》在第二屆大地陶瓷作品評比中榮獲銀獎。同年在銅川市技能大賽陶瓷刻花技能大賽中授予“銅川市技術能手稱號”2014年《青釉刻畫盤》榮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銀獎。2015年《富貴風耳瓶》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獲得一片讚譽。工作之餘把自己,在工作中一些心得和工作中的發現,系統化理論化寫成論文,並更好地和同行交流。2016年3月刊物《工藝與創新》第四輯發表了《淺談宋代耀州瓷的裝飾工藝》。2017年刊物《天工》第二期發表了《淺論耀州瓷注漿成型中缺陷及解決辦法》。茹春玲在繼承傳統中求發展,在實踐中求創新,為銅川陶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銅川市三八紅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創造生命 讓火焰締造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