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階段性上漲,逢高出貨

在上週五隔夜全球股市發生大跌後,今天的A股也並沒有走出所謂的一波“獨立行情”,兩市普跌,尤其是權重白馬股,大幅下挫。

背後有一個現象值得大家警惕,就是代表境外投資者的北上資金今天單日流出超過100億,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相較於2018年幾十億規模的流出而言。

A股階段性上漲,逢高出貨

2018,北上資金大規模單日流出後,A股多數時候都發生了幅度較大的下跌。這是因為北上資金更能代表國際成熟投資者站在全球風險資產配置的角度對A股的立場,更理性也更具有領先含義。進入三月中下旬以來,事實上北上資金一直都在淨流出,相較於散戶們狂熱的買買買。

如今,A股已經走到十字路口,第一階段的快速上漲已經結束,短期獲利豐厚的投資者,應該考慮及時兌現收益,以免接下來在市場大幅波動的過程中造成利潤較大幅度的回撤。

A股接下來一個季度左右的走勢,很可能維持“弱平衡”,也即是我最近反覆提到的觀點:震盪甚至向下。短期快速上漲的動能已經衰竭,牛市第一階段已經結束。做出這個判斷的原因再次重申:

1)金融條件並沒有超預期的改善,市場會謹慎等待3月份的信貸和社融數據指引。

2)基本面上,製造業投資增速下滑和房地產投資領先指標的全面下滑,並沒有讓經濟出現超預期的情況。

3)資本市場改革措施的落地兌現,科創板面紗的逐步揭開,投資者亢奮的情緒快速邊際衰減。

4)外圍經濟和市場的大幅波動,會降低全球風險資產的配置偏好。A股相較於去年底,已無估值優勢,前期浮盈投資者可能集體兌現利潤出現交易擁擠。

二季度股市交易的大邏輯有兩個:

1)短期利好的兌現或者邊際衰減。包括國內的改革(減稅,科創板,註冊制等),國際的中美貿易協議的更加明朗到協議落地。

2)新的支撐股市上漲的動能,尚未形成。在前期邏輯逐漸兌現後,市場需要找到新的交易動能,要麼是經濟的改善,要麼是超預期的對沖政策,比如降準甚至降息。

綜合以上,中國股市很可能已經結束了快速上漲的第一階段。接下來,需要通過高位震盪甚至下跌回調的方式,來等待新的預期的形成。

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應該抓緊機會兌現前期利潤。對於長期(以年為單位)投資者而言,可以越跌越買,但需要控制好倉位。無論如何,當下追高建倉或者加倉,都不是最優的交易策略。

風險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作交流探討之用。投資者應審慎參考,獨立決策。任何據此文交易產生的結果,投資者應風險自擔,責任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