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舒適區」的態度裡,藏著他的人生

最近這幾天,關於「996現象」的討論挺火的,對於「996制」的控訴,無非就是覺得太苦,太不人道了。

這個話題寫的人多了,再講也就沒什麼意思,我倒想寫一點關於「舒適區」的內容。

一個人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往往會藏在他對待「舒適區」的態度裡,而這也直接決定了他的人生質量。

聽我來嘮叨幾句。

一個人對「舒適區」的態度裡,藏著他的人生


01

舒適區,可能正在慢慢殺死你

你肯定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雖然後來有人做過實驗,真相似乎並非如此,但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我倒是認可的:

你所貪戀的舒適區,可能會慢慢殺死你!

這句話到底是在販賣焦慮,還是在陳述事實呢?

我不拿名人來舉例,我們就從審視自己的人生來看這句話。

如果你目前的處境不夠好,那麼你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問題的源頭是不是因為自己在本該奮鬥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從而錯過了成長和更多的機會;

你捫心自問,是不是感到挺後悔的,真希望可以重新來過。

反過來看,如果你目前的處境還不錯,那麼你也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那些路。

你捫心自問,是不是挺慶幸自己當初夠折騰,挺感謝那個能吃苦又耐操的自己。

常有文章講,一個人在走下坡路,有哪幾種跡象,包括一些講「自律」、「拖延症」等話題的文章,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就是一點:不願離開舒適區

一個人對「舒適區」的態度裡,藏著他的人生


你吃完了就躺,總是懶得運動,身材能好到哪裡去?你一有時間就抱著手機玩遊戲,追各種劇,成長能快到哪裡去?

在《我和我的經紀人》裡,演員喬欣被經紀人問到如何安排自己的2019年時,她吐露心聲,我想不停地工作,一天也不休息,工作能讓我感到安全。

很多時候,你付出多少,往往才能得到多少。

你想要拿高薪,想要快速成長,想要人前出彩,那麼你背後走的路,必然要比別人辛苦一點,不能在羽翼尚未豐滿時,活得太過舒適。

而這也是「996現象」存在的根源。

企業想要突圍,甚至還要面臨非行業內的挑戰,那麼就要跑得快,下狠功夫,所以大家都在拼速度,拼狠勁,企業發展有這樣的需求,員工就自然不得不去解決這個需求。

事實上,很多公司的制度比「996」更加不人道,更加殘酷。

我並不是要聲援和支持這種現象,只是希望你能搞明白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

同時,你要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1. 有沒有必要如此辛苦?

2. 付出的努力,是否有意義?

如果有,那就不要抱怨;如果沒有,那就離開。

一個人對「舒適區」的態度裡,藏著他的人生


02

舒適區,並不是洪水猛獸

凡事都不能一刀切,在「舒適區」的問題上也是如此。

我在上面講了這麼多,並不是要你對「舒適區」一棒子打死,更不是要你盲目地去跳出現在的狀態,而是希望你能有所敬畏和警醒,用更理性的思維看待問題,以及各種現象背後的真相。

所以,常有讀者問我現在的工作環境太過安逸,要不要選擇離開時,我都建議他慎重考慮,別中了「跳出舒適區」的毒。

不得不正視的一種情況:很多人的人生走下坡路,往往就是從盲目折騰開始的。

講一個讀者的故事。

他之前在一家公司裡上班,職位是部門的主管,工資待遇挺不錯的,但後來在看了一些文章後,覺得自己很有必要打破目前的現狀,走出舒適區。

所以,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選擇了辭職,自主創業,結果折騰了兩年,沒掙到錢,反而還欠了好幾萬的債務。

雖然幾萬的債務並不算多,但這兩年沒有掙錢,這一正一反算起來,就很多了,而最頭疼的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麼走?

回之前的公司,不太可能,重新找一份工作,從頭開始,年齡又比較尷尬...

我覺得現在有一種風氣很不好,就是:

不分青紅皂白地鼓勵人走出舒適區,不跳出去,好像就有多麼不思進取似的。

一個人對「舒適區」的態度裡,藏著他的人生


事實上,拿死工資也好,工作安逸也罷,這些並非都是洪水猛獸,關鍵還是在於你到底是如何活著的。

我見過很多的斜槓職場人,他們往往有著多重身份,是公司的職員,但同時又可能是瑜伽教練,可能是網絡作家,還有人甚至在外面有自己的公司和門店...

很多時候,有一份可以託底的工作,也是挺好的。

走出舒適區,人生成長地快,上升地快,這種思維肯定是沒有錯的,但一定要冷靜思考,理性分析,看是否適合自己,有沒有必要,有多大的意義...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對待「舒適區」的態度裡藏著人生的原因。

切記:別讓舒適區,殺死你的人生;但也別為了走出舒適區,而盲目行動!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著有

《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擅長用歷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闢,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