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店歇業再惹“圈錢”質疑 被判退錢的店老闆提起上訴

美髮店歇業再惹“圈錢”質疑 被判退錢的店老闆提起上訴

預付卡內的充值款尚未消費完,美容美髮店卻突然關門歇業了。憤怒無比的消費者經交涉無果後,最終選擇了訴訟途徑。《市場導報》維權中心記者近期獲悉,當地法院一審判決支持消費者退款請求。但由於店老闆提起上訴,消費者最終能否獲得勝訴,還有待二審進一步的裁判。

現住嘉興市的消費者李先生告訴導報記者 (維權微信/qq:541845077),此前他應邀在當地的一家美容美髮店,辦理了一張“名仕國際”預付卡,並充值了1000元錢。預付卡的卡面上明確標識該卡為5折優惠卡。雙方約定,使用該卡可以分次享受該店標價相當於2000元的美容美髮服務。

然而,在卡內的預付金額尚未消費完之時,李先生卻發現,該店卻於2018年下半年就被註銷了,而與他有著同樣遭遇的消費者為數不少,涉及的金額也頗為可觀。

眾人認為,美容美髮店在未事先通知顧客,未全部履行合同義務,未向廣大顧客退回餘款的情況下“關門走人”,構成了單方違約。此外,該店從開業以來,對外一直未使用註冊登記的字號,而使用了“名仕國際”的名稱,對顧客構成了誤導。

在屢屢交涉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李先生等人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美容美髮店經營者崔某退還預付卡內的餘額,並支付違約金。

當地法院在開庭審理該案時,作為被告的崔某卻經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不過,崔某向法庭提交了書面的答辯狀。崔某聲稱,門店在2018年6月底便已轉讓給了陸某。至事發已經過去半年,他也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且他在停業的時候已經做好了交接,預付卡可在新店內繼續消費。崔某由此認為,之前的債權債務應由陸某承擔,雙方的轉讓協議中也寫得很明確了。

經當地法院審理查明,崔某於2016年9月辦理了個體工商戶登記,2018年6月將該店轉讓給了陸某,並於7月註銷該店登記。陸某則於7月另行辦理了個體工商戶登記,對外仍以“名仕國際”的名義營業。但僅僅數月之後(當年10月),陸某便又將該店註銷登記。

法院審理認為,崔某的轉讓行為以及案外人陸某的停業行為已構成根本性違約,故對原告要求返還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2019年2月,法院據此判決,崔某返還李先生346元餘額並支付利息損失。

“雖然一審判決退還數百元,但是為了打這場官司,我自己花去的成本已遠遠高於這個數字!”李先生表示,消費者不能因為維權成本高就自認倒黴,這樣反而是進一步縱容了不法行為,此次訴訟的目的在於討回一個公道的說法。

此外,李先生嚮導報記者更是提出了他的一個質疑:美容美髮店通過開店、招徠會員、辦理預付卡,然後關店抽身,從而實現“圈錢”的目的,這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一種套路。他希望相關部門能深入調查,揭開內幕,以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