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打工的越來越多,勞力越來越少,以後誰來採茶葉呢?

基層林業


我國茶葉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但是現在的農村人外出打工者越來越多,在家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將來採茶還能找到人嗎?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杞人憂天,不必過慮了!未來採茶工會短缺嗎?會!會大面積短缺嗎?不會!為什麼呢?

首先,現在農村外出打工者數量非常巨大,剩下很多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其中留守婦女是採茶主力軍。現在是,將來也是,每斤青茶50元~100元的採茶價格,對吸引農村留守婦女繼續採茶的吸引力不會減弱的,這一點不用擔心。從春天的清明節前採到秋天的中秋節後,也能創造半年的就業機會,留守婦女既能照顧家和老人、孩子,還能創收,不是很好?

其次,隨著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的不斷普及,工廠裡一排排冷冰冰的機器人代替了人工操作,餐飲等服務場所一臺臺憨態可掬的機器人代替了人員服務,眾多農村中青年(包括農村婦女)會被無情的淘汰,返回是出路之一,未來的農村中青年很多一部分只能回家。因而未來的能採茶的勞動力不會越來越少,只會越來越多,這一點不用擔心!

再次,科技的發展讓很多崗位被機器人替代,採茶工被替代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大。其實,茶場從栽培、管理、採茶,到炒茶、包裝、銷售,很多環節都是可以機器替人的。但採茶環節完全被人工替代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茶葉分明前茶、明後茶、夏茶、秋茶,是分階段採摘的,不是一次性採茶。如果是一次性採茶,或者秋茶,機器替人是可以的,其它環節是不行的,機器採茶只會降低質量。

我個人認為,農村採茶勞動力可能會出現短暫短缺,但不會大量短缺,因為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機器人將會大面積普及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各個環節,眾多崗位被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所替代,紛紛外出打工的中青年農民不得不返回農村尋求新的出路,而茶葉產業卻需要大量採茶勞動力,比如全國茶葉第一大省的貴州,截至2018年底種植面積已達752萬畝,需要多少採茶勞動力?未來的茶葉產業,將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可解決眾多農民工就業。





貴州山妹妹


我說您去採茶,請問您怎麼想那?您想通了答案也就有了。


三水遇蟲


每人採摘就留在地裡報廢掉,然後供不應求價格就上來了嘛!價格上來了農民就去種茶葉了嘛!農民一種植價格就下降了嘛


誰是的我痛


物極必反,社會發展必然淘汰很多行業。同時也要記得物以稀為貴,不要杞人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