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杨过与小龙女》

《杨过与小龙女》

LittleDragonMaid

导演:华山

主演:张国荣翁静晶

首映:1983年12月2日

金庸作品中,我最爱的人物是乔峰,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真正是对“武侠”二字的最佳诠释;其次欣赏的人物是杨过,比起乔峰,这个人虽然在气势上稍逊,却另有一种狂放不羁、至情至性之美。《神雕侠侣》我读得烂熟,《神雕侠侣》的电视剧陆续看了许多个版本,还努力搞到了电影《杨过与小龙女》的视频版,在蹩脚的国语配音、一字不识的韩文字幕和模糊变形的画面中,浏览了张国荣版的杨过。但是说实话,无论是刘德华、古天乐、任贤齐,还是二十六岁的张国荣,每个人的演绎只能说是各有千秋,比起书中凸现的杨过的风采,仍然相去甚远。

现在我手中的《杨过与小龙女》是邵氏电影公司刚刚出品的数码修复版,极其精致,与视频版的效果天差地别,使我们得以欣赏这部电影的全貌。邵氏如此下大气力修复的影片基本都是当时的经典之作,虽然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老片,在剧情编排、导演技巧和服装、布景的水平等方面仍然带有明显的80年代初痕迹,但是制作相当用心,画面赏心悦目,表演一丝不苟,十分值得赏析。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杨过与小龙女》

影片叙事从杨过偷鸡开始,基本上完全忠实原著,不像如今的改编版影视剧充斥着“突破”或者说是篡改,不过剧情详尽得让人捏把汗,一部电影竟然在以长篇电视连续剧的节奏讲故事,片子放到一个多小时,杨过还在归云山庄与霍都王子对战,这要怎么结尾呢?结果是完全不劳各位费心,杨过出了归云山庄就掉下山崖遇见了神雕,飞快地练就了绝世武功,待黄蓉带着身孕苦战金轮法王的时候杨过与小龙女双双赶到,也没见小龙女怎么动手,似乎是杨过一个人就灭掉了连郭靖都打不过的大魔头,一行人喜滋滋地回家,电影结束了。

电影预告片中的宣传词说:“重温美少年的黄金岁月”,还佐以张国荣俊秀无双的面部特写。实际上张国荣这时候美则美矣,却早已不是少年;他的黄金岁月,则远远尚未来到。影片开头,杨过梳了一个带刘海的披头发型,显得他的面孔圆圆,眼睛大大,真像是十六七岁的模样;从拜入桃花岛开始,改为规整的古装挽发,英气逼人,与《武林世家》中方浩天的造型类似——各位如果没看过《武林世家》,想想《射雕英雄传》里的苗侨伟也可以,气质风度和整体形象都非常相像,甚至冷峻的神情都如出一辙。这部电影里张国荣还真扮了两幕杨康,穿起小王爷的华丽衣衫,和苗侨伟更为酷似,也许,所有俊朗挺拔的男人,在那样浓重的化妆下,都会是同一副模样吧。

扮演小龙女的翁静晶时年十八岁,已经与张国荣合作过《喝彩》、《第一次》,如日中天的当红新人,果然年轻粉嫩,貌美如花,但是造型略嫌花哨,与其说是像小龙女,不如说更像李莫愁。片中李莫愁扮演者是著名的美女恬妮,郭靖扮演者是邵氏“五虎将”之一陈观泰,黄蓉扮演者是刘雪华——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选刘雪华来演人到中年的黄蓉,她时年刚刚二十三岁,比张国荣还要小三岁啊——可惜不知道神雕的角色是哪位扮演的,他极具专业精神地挺着一个可笑的大肚子,迈着四平八稳的步伐,对杨过说的每个字都点头不迭,时而频拍双翅两脚连跳,做天真烂漫状,搞得这部正剧颇有喜剧效果。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杨过与小龙女》

影片的导演是华山,擅长拍摄时装奇情片,钟爱暴力戏与言情戏,《杨过与小龙女》中时时可见激烈的武打场面。张国荣并不擅长表演武打戏,剧情所需,也倾力上阵,但是当时他尚未走红,在片场饱受欺凌,用翁静晶的话形容:“未成名的日子,张国荣承受过惨无人道的对待。我在场耳闻目睹的,最凄凉悲痛的情况,发生在制作《杨过与小龙女》的时候。最贴切的形容,是‘简直没有把他当人’!”

据翁静晶的回忆,拍这部戏时很苦,繁多的动作戏对她和张国荣来说有一定难度,两个年轻人整日被武师呵斥。一次吊钢丝时,武师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装错角度,结果她和张国荣缠在一起撞向石柱,张国荣当场头破血流,她自己也擦伤手脚,武师不但不道歉,还大骂他俩是笨蛋。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还是张国荣机智,去拜著名武术指导刘家良为“契爷”,得到契爷亲自关照,才得脱劫数(这位契爷在一年后成为了翁静晶的夫君)。另有一次,片场有人“有意无意”地问张国荣:“这是否你第一次拍古装片?”张国荣略一犹豫,已有人高声抢答:“不,这家伙拍过《红楼春上春》,色情片!”

作为一个艺人,入行之初遭遇这样的歧视本是寻常,但是张国荣直到成名之后仍然折辱不断,令人感叹的是他的性情却是越挫越强,不再寻求庇护,不加入帮派组织,在香港演艺圈的纷杂混乱里自辟天地,这种坚持,这种傲岸,这种阅尽人情冷暖仍然忠于自我的人生态度,与杨过其人,不是不像的。如今,有很多人在遗憾张国荣没有好好地演过一次贾宝玉,因为再没有人比他更神似那位“骨格清奇非俗流”的翩翩佳公子,但是我一直觉得,贾宝玉这样的角色对张国荣来说太过单薄,毫无挑战性,我更遗憾的是他没有演过纳兰容若,没有演过妙僧无花,没有演过燕十三,没有演过令狐冲……没有在盛年之后,再演杨过。

一个演员的演绎深度,可以说与他的经验、阅历、成熟程度恰成正比。《杨过与小龙女》里的张国荣,演技实在是有些稚嫩,许多细节只是在照本宣科而已,没有真正表达出剧情本身的震撼;如果换作三十岁以后的张国荣,就算是将《杨过与小龙女》这个乏善可陈的剧本原封不动地重新演过,想必也能够创造新的经典,想必会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让观众把角色与他本人混为一谈。当你看到杨过从小失去父母爱护,浪迹江湖,苦苦挣扎求生;看到他极具天赋,又肯努力,但无人关注,师父、师兄弟,甚至亲近的伯父伯母,都不喜欢自己;当你看到他倔强,桀骜,不肯向人低头,被师父痛殴也不求饶,宁愿独自在石碑上将拳头砸到流血;当你看到他在百般潦倒之际终于得到小龙女的照顾,感恩之余,互生情愫,却不被世俗所容;当你看到郭靖费尽唇舌劝说他离开小龙女,他站在那里,淡然道:“郭伯伯,我知道你对我好,但是我和小龙女已经决定不分开。至于别人怎么说,我不理。”郭靖大怒:“不行!别人都会耻笑你的!”杨过猛地冲到他面前,咬着牙说:“我杨过被人打得头破血流时,有谁关心过我???现在我开心了,他们又来多事!!!”当你看到小龙女在黄蓉的劝说下一片绝望:“我费了许多时间才找到他,竟是害了他?”当你看到他经历反复挣扎,平静地宣布:“我们已经决定回古墓去,不见任何人。”……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杨过与小龙女》

当你想到电影中没有讲出来的风云变幻,想到他的坚忍、纯朴、嚣张、任性、洒脱、不羁;想到他那不可抗拒的绝世风采,魅力强大到不得不戴面具来遮掩的容颜;想到他在八方阻挠,百般劫难之下终于修炼成一代大侠,得到江湖内外的敬仰;想到他面对所有的诱惑都不为所动,不顾一切地要与钟情的人厮守终生;想到论剑华山之际黄蓉送他的一字评语:“狂”……香港人曾经送张国荣一个字叫做“串”,说只有张国荣“串”得起,这个字基本上就是国语中的“狂”,在这里指的是豪情,是自信,是奔放的胸怀,是充沛的生命力,是超然物外的潇洒,是看破世情的智慧,是经历风云变幻之后依然保有的赤子之心。这种个性,中国古代尤其魏晋和隋唐时期是颇为突出的,青春浪漫的少年人是乐于效仿的,但是往往为主流文化所不容,能够在乖离的现代商业社会里以浮沉江湖二十多年的沧桑阅历坚持飞扬的“狂”气,张国荣做得比杨过更加艰难。

这部电影的主题歌是《愿能比翼飞》,张国荣与邓志玉合唱,张国荣的专辑《一片痴》中有收录:

掀开那冰冷面,心似寒梅冷艳。始终也找到丝丝温暖,这是个新的开端。纯洁的感觉,盼望能像往昔没有损;纯真的美梦,似当日一般洁没变倦。眼光中,他的光,正在闪,恍似为我闪,那种欢欣的感觉没法掩。因我闪,似飞仙,轻飘飘,飞上天,似雾似烟。我愿共你飞向天,飞向天。

郑国江先生的填词功力勿庸置疑,但是个人认为,这一首实在不能体现《杨过与小龙女》的主题。金庸在《神雕侠侣》的后记中说:“《神雕》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抒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礼法习俗都是暂时性的,但当其存在之时,却是巨大的社会力量。师生不能结婚的观念,在现代人心目中当然根本不存在,然而在郭靖、杨过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然则我们今日认为天经地义的许许多多规矩习俗,数百年后是不是也大有可能被人认为毫无意义呢?”从这个解读角度来讲,倒是张国荣的名作《我》,几乎可以直接用作本片的主题歌:

IamwhatIam,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依然盛放得赤裸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