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能源革命成为转型升级最大王牌

4月9日,上海漕河泾大同创新驱动国际发展论坛在大同市举行,标志着该市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深度合作再进一程。双方合力启动的上海漕河泾大同国际创业园,将聚焦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推动高科技新兴产业落地,打造大同能源革命的新引擎。

大同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素有中国“煤都”之称。为落实中央和省里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大同将争当能源革命“尖兵”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主题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王牌,拉开了实战能源革命的大幕。

坚持高点谋划,实现能源革命高位推动。大同市在能源革命重大任务、政策支撑、专家智囊、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重大破题:成立了能源革命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同煤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大同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搭建政府、科研院校、企业为一体的实施班子;对接“大企大校大院大所”,成立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由全国21名院士和80位专家组成大同市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建立全国首家地级市新能源产业局。设立2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重大突破工程及新能源产业发展。设立1亿元的院士、行业领军人物、重大课题和成果奖励资助资金,保障能源革命急需高端人才引进和课题攻关需要。组织100亿元规模新能源产业基金支持能源革命重大突破工程。

坚持重点突破,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2018年,大同市推动大同移动能源产业园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山西米亚索乐装备集成公司薄膜电池生产线核心设备制造、雄韬股份公司氢燃料电池等十大能源革命工程集中上马。2019年再次开启新一年能源革命重大突破工程,并于3月1日集中开工大同能源革命示范小区、“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等总投资355亿元的58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为全市激战能源革命提供重要支撑。在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大同着力开展储能、石墨烯、氢能等前沿技术攻关,以高端技术引领能源革命突破;着力创优营商环境,以“五送”服务为工程推进保驾护航。

未来,大同将在煤炭“减优绿”、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能源体制改革、推进园区建设、能源绿色消费和全民共享等六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努力打好能源革命这一王牌,争创全省能源革命示范市。( 记者/贺锴 通讯员/马静波)

氢雄云鼎:助力“煤都”变“氢都”

氢能是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新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在争当全省能源革命尖兵征程中,大同积极抢抓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加速布局氢能产业和市场,致力打造山西“氢都”。大同氢雄云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助力“煤都”变“氢都”的主要企业之一。

4月9日,记者走进大同氢雄云鼎公司,只见宽阔的厂房一字排开,生产车间干净整洁,数十台机床进行着流水作业,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公司副董事长王晓科介绍说,该公司主要进行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未来两年,公司将在大同先期实现3000台氢能发动机整车推广,参与山西省5000台氢能发动机整车投放,实现产值40亿元目标,利税贡献4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000人以上,成为大同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大同氢雄云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年落户大同的,由深圳雄韬股份公司联合上海田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同攸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公司在做好氢燃料发动机生产的同时,还将发起设立大同氢能产业促进协会,做好上下游产业的导入和融合服务,并统筹大同市氢能产业规划布局,帮助大同加速“氢都”建设步伐。

近期,首批50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公交车已开始在大同市上线示范运营,大同市201路公交车驾驶员郭迎彬告诉记者:“氢燃料电池车首次运用到公交系统,既陌生又新鲜,开了近20年公交车,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车,这种车环保又节能,感觉好极了。”

随着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公交车的运营,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加氢站的建设迫在眉睫。记者了解到,大同市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已于去年开工,计划实现示范运营,为接下来大同市的氢燃料电池大巴提供加注服务。该加氢站由大同市政府与大同氢雄云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目前规划日制氢加氢量为500公斤,加满一台10.5米公交车需要3至5分钟,每辆车续航里程最高可达500公里。除固定式加氢站外,站内还配备有一套撬装式临时加氢设备,可随时加氢。为保证氢气纯度、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前期将从外地运送高纯度氢。大同未来将打造城市绿色交通网络示范体系,实施氢燃料公交车和纯电动公交车示范工程,实现加氢制氢运氢一体化。

目前,大同市3座临时加氢站已列入建设规划,氢能产业各项配套工程正在同步推进,“氢都”建设已迈出第一步。(记者/贺锴 通讯员/李常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