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四川彝區行】李書剛——大山裡的“揹包警察”

在攀枝花市鹽邊縣公安局漁門派出所有這樣一位民警,他常年把派出所“背”在了身上。一個人就是一座“微型派出所”,一個人就是一面旗幟,十年如一日,他是行走在大山裡的“揹包警察”,背起的是維護基層治安的橋頭堡,心中所想的是做服務基層群眾的貼心人。他就是全省基層基礎工作先進民警——李書剛。

20年前,家中突然被盜,快速破案的鹽邊警察成為13歲的李書剛心目中的英雄,自此立志做一名警察。10年前,夢想成真的他分配到鹽邊縣公安局漁門派出所,成為了一名社區民警。從警10年, 一直戰鬥在派出所基層一線,在李書剛的履歷上,沒有偵破大案的鮮花和掌聲,也沒有街頭擒兇後的雷霆一擊,但他把心和家都安在了漁門,忠實並快樂地履行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誓言。

警察當起“揹包客”

漁門派出所轄一鎮一鄉,轄區面積56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將近三萬人,流動人口高達萬餘人,治安狀況複雜,群眾對優質警務工作服務需求量很大。

工作之初,為了儘快熟悉社區工作,李書剛從“人熟、地熟、情況熟”這一社區民警的基本功練起。他的肩上常揹著一個揹包,裡面裝著開展社區警務工作的必備物品,還有煙、糖、急救包、童話書和奧特曼等小玩具。他說,“玩具與糖可以拉近和小孩的距離,這樣和大人溝通就容易了,自己爬山累了,還能吃點糖果來補充體力。”

揹著他的揹包,李書剛三天兩頭扎進社區、村組,行走在山路上,與居民拉家常、幫著村民幹農活;採用QQ和微信“漁門衛士”便民直通車,在服務群眾的同時普及法律知識;幫助返鄉農民工、學生、特困人員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居住證,還為偏遠地區的群眾提供送證上門服務。

走訪群眾解困難

2015年一個炎熱的日子裡,他在走訪中發現困難老人魯興珍身體有病、不能遠行,獨自留守在家照顧一個2歲的孫子。老人住在高山上的土牆瓦房內,交通不便,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孫子李其濤出生幾個月以後其母親離家出走、杳無音信。李書剛與魯興珍和她的孫子結成了幫扶對子,每次見面,揹包裡面的糖果、童話書、玩具便成為李其濤最愛之物。

為完善資料,李書剛協助補辦了李其濤的出生醫學證,幫助其上了戶口,並上門為祖孫二人辦理了二代居民身份證件。為了解決祖孫倆的生活問題,李書剛還協調村社解決了飲用水、困難補助等難題,平時也時常自掏腰包給她們送錢送物。

在李其濤3歲時,李書剛主動為其報名上了幼兒園,平日裡還幫助接送。為方便聯繫,李書剛將手機號留給老人,但老人不會用手機,他坐下來一遍一遍反覆教。如今,魯興珍早已把李書剛當成自家的“兒子”,有了大事小事就打電話找他,有時也會在電話里拉拉家常;李書剛工作閒暇時也常打電話關心著老人、孩子的生活起居……

溫情執法化矛盾

“為民執法不能簡單執法”是李書剛的工作信條,他牢記“為民執法必須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起來”的信條,全力在辦理每一件案件中讓當事人感受到溫馨。

家住漁門鎮的葛紅兵和葛紅美是兩兄妹,鄭繼宏和鄭繼蘭是兩姐妹,因葛紅兵與鄭繼宏結婚,兩家人成為了一家。2017年6月,原本一家四口人卻在漁門醫院上演了拳打腳踢的全武行,導致鄭繼蘭、鄭繼宏受輕微傷。李書剛接手這起傷人案件後與每一位當事人談心,通過多次交談,李書剛瞭解到雙方的矛盾源起於十年前家裡的房屋、土地的分配,由於各自打著盤算,但從來沒有和對方進行有效溝通,吵架倒是時常發生,十年間,心裡的疙瘩非但沒有解開反而怨氣越積越深,終於在醫院裡爆發了。

李書剛通過細緻、耐心瞭解,分析找準問題的關鍵,多次召集四人調解,最後雙方在調解室裡相擁痛哭,多年的積怨隨著淚水化解殆盡,親情破鏡重圓。

心靈幫教改陋習

一名15歲的初中學生黃某某在校期間存在恃強凌弱、曠課逃學等不良行為,是老師、父母眼中無法管教的問題學生,校方萬般無奈之下勸其轉學,李書剛另闢蹊徑,與黃某某交朋友,深入瞭解問題的根源,採取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和特點的教育,開展“一幫一”幫教活動,耐心幫助其樹立信心,重新步入課堂。

李書剛利用下班休息時間,經常到黃某某家中走訪,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聊天溝通,成為黃某某的課餘輔導老師,兩個多月後,終於使黃某某漸漸有了好轉,黃某某表示一定珍惜學習機會,遵紀守法,重回課堂。黃某某的每一次進步,李書剛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不但及時送上鼓勵和表揚,還在生活小事中給予持續熱心幫助,逐步消解心中的陰影。變壞易改好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四年不斷耐心幫教,黃某某的不良陋習逐步改變,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

群眾的心在李書剛日積月累的貼心服務中焐熱了,3萬多轄區群眾,既是他的服務對象,又是他扎牢基層治安基礎工作的力量源泉,成為警民一家親的活典範,得到轄區群眾、同事和領導一致好評。從警以來,李書剛三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八次個人嘉獎,被評為鹽邊縣公安局辦案優秀能手、優秀法制員、緝毒能手;被中共鹽邊縣委、鹽邊縣人民政府評為鹽邊縣首屆“大笮衛士”;被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基層基礎工作先進民警。

熊貓新聞記者 鮑金宇 蓋世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