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三管齊下”直擊貧困“靶心”

習習東風扇,萋萋草色新。

4月2日,記者來到永壽縣咀頭村和張賀村兩個深度貧困村,這裡微風習習,生機勃勃。隨著渠子鎮深度貧困村光伏扶貧產業園的落成,當地貧困群眾乘著脫貧攻堅的東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我們把兩個深度貧困村作為一個共同體來打造,完善一體聯動脫貧規劃,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在此暗訪深度貧困村脫貧工作的咸陽市委書記嶽亮告訴記者。

在渠子鎮深度貧困村光伏扶貧產業園裡,有兩個300千瓦扶貧村級電站,僅這一項就能帶動102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除了光伏產業,咀頭村和張賀村還因地制宜共同建設2000畝花椒種植產業園,2000畝中藥材、850畝雜糧產業園和3000頭生豬養殖基地,這些特色產業將帶動372戶貧困戶實現產業分紅。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咸陽市以產業扶貧、大數據精準扶貧、扶貧扶志為抓手,響鼓重錘,“三管齊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產業花開致富路

“去年是我頭一年種植大棚菜,3畝地收入9萬元,今年預計能收入11萬元。等還完貸款,家裡有了存款,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在涇陽縣安吳鎮薛家村,依靠發展大棚蔬菜成功摘掉貧困戶帽子的昝宏禕高興地說。

在薛家村蔬菜扶貧產業園,記者看到,佔地面積700餘畝的各類大棚種植著聖女果、甜瓜等經濟作物,直接輻射帶動貧困戶48戶。如今,薛家村越來越多的群眾嚐到了蔬菜大棚帶來的甜頭,“蔬菜棚”變成了農民的“聚寶盆”。

咸陽市按照“縣有主導產業、鎮有產業基地”的發展路徑,搶抓省上實施“三個千億級”全產業鏈項目機遇,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培育縣域優勢主導產業,使全市各縣(市、區)都形成了2至3個主導產業,確保每村有合作組織、每戶有脫貧項目,逐步拓寬了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渠道,夯實了脫貧致富產業基礎。同時,咸陽市打破縣域、鎮域界限,建設集中連片產業基地,規劃建設5000畝至1萬畝規模的產業扶貧基地,建成現代農業園區270個、千畝以上連片種植基地36個、規模化養殖基地(場)1200多個,使其成為帶動群眾致富的新引擎。

扶貧大數據精準“制導”

在咸陽市,扶貧幹部只需登錄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所有貧困村的基礎設施、貧困戶的家庭情況等信息一目瞭然。精準扶貧工作在大數據的助力下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實現了脫貧攻堅的精準“制導”,直擊貧困“靶心”。

旬邑縣太村鎮店頭村貧困群眾劉俊傑一家就是大數據扶貧的受益者。5年前,劉俊傑患上多發性硬化症,多方求醫仍不見好轉。失去勞動能力的他與70多歲的老母親何會芳相依為命。2017年,在扶貧對象動態調整中,通過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咸陽市扶貧部門將劉俊傑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根據大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以及相關政策信息,決定為劉俊傑家建設全縣第一座光伏扶貧到戶電站。“感謝黨和政府讓我享受到精準扶貧的好政策。現在我家有了電站,每年有7000多元的收入。”何會芳高興地說。

大數據不僅可以精準甄別扶貧對象,還能使項目安排更精準、資金使用更精準。扶貧項目有哪些?資金有多少?都用在哪裡?在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上,所有的款項來源、資金用途一清二楚。同時,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也對幫扶幹部的工作動態實行實時跟蹤,對涉及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的指標逐一量化,形成了科學的考核體系。

扶貧扶志激發內生動力

3月9日,禮泉縣2019年“文藝走基層 歡樂鄉村行”扶貧扶志文藝志願服務首場小戲惠民演出在趙鎮堯張村拉開帷幕。《上任路上》《媽媽回來了》等精品扶貧小戲,引起了村民楊召孟的興趣。

楊召孟是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兩年,只要有扶貧小戲演出,他就會趕去觀看。“因為我身體不靈便,過去日子過得不如人,總覺得矮人一等。自從看到小戲裡的人物不管再難也能在逆境中挺直腰板,我一下子就有了信心。”過去,楊召孟因為肢體殘疾,無法像別人一樣外出打工,只能守著家裡1.5畝老化的果園艱難度日。在鎮政府和村兩委的幫助下,楊召孟通過3萬元無息貸款在村裡開了一家饃店,同時還養了7只羊、2頭牛,日子越過越紅火。2018年,他如願脫了貧。

在咸陽市,除了禮泉縣的扶貧小戲,涇陽縣先後開展了“我的脫貧故事”主題宣講及“最美扶貧幹部”“最美駐村工作隊”評選等一系列活動,用榜樣的力量激發群眾脫貧的熱情和信心;淳化縣通過“扶貧扶志故事會村村行”,把百姓宣講活動與根除貧困戶“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相結合,實現宣講和脫貧攻堅“雙贏”;乾縣舉辦的“講述扶貧故事決勝脫貧攻堅”主題演講比賽,全方位反映扶貧部門和各幫扶單位、幫扶人員駐村幫扶成果,挖掘扶貧戰線的感人事蹟和先進典型,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好的幫扶政策和措施是群眾脫貧致富的外因,思想和精神則是內因。抓好精神扶貧,就等於牽住了脫貧攻堅工作的‘牛鼻子’。”咸陽市市長衛華告訴記者,咸陽市深入開展的一系列扶貧扶志活動,使貧困群眾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湧現出了“無臂羊倌”劉斌、殘疾人脫貧的“火車頭”程文彪、“快遞哥”李芳龍等許多先進典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記者 張丹 見習記者 田錫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