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說,印度GDP將在2031年達到10萬億美元。大家怎麼看?

東震木


10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按照目前世界上各國GDP和經濟增長來看,2031年GDP達到10萬億美元一定會拍到世界上的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目前來看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有希望在2031年GDP達到10萬億美元,誠然近年來印度的經濟快速增長,但是要達到10萬億美元還需要很長的道路。

印度媒體素來以誇張,愛吹牛皮著稱,顯然到2031年印度經濟達到10萬億美元的論斷吹牛的成分很大了。

上圖是2018年世界各國的GDP總量排名,印度以2.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7,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了7%,在世界上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一位,印度快速的經濟增長助長了媒體的氣焰,近年來一直和中國對比,在討論超越中國的可能性,但是一印度這個增速來看,超越中國是不可能的了。

我們假設印度在未來十年一直保持7%的經濟增速,那麼到達2031年,印度的經濟總量就是2.8X(1.07)12次方,也就是6.3萬億美元,距離10萬億美元相差甚遠,印度想要在2031年達到10萬美元的經濟總量,至少需要在未來十年之內保持12%以上的經濟增長率,這個增長率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印度的經濟優勢

印度近年來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取決於印度國內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快速增長的服務業,尤其是互聯網外包服務和軟件服務,據統計,全世界近一半的外包業務被髮往印度,印度因為其發達的外包服務被稱為“世界辦公室”。同時印度擁有發展中國家中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全國銀行、證券交易所業務繁忙,稱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資本市場。

印度是西方認為的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同時是英聯邦成員,使用英語作為母語,這就使得印度在政治上和對外交流時與西方發達個國家更容易接軌,也更容易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印度地理位置地處印度洋腹地,位於世界上最繁忙的海運航道的中心位置,優越的地理環境保證了印度更容易達到開放和貿易交流。

印度的經濟劣勢

印度發達的服務業雖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但是服務業吸引的就業人口很少,難以與製造業那樣吸引大量的就業。印度國內的製造業基礎很差,一個國家沒有製造業基礎,很難以成為世界強國,服務業的發達和製造業的缺失,造成了印度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印度政府的經濟改革緩慢,行政效率低下,基礎設施和競技項目的審批緩慢,造成了許多的基礎設施難以實現,印度目前的國內基礎設施與中國相比形成天壤之別,基礎設施的落後也造成了製造業的困境。

印度國內問題顯著,國內種姓等級制度長期難以消除,民族矛盾明顯,成為了經濟增長的障礙。印度人口已經接近中國並馬上超過中國,人口結構年輕,巨大的人口既是紅利,也是隱患。龐大的失業率和教育的缺失造成印度很難將人口真正轉換成巨大的人口紅利。

印度目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雖然有很多的缺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印度一直在增長,任何國家也不可小看印度,印度註定會成為世界上的強國,由於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印度和中國由於領土、歷史的原因,註定競爭大於合作,這就要求每個中國人重視印度,絕不可輕視。


染火楓林12137


這個數字顯然是誇張了,或者說是過於樂觀了。

先看一個數據——

2018年印度的GDP為2.7萬億美元左右,增速高達7.4%。如果按照2031年超過10萬億美元的GDP來算的話,這意味著12年時間,印度GDP要翻4倍。

那麼GDP增速至少要超過15%-20%吧!

從數字來看,這是不可能的。

雖然印度GDP增速很快,但要超過年均15%的目標,相當於如今經濟增速的一倍以上,印度人要發展什麼樣的經濟才能如此呢?

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印度GDP在12年後達到10萬億美元是個天方夜譚。

或許這是印度媒體計算錯誤,要麼或許是印度故意想給自己加油鼓勁兒吧!

不過雖然印度GDP在12年後不會到10萬億美元,但也不能小覷印度的經濟動力。

傳統和主流的國際組織都預測,2030年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超過日本,僅次於中美。

這也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要知道,如今印度的GDP只在全世界排第六。10年時間成為全球第三,說明印度確實有兩下子。

當然,GDP總量不會到10萬億,大約是6-7萬億左右。相當於在目前的基礎上翻一倍或者1.5倍。

木叔還想說一句,那就是對印度要正視,不能總是以為他們就會說大話。

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的發展還是可圈可點。

雖然和我們比有差距,但是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比,甚至和自己比也有了大幅度進步。

有些印度人確實喜歡說大話。但說大話是一方面,在說大話的同時也在發展,這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如果只看到前者就嘲笑,而忽視後者的實際效果,這樣是難以全面瞭解印度的。


木春山談天下


首先我們來看看數據,2018年印度GDP約為2.7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距離10萬億美元仍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說2031年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那可能性確實非常大,目前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其GDP接近5萬億美元,雖然距離2031年還有13年時間,但綜合過去二十多年日本的GDP情況與現在的發展速度,到了2031年日本GDP也不會超過8萬億美元,以印度目前的發展速度,在2031年GDP超過日本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要說印度2031年GDP達到10萬億美元,這難度很大,小編並不看好。如果印度GDP從2018年的2.72萬億美元增長到2031年的10萬億美元,不考慮貨幣升貶值的情況下,意味著未來13年印度GDP年均增長10.6%左右,這個速度可不低。雖然近年來印度發展比較快,名義GDP增速也能夠達到兩位數,但印度經濟發展其實很不穩定,波動比較大,比如一個廢鈔令,就讓印度的經濟實際增速跌破7%,況且想要連續十多年名義增速穩定10.6%的增長,放眼全球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做到。



另外,印度其實也面臨很多問題,印度的政府負債和企業負債都已經很高,據說它每年財政收入的25%都要拿來還債。印度對外資的資金依賴性也很高,同時國內基礎工業並不完善,製造業也不見得發展好。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很快,與它修改GDP統計方法也未必脫得了關係,存在人為調高的可能。因為很多經濟數據與它的經濟高速增長出現背離,比如它的工業增長、製造業增長、出口增長速度都很低,甚至有的還出現了負增長,那麼是什麼支撐印度經濟高速增長?

所謂印度媒體說的,很多都是一些空話,有時候它們還說GDP很快超過中國呢!它們對自己國家實在是太樂觀了吧,但最後還是被打臉。不可否認,印度目前發展勢頭強勁,發展潛力很大,GDP突破10萬億美元也是遲早的事,但要在2031年,還是顯得過於樂觀了。


錦繡中源



印度媒體說,印度GDP將在2031年達到10萬億美元。首先要明白這個是什麼媒體?筆者查了很長的時間終於查出這個是2016年來自一家印度愛國網站的文章,說從2016年開始的15年,印度的GDP將暴漲5倍,達到10萬億美元,而2016年時,印度的GDP是2.06萬億,到了2018年是2.69萬億,兩年時間增加了0.6萬億美元,按照這個這個比例,印度15年應該增加,印度大約在2031年是7萬億美元左右。這還要沒有任何的停滯。


印度網站發表這篇文章是想說,印度進入高速發展時間要比中國要晚,但是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超過中國,未來15年印度有潛力取得中國在過去15年間取得的輝煌成就。2016年印度的GDP規模大概為2萬億美元,未來15年按照這個速度,也象中國那樣高速發展,印度經濟規模有達到10萬億美元的潛力。


但是2016年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已經超出了10萬億美元。到了2018年中國經濟規模是13.4萬億美元,又把印度遠遠甩在背後。中間差距10萬億美元相當於15年的成長週期。

2016年印度說要積極地向中國學習,要像中國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那樣,在印度沿海發展經濟特區。但是過去兩年印度並沒有做到這點,低效率的工作能力,嚴重阻礙了印度的經濟發展。2016年印度網站說15年以後印度的GDP要達到10萬億,這需要印度每年11%左右的增長率,實際上印度增長雖高,也只有7%左右。遠遠低於2年前的預計,目標雖好,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筆者發現,印度國內對經濟的各種限制嚴重地挫傷了外來投資者的積極性,基礎設施的落後也阻礙經濟的發展。所以筆者還是這句話,印度在2031年如果沒有大的意外,最多GDP在7萬億。如果其中經濟有波動的話,這個數值還要低。


橋本看日本


印度的GDP什麼時候得到10萬億美元,這樣的事情還是很難說的,也是值得懷疑的。不要忘了,自從印度近些年開始發展以來,到現在為止,印度還沒有出現過金融危機。而印度的國家負債率和企業負債率都是非常高的,而印度的銀行貨幣率的放寬,也直接會導致印度過分的寬鬆,而讓物價膨脹,企業負擔更重,而最終會導致貨幣貶值和企業倒閉。

實際上印度已經處在一個經濟增長的危險期。雖然印度的經濟迅猛,但是,埋葬的癮患無窮。印度的對外資金的依賴性過高,一旦遇見危機,必然會導致外資瘋狂性的流出。這些都會有許多的不確定性。

而且,印度的經濟增長點不多,基礎工業並不完善。所以,對於印度的經濟增長還有許多的不確定性。至於說超過誰,還是要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不能夠太樂觀了。況且,印度人也喜歡說一些大話,所以,應該習慣。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印度媒體的判斷與事實出入不大,印度經濟總量就算2031年達不到十萬億美元,也離十萬億美元不遠,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如果走對了路,發展速度比想象的要快,中國就是明顯的例子,中國經濟騰飛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專家對中國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的預測都錯了,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上一位的國家比預測的時間快得多,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經濟騰飛國家,比如聯邦德國,日本,韓國,

印度的資質稟賦是當今世界除了發達國家和中國之外最好的,民主體制且運轉良好,國際關係和國際環境絕佳,人口眾多,勞動力充沛,地理位置優越,俯瞰印度洋,國土面積龐大,這些優越的條件是印度經濟騰飛的本錢,印度人民對未來充滿希望,世界人民對印度抱以期待,中國的海外投資中印度是不可忽視的角色,

考察一個國家經濟潛力就是資質稟賦加發展政策,印度資質稟賦不差,問題出在經濟發展政策上,印度獨立後實行蘇式計劃經濟,結果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人均gdp跟中國是相差不大,甚至稍微高於中國,但是中國經濟在上世紀接近八十年代的時候實行市場化,隨後經濟迅速發展,拉開與印度的差距,而印度經濟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市場化,中印市場化改革相差十幾年,而中印經濟數據正好也相差十幾年,比如2018年的印度人均gdp是中國十幾年前的水平,

印度經濟增長率已經是世界第一,中國18年經濟總量13.6億美元,按照中印的十幾年時間差距,印度經濟總量達到十萬億美元級別正好是2031年,

有許多人用數學公式,增長率去計算印度十幾年後的經濟總量,如果經濟計算這麼容易那些專家學者就不會預測失誤了,經濟最大的動力是對未來的熱情和希望,印度人民是出了名的蜜汁自信,這才是最大的資源,



萬事皆空70


印度要起飛了,印度聲稱要實行15年規劃

印度多年來實行五年計劃制度,由國家計劃委員會制定和監督實行。2016年是第12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莫迪上臺後。廢除了國家計劃委員會。取而代之的是改革印度全國學會,他親自擔任這一智囊機構主席。


◆【打造10萬億美元經濟體。】

印度官方目前還沒有公佈15年規劃的詳情。但我們可以根據相關官員近期的表態揣測。他們的這一長遠規劃,可能包括印度追趕中國成為10萬億美元經濟體這一宏偉目標。印度這種激進式的改革能否成功,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切不可盲目誇大。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闡述一下我對印度這一目標的看法。

  1. 目標是宏偉的,現實是殘酷的。印度經濟要想著未來15年之內達到10萬億的規模。他每年的GDP增長率必須保持在11%以上。這是相當具有挑戰的。因為印度國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外資流入緩慢,工業基礎尚不成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


  2. 目前印度的經濟規模相當於我國90年代初的水平。2014年就任印度總理的莫迪,以印度製造為口號。承諾將脆弱的印度工業煥然一新,他提出的目標是到2022年,將工業在國民經濟所佔的比重提高到25%。新增1億個就業崗位,但是,正如印度的稅制改革滯後一樣。出臺振興工業和吸引外資的策略還需要很長時間,一些專業人士認為莫迪的目標已不可能完成。

  3. 印度的營商環境排名落後。在世界銀行發表發表的是營商環境排行榜上,印度排名在第130位。從這個排名上看,印度的營商環境急需改善。日本企業在印度投資。企業數量去年已達到1300多家。但是與在我國的3.2萬家企業相比之下,就沒有可比性了。
不過我們也不能小瞧印度。在去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已成為全球最快。如果印度改善營商環境,努力發展國內經濟的話,經濟實力肯定會有大幅的提升。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拙見。希望大家在留言板塊多多和我互動,我會一一回復大家。大家的關注就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萬事如意。


獵鷹追風


2031年,印度GDP達到10萬億美元!三哥們的媒體非常樂觀。印度2018年GDP達到2.69萬億美元,還有12年時間,意味著經濟總量翻四翻,意味著12年內每年都是漲停板!這個火箭三哥們或許能夠創造出來。

國家和個人一樣,只要有決心幹大事都應該受到鼓勵和表揚,如果沒有希望、沒有追求、沒有奮鬥精神,這個國家或個人就庸庸碌碌了!雖然是印度媒體提了這個願景,並非洗涮民眾的智力。相反卻適合三哥們的口味!儘管印度政府官方沒有這樣的豪言壯語,官方也喜歡這樣的聲音!對於提振民眾信心有莫大裨益。



從實際情況分析,媒體不顧國情的吹噓, 媒體有意給13億民眾畫大餅,給民眾望梅止渴加底氣,哪怕是鏡花水月也要吹,反正也是12年後的事情,吹牛不上稅。民眾本來就是生活在神話裡。

2018年印度的GDP達到2.69萬億美元。人平2000美元,12年以後差不多就是發達國家了!這一目標或許能夠提前實現,或許往後推遲許多年!

媒體不能代替國家規劃局和統計局,他們無視國家的現實,特別是印度自身的基礎工業, 製造業,,國民教育素質,貧富差距,種姓問題,環境問題,特別是軍工產業,每年用珍貴的外匯購買武器裝備。養活了歐美國家, 等於餓了民眾肚皮, 印度高層不知好歹,還要與巴鐵爭風吃醋,國家辛辛苦苦賺的錢用來打水漂!

願望非常美好,實際操作困難。 高層沒有擺正國家發展的思路,沒有掌握做大國的秘訣。一個克什米爾問題,糾纏了十代人的情節。貪小便宜的人,永遠沒有出息!捨不得放棄,不會有獲得。本來先天有問題, 又不懂得虛心,到頭來都是自己騙自己,儘管做夢很美,醒來只能回味而已。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謝謝。


老遊59


印度2018年的GDP是2.7億美元,按每年增長率10%計算14年後的2033年達到10.8萬億美元,要想在2031 年提前達到10萬億美元,GDP增長平均每年需要達到11%,顯然這是很困難的,如果把匯率因素考慮進去,印度有可能實現,目前印度的GDP增長率大約7.3%並沒有考慮匯率問題。從GDP規模看,印度相當於90年代的中國,這時的中國的製造業還是傳統的低端產業,如服裝、鞋、家用電器等,這些產業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和大量資金(相對於中國現在的芯片產業)但確能快速提升GDP的指標,目前印度確實在這一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中國幾家手機廠商都在印度建有工廠,如果印度能在做好傳統產業的同時並逐步加快產業升級,在未來十年內模仿中國大規模修建高速公路、高鐵、機場、港口、學校、醫院、發電站等基礎設施帶動各個行業高速增長,外加上軟件產業的優勢和良好的國際環境有利於大量引進外資,同時加大高技術領域(航天航空軍工)的投資,GDP保持8%的增長率還是有可能的,隨著GDP的增長,國家實力的上升,印度盧比的匯率也會逐漸上升,參考中國的匯率平均每年升值2%以上,再加上十年內印度人口的增長對印度GDP的貢獻,印度的GDP年複合增長11%完全有可能,如果印度再模仿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和中國的房地產業2031 年GDP達到10萬億美元完全不成問題,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來自海上飄在空中


橫著看,當是自我鼓勵吧,我們知道當增速是10%的時候,大概是7年翻倍,持續十年以上達到這個速度的國家在歷史上屈指可數,中國是其中之一,美國曾經也有過,亞洲四小龍也曾經有過,日本也有過。


保持高速增長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迅速發展的“法寶”,但是實現起來很難,印度這些年雖然發展得也不錯,增速也在去年超越了中國成為這個體量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但是要想在2031年實現10萬億美金的GDP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印度2018年的經濟增速是7.4%,經濟總量是2.7萬億美金,要在2031年實現10萬億美金的經濟總量,未來13年的年均經濟增速為11%,這是過去中國的常見的經濟發展速度,對印度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縱觀世界經濟史,一個經濟體要保持11%的增速,必須依靠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消費和出口作為經濟發展的三家馬車,在經濟體的發展早期幾乎都是依靠投資快速做起來的,投資提供了工作崗位,積累了技術和資金,培養了人才,才會慢慢有消費,利用低成本優勢,方便做出口,這個模式過去屢試不爽。

但是固定資產的投資對印度來說難度很大,他們的土地徵用的成本非常的高昂,導致基礎建設緩慢,地區之間的交易成本高,人口雖然眾多,但是無法形成像中國一樣的統一大市場。所以通過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做大GDP的方法到了印度就打了折扣。



工業作為第二產業,是服務業的基礎,印度的GDP主要來源是服務業,佔比超過70%,工業的佔比僅僅是15%,工業增速提不上去,經濟發展速度也很難再提一個層次。

印度的“改開”時間雖比中國完了幾年,但是當時的經濟基礎幾乎是一樣的,現在有四倍的規模差距,核心還是我們的工業發展大大快於印度,在工業基礎上再來發展服務業就事半功倍了。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