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 2018年對造車新勢力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造車新勢力實現量產和交付的元年。造車新勢力為汽車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推動著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為消費者帶來了創新的產品。但是,資本市場進入寒冬以後,重度依賴外部投資的造車新勢力們也在痛苦與希望中掙扎,並且造車新勢力只有在經受住用戶和市場的考驗後,才能站穩腳跟,所以2019年,造車新勢力們依舊不會輕鬆。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文 / 李暢、李亞男

4月10日,車和家首款產品“理想one”在常州自建工廠中發佈亮相,創始人李想在發佈會上表示,“創業20年了,今天是我最緊張的一天,今天就是我們公司的諾曼底登陸日。我們只有這一次出牌的機會。”

事實上,有不少造車新勢力在時間上已經走在了車和家前面。2018年,蔚來、威馬、前途、小鵬、新特、雲度、合眾、天際(原電咖)、紅星等企業先後有產品上市交付,造車新勢力們開始用產品說話,略微晚到的理想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進入交付。

新能源汽車的走向越發明顯。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99.30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90.4%。該數據為零售數據,若按批售量算,2018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已突破百萬,再加上新能源商用車,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體量已達到了年銷120萬輛的水平。

反觀傳統燃油車領域,2018年,燃油車零售量為2138.57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7.8%,並且乘用車三大細分市場皆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

一邊是燃油車的低迷,一邊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這指引著國內汽車行業將走向新能源汽車的方向。

《新零售百科》整理分析了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概況,並重點對蔚來、威馬、小鵬、車和家從資本、量產、交付、團隊、產品、政策等維度進行了綜合分析和對比。

數據較量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2018年,蔚來不僅銷售了一萬多輛ES8,第二款車型ES6也已正式亮相,9月還成功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車和家的市場聲量僅次於蔚來,不僅通過收購力帆拿到了生產資質,又發佈了理想ONE,呼聲達到了新高度。其增程式動力系統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超長續航配合快充、慢充和加油發電三種能源補給方式,解決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問題。

同樣,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也在努力向前進發,他們都是未來可能存活下來的品牌。

理想與現實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在採訪中坦言,“新勢力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大面積交車”。

去年8月,蔚來NIO House深圳中心開業時,李斌在接受媒體時強調,蔚來今年可以交付一萬臺ES8,“我想和他(何小鵬)打一賭,賭他一輛小鵬G3,賭我一輛ES8。”而此前何小鵬曾公開表示,2018年沒有哪家新造車企業能夠實現1萬輛交付。何小鵬在微信朋友圈中接下了這個賭局,“等年底看結果(我覺得我肯定會贏,嘿嘿,謝謝李斌的禮物),加油啊李斌”。去年年底,蔚來ES8累計交付11348輛,李斌贏得了賭局。

去年9月,威馬EX5產品交付大會上,沈暉立下軍令狀,稱2018年前交付1萬輛,2019年爭取交付10萬輛;然而2018年過去了,交付數額不足其預想的40%。

大規模交付考驗的是造車新勢力的人、錢、技術的協調前進。一方面,是造車新勢力普遍沒有成熟的生產線,亦或在新物種誕生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縫縫補補”。何小鵬曾在演講中表示,造車是個深坑,造車的難度比互聯網創業的100倍,“一個車有接近3萬個零件,如果每個零件的出錯概率是1%,也就是說可靠率是99%,一臺車把2萬—3萬個零件組裝在一起,這個車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會出現問題”。

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將物聯網、AI、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注入車體軟硬件裡,無疑把研發難度放大了很多倍,這也是造成規模交付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維持車體的正常運轉的同時,如何讓人車交互、輔助駕駛等智能體驗日常化、可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成為橫亙在造車新勢力量產的關鍵瓶頸之一。

渠道拋棄傳統4S模式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比起交付時間,更重要的是交付能力以及交付之後售後服務保障體系的建設。造車新勢力正在此方面深入影響著整個汽車流通體系的變革。

蔚來和車和家選擇直銷;小鵬在線上利用其股東阿里的優勢,解決流量方面的問題,小鵬CMO熊青雲在2月23日透露,小鵬在一二線城市門店將全部直營,三四線城市未來會考慮加盟形式。

威馬則與他們都不同,選擇與懂行業、懂用戶又有新思維的合夥人設立Space、Store、Station。另外,與覆蓋全國的連鎖實體服務網絡等機構合作,構建綜合服務網絡Spot,以此實現對各個區域和目標人群的全面覆蓋,完善以用戶為核心的網絡佈局。

儘管形式各不相同,但造車新勢力在渠道方面的共同點是,實現銷售與售後的分離,實現與用戶的多觸點接觸。在造車新勢力的眼中,4S店的模式幾乎已經完全被拋棄了。

補貼利好收縮

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見車《通知》)決定: 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18年的基礎上退坡超過50%,並取消“地補”,改為補貼充電基礎設施。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6月26日新的補貼政策開始實施。地方補貼將取消,國補最高退坡60%。

其中,對於續航里程250公里以下以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要求低於125Wh/ kg的純電動乘用車取消補貼;續航250公里至400公里的純電動車型補貼降至1.8萬元;續航400公里以上的車型補從5萬元降至2.5萬元。

對此,多家造車新勢力通過漲價、短期自負補貼的方式應對政策收口,緩和市場情緒。


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關鍵年,群雄逐鹿,誰將勝出?|行業觀察


相較於燃油車來說,成本和性能優勢使得新能源汽車成為大勢所趨,此前國家和地方的補貼和手續優惠政策加速了這一進程,在補貼利好收縮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或許會迎來平穩期。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各家造車新勢力充電樁、線下服務點的鋪設漸成規模,車輛運行漸趨成熟後,補貼收縮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的影響將會逐漸降低。

2019年,新造車勢力進入量產關鍵期,承諾產能與實際交付的差距、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收緊、頻頻爆出的負面新聞使造車新勢力在質疑中艱難前行。誰能把握住最後的市場窗口期?答案即將在不久之後揭曉。

數據來源:各品牌官網、車主之家、天眼查、微信公眾號《汽車銷量排行》《汽車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