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風雲丨我愛我家“扛雷”前行,謝勇對賭險勝

年報風雲丨我愛我家“扛雷”前行,謝勇對賭險勝

接連兩次對賭業績踩線之後,45億元天價商譽,成為了壓在我愛我家投資者心裡最大的石頭。

近日,我愛我家2018年報發佈,7倍的營收及10倍的歸屬淨利增長十分亮眼。

如此數據實際是由“借殼”完成後並表而來,公司真正的財務狀況,並不能讓人高枕無憂。

01

天量商譽再次涉險過關

2017年昆百大A鯨吞我愛我家一事,賺足了眼球。

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總資產由60億元左右增至約170億元,營業收入從20億元左右增至近百億元,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蛇吞象行為。我愛我家也戴上了A股“房產中介第一股”的光環。

隱憂隨之而來。

公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愛我家淨資產為7.27億元,按收益評估法估值則高達65.78億元,增值率超8倍。

以最終交易方案計算,上市公司會同步增加45億元商譽。這一數字接近我愛我家2018年歸屬淨利潤的8倍,是總資產的四分之一。

商譽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對賭協議的簽訂,此次交易也不例外。

雙方約定,2017年至2019年,上市公司累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及募集配套資金影響後歸母淨利潤不得少於5億元、11億元和18億元,每年理論上需要實現的數字為5億元、6億元、7億元。而我愛我家2016年淨利潤為3.2億元。

如果不能夠達到目標,除了對原股東的補償之外,商譽也需要進行減值,直接影響當期淨利潤。為此,投資者們對公司的盈利情況十分敏感,45億元的天價數字,足以給公司以沉重打擊。

風雲地產界注意到,已經過去的2017年、2018年,我愛我家分別實現淨利潤5.06億元、6.5億元,堪堪達標。

兩次涉險過關對應天價商譽,唯有等到對賭的最後一年成功闖關,投資者們才能放下心來。

年報發佈後的兩個交易日,我愛我家股價合計下跌4.76%;上一財年,即2018年4月26日公佈業績承諾完成情況後,公司股價也很快進入下行渠道。

02

“行業龍頭”屢遭質疑

中原、21世紀不動產、房天下……地產中介江湖中,能夠數得上號的公司不算多,鏈家、我愛我家算是國人熟知的品牌。

我愛我家在年報中將自己定位為“行業龍頭”。只不過,“龍頭”與“龍頭”之間的差距,也可以很大。

4年前,融創中國的增資公告顯示,鏈家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155億元;中原集團2018年佣金收入亦達到189億港元。

2018年,我愛我家的核心業務——經紀業務營收為54.85億元,同比僅增長6.75%。

我愛我家的營收數據還曾遭到《證券市場紅週刊》旗下“紅刊財經”的質疑。

其發佈文章稱,2018年上半年,我愛我家實現營業收入53.29億元,以國內服務行業6%的增值稅率計算,含稅營收應為56.39億元,與此同時,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1.43億元,考慮到預收款同比減少0.67億元、應收賬款同比增加2.69億元,推測出與現金流對應的含稅收入應為54.79億元,這與前述計算的含稅營收相差1.6億元。

風雲地產界以同樣方式計算我愛我家2018年營業收入,依舊存在5億元左右的差額。

“紅刊財經”文章認為,在我愛我家有著對賭壓力的情況下,“如此多的營收存在虛增的嫌疑,不能排除淨利潤數據也有虛增的可能”。

2018年初,我愛我家還試圖以1.43億元收購昆明百大集團野鴨湖房地產(下稱“野鴨湖”地產)40%股份。

這部分股權持有方華夏西部的實控人恰為我愛我家董事長謝勇,再加上此次收購溢價高達11倍,公司很快收到了雲南省證監局及深交所的雙重問詢,直指關聯交易、價格是否公允等問題。

多方質疑下,該交易最終告吹。

2018年8月,自稱因競爭對手老闆一個電話被迫辭職的我愛我家原副總裁胡景暉,曾有這樣的評價:“上市有上市的好處,但不好的地方是容易被資本所綁架”。

資本裹挾下的我愛我家,上市之後公佈的第一份年報尚且差強人意,但想要更好地打消投資者的疑慮,還有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