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的小而精,浙大的大而全,哪種教育模式更好?

用戶951997351737


坦率地說,中科大的“小而精”,浙江大學的“大而全”,無論小還是大,都不是學校發展追求的目標。

規模上的小和大,是由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現實因素所決定的。無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是浙江大學,其追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強學科實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是想做大的。但這種做大不應該是以盲目擴招,犧牲學科精度為代價。而是要穩紮穩打,做好一個學科,再向另一個學科進發。再者,從辦學規模來說,真要條件允許,中國科大也不排除會合並其他院校。但地處合肥,周圍實在沒有實力能與之匹敵,可供合併重組的對象,自然不得不選擇走特色化、小型化的路子。

當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年堅持不擴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其學科設置以數理化基礎學科為主,著重發展前沿先進技術,旨在培養頂尖科技人才。無論是基礎學科還是前沿先進技術,註定只能是由少數人來從事,所以確實沒必要,刻意增加學科數量,擴大辦學規模。



浙江大學則不然,浙江大學是一所百年名校,自誕生之日起,就以文理兼容,多學科共同發展為特色。事實上,九十年代院校合併,也不過是,把上世紀50年代院系重組中,從老浙江大學拆出的學院,重新收了回來。

浙江省是沿海發達省份,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區位優勢明顯。因此,浙江大學才有條件進行全面的學科佈局,加之一代代浙大人的銳意進取,才能發展成為不僅僅是大而全,更是大而強的浙江大學。從本科教育的角度來看,浙江大學的模式無疑是更好的,多學科交叉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浙江大學之所以不同於川大、吉大和山大,就在於其不僅僅是規模大,學科全,更在於其辦學實力確實強悍,是“大而強”的典範。

從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來看,浙江大學這種辦學模式應該屬於國內名校的主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屬於一種特色教育,更適合理工科方面的偏才或者說天才。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本科教育在浙江大學綜合性大學完成應該會更好一些。


上庠


我是用人單位的,也曾經是一名大學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看到大學名稱上,有“水利電力大學”、“測繪學院”、“水運工程學院”、“冶金鋼鐵學院”、“紡織大學”、“船舶工程大學”、“建築材料學院”、“醫科大學”……,等等,僅僅從學校名字上就能知道這個學校所屬行業,學什麼的,將來幹什麼,目標明確,專業特色明顯。

從專業設置上來看,在本科層次,僅機械行業專業裡就有“機械設計”、“機械加工工藝與製造”、液壓傳動與控制、焊接……等等比較細的專業名稱。不同專業,在課程設計和實習等方面都有側重。畢業後,到單位工作,上手很快。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教育部搞改革後,大學紛紛合併、改名,行業大學大都移交給了地方,少數知名的大學由教育部與所在地省共建。大學瘋狂擴張、擴招,一些大學紛紛合併另一些差一個層次、甚至幾個層次的學校、甚至技校,統統變成了“某某大學”、“某某科技大學”,大學名字越來越大,學校越辦越綜合,已經看不出大學自己的特色。在本科專業設置上,簡單照搬美國“寬口徑”教育模式,液壓、焊接等等這些專業都沒有了,用人單位感覺現在的大學生不如以前好用了。尤其是研究院所及大型企業,他們往往專業分的比較細,這種寬口徑出來的學生,不如以前經過專業重點培養的學生好用了。中國大學教育越來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慢慢地,中國就只有教育部一所大學,乾脆,把全國所有高等教育都合併得了,大學名字我都替他想好了,就叫“中國大學”,絕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綜合的大學!

大學,終歸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的,需要與用人單位做好專業上的對接。美國以寬口徑、綜合性的大學教育為主,可也不是完全沒有小而精的特色大學,比如,麻省理工學院一直都只叫“學院”,人家幾百年都是世界頂尖也不去追求“綜合”、沒有改成“麻省大學”吧?!再者,美國搞大學寬口徑培養,也是基於美國的國情的。在美國,通用、波音……,企業自身的科研與再教育、再培養的能力非常強,寬口徑培養的學生到用人單位後、企業自身一般都有很強的再培養能力。但我國國情不同,企業主要是以使用人才為主,很少有能再培養的研究、培養能力,簡單照搬也並不符合我國國情。


老蕭看世界


中科大的小而精

中科大從1958年建校至今,沒有合併也沒擴招,中科大常數,即每年本科生招生規模維持在1800人左右。

按學科評估實力來看,中科大是中國最好的小而精大學,而且不僅是小而精,更是小而強。2018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科大六個基礎學科領域(數理化天地生)均為A級,在國內近3000所高校中僅此一家。特別是中科大近幾年在量子信息領域,擁有世界頂尖級科研隊伍(量子信息的夢之隊),郭光燦、杜江峰、潘建偉多次在該領域刷新世界紀錄,領跑世界範圍內的量子信息研究。

此外,中科大也是一直奉行精英教育理念,不得不說中科大少年班,可謂是牛人云集:截至2014年12月,歷經36年少年班共招收1261人,畢業1070人。這36年走出202位教授,其中106人美國任教且擔任終身教職序列或終身教職助理教授以上。2012年,駱利群(81少)、莊小威(87少)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同時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浙大的大而全

相比中科大,浙江大學經過多次院校合併,整合了大量優勢資源,學科類別更齊全,學科佈局也更為合理,涉及經管、人類、數理、農業、醫藥等多領域。浙大之大既在於學科之大,又在於學科實力之強大,可以說浙大是大而強,不僅僅是大而全,這也是浙大勝過川大、山大,吉大這些高校的地方。

<strong>

迴歸問題

中科大和浙大雖然走的不同的路子,但目前都已經發展成國內頂尖、世界知名大學。浙大素有東方的劍橋之稱,中科大也是中國的加州理工,兩所學校各有特點,非得論個高低,也是難分伯仲。

非要說哪種教育模式更好

,還得分開來看。從一流學科發展來講,包括一流科研人才的培養、一流成果的產出等方面,中科大教育模式更好;從一流大學建設來講,個人覺得中科大在醫學、農林等領域缺乏必要的佈局,不能和浙江大學相比。

總之,兩所學校都是非常優秀,實力強悍,是廣大學子治學深造的理想學府。


風清揚-逍遙子


不能單純的說好說壞。

一個大學的發展,既要服務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又要服務社會,還要考慮地理位置。浙大有著比較深厚的歷史底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承擔不同的歷史重任。

浙大建校早,浙江又臨海,在歷史上更容易接觸到外來文化,很長時期內名家雲集。所以奠定了浙大大而全的基礎。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創新,尤其在一些尖端領域。所以,小而精成為在尖端領域進行重大突破的關鍵。

浙大的大而全和中科的小而精好比錐子的後半部和前半部。進行重點突破需要強有力的支撐。兩者各有千秋。


觀政工部


中科大搞不過浙大的,浙大有農學這張王牌!你中科大的數理化是比我強,但我浙大有農學,你沒有農學,你奈我何?你中科大怕農學專業招生困難,畢業困難,我浙大不怕!農學專業招的學生分數雖然低,但我把他們整到提前批,嘿嘿,你奈我何?正面剛不過不要緊,我就是田忌賽馬,搞差異化競爭,什麼學科沒人搞我就搞什麼,反正數起A+學科來一樣算數量。98年合併浙農大的決策太英明瞭,現在我就靠農業撐著,你奈我何?


shuatovg


折漿大學把腫大當強大,整天不幹實事搞大學排名刷存在感的拉大(垃圾大學)!整天吹牛逼,吹起牛逼來不知恥不要臉敢排自己為小三,合併了幾所不入流的學校後就井底觀天不知天高地厚!被國人稱之為折大郎或折大吹!折大郎醫學五流,其它學科三流,唯獨吹牛逼一流!


老廣144065542


浙江大學。是全國,最好。的大學。


65年4月蛇郭保群


中科大國人不認可,只有美國人抬高中科大,因為對美國人有利益,中科大,大半留學生不回,為美國培養人才,欺負中國人,朋友們現在知道美國人把中科大在世界排得很靠前,在國內進不了前十


歲月人生武漢


上世紀九十年代,都認為大而全大學好,典型代表有:吉大,川大,山大,浙大,武大,華科。紛紛合併很多學校,搞綜合性大學,在國內武書連,校友會排名榜上很靠前。

可近幾年辦的大學,都追求小而精,典型代表有;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西湖大學。經過這近二十年發展,大家認為大而全大學並不能培養人才,反而較認可小而精辦學模式。

所以小而精辦學模式更被認可,有專家認為:中科大的辦學模式是中國辦大學的方向標,在全國首創研究生院,現在基本在全國推廣,現小而精模式也受人們尊重。


用戶951997351737


科大隻是相對國內很多高校的虛胖顯得小,浙大雖然大而全,但有些專業一樣是國內頂尖的、也是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