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比,怎麼樣?

小劇彌


這個就要看這兩個朝代的皇帝是如何比較了,是比他們在位時期的敬業精神,還是說比他們治國的方式那個更好一些。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這兩朝的皇帝在敬業方面的問題:

從明朝開始朱元璋剛剛成為皇帝的時候,可以說相當的敬業,同時為了保證自己的朝代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所以在當時以各種理由收拾了一大批跟隨他一起創業的老兄弟們。

除此之外朱棣雖說奪了自家侄子的皇位,但是卻比以前更加的努力,因為怕別人也這樣幹,同時也把自己的侄子沒有弄好的削藩工作給解決了,但是隻是解決了他們叛亂的問題,卻沒有解決未來這些宗室弟子人員太多的會吃空國家的問題。

本來明朝的前期這些皇帝的作為還是比較敬業的,忠心於自己的崗位,可自從朱厚照開始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根線不太對了,也可能是基因裡的隱藏屬性暴發了出來,反正就是不好好當皇帝,不是想著當什麼大將軍,就是打算安心當一個木匠,可以說把這些皇帝扔到一個合適的崗位上,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專業,只可惜自己的主業給忘光了。

但是在權力這一方面明朝卻是比清朝好的多,不管這些皇帝們不幹活也好,還是說天天去當木匠也好,權力永遠還是集中在皇帝的手中,那些大臣和太監們聽起來天天和皇帝幹仗,但是也只是口頭上相互開罵而已,真要有不長眼的打算動手很可能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

而在敬業這方面清朝就作的比較好,每一代的皇帝都是很專心的當著自己的皇帝,但凡有一個想要奪權的,瞬間這些皇帝就讓你明白黃河水為什麼這麼葷。

也不知道這些朝代的皇帝是不是到了後期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基因方面的變更,反正到了乾隆以後,這些皇帝就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愛好,比如乾隆就相當的愛好下江南,可能和夏雨荷在江南有關吧。

當然也有可能是宮中的妃子們全部都是那麼一種打扮,再加上各種的禮儀讓這些妃子們看起來相當的死板,所以皇帝就打算找點新鮮感,可以說自從乾隆以後的大清皇帝都天天想著微服私訪,主要是能上大街看美女。

所以相對之下兩個朝代的皇帝前期都比較敬業,而後期一個比一個奇葩,各種的愛好都冒了出來,只能說明朝與清朝的皇帝屬於半斤八兩。

再然後我們來說一下治國的方式:

明朝自從朱元璋開始就實行了一套相對穩定的治國方式,那就是大臣們與皇帝之間可以很友好的共同管理國家。

當然了這個友好是指他們不會在朝堂上打起來,很多時候皇帝都不是一言堂,自己下的命令大多數要被朝臣們仔細分析後才會發佈,但凡皇帝有哪點不對的,這些朝臣們是一點也不含糊,說不給面子那就是不給面子。

這種管理方式看起來效率方面可能存在問題,但是在容錯率上面卻有很好的保證,也就是說不會在大的方向出現問題,最多就是一些小問題上的爭持。

畢竟明朝的時候是許多大臣們一起作下的決定,人多了自然想法也多,把所有能想到的不足之處都可以想出來,唯一的缺點就是效率慢。

而清朝就不太一樣了,可以說清朝一直都是皇帝的一言堂,朝臣們只是有出主意的權力,但是聽不聽就要看皇帝了,有聰明的臣子說不定可以改變皇帝的想法,但是成功率不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事情從皇帝發出命令到執行可以說都是處於很高的速度,畢竟臣子們再反對也沒用。

但是這個一言堂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一個人的腦子是很有限的,並且在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很多事都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如果皇帝的這個處理結果是對的還好,如果是錯 的,那造成的損失將不可估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皇帝只是無心的一個決定,但是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朝代幾百年無法進步與提高。

並且這個壞處在皇帝的大權旁落的時候,幾乎就等於整個朝代已經毀掉了,畢竟臣子們已經習慣了只有一個人發號施令,現在突然間皇帝沒有權力了,哪這個皇帝或這個朝代還有什麼用。

可以說明朝輸在一群人的眼光上都不怎麼樣上面了,而清朝就是單純的輸在了一個人的眼光不足上了。

所以說清朝皇帝與明朝的皇帝相比起來都是半斤八兩,但是明朝的皇帝可以聽取朝臣的意見,還是有機會改過來的,但是清朝的皇帝就可能直接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葬送了自己的國家。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先聊到這裡了,小夥伴們記的點關注啊。


虎頭山小妖


有的人喜歡清朝,有的人崇拜明朝,因此總有人習慣拿清朝的皇帝和明朝的皇帝對比,但殊不知,明朝的史料很多都是清朝的史官撰寫的。

我不是清朝黑,我用客觀的立場來對比一下兩朝的皇帝:

1.制度角度:明朝的制度下皇帝可以不用理朝政,因此沒有皇帝的制度,國家照樣運轉的來。而清朝的皇帝離開朝政,國家機器就會停止。

所以,我們感覺明朝的皇帝好像都不務正業,清朝的皇帝都勤於朝政。

2.朝代滅亡:清朝的滅亡的原因是朝廷制度的不靈,滿人統治的核心觀與漢人的統治階級思維相背,簡單的說就是漢族官僚集團的反叛。明朝滅亡的原因是財政的崩潰,這是核心制度的崩潰,末代皇帝對於政治嗅覺不靈敏,朝政手段不靈魂。

所以說,皇帝是很勤快,但是政策卻昏庸,不利於國家。

3.歷史因素:在封建社會,一個王朝代替了另一個王朝,總會抹黑前一個朝代來獲取百姓和士大夫階層的信任,這是中國歷史的特色,也是傳統。包括被抹黑的:帝辛、楊廣等。

因此,我們從清朝的史書記載來看,明朝就是一批昏庸無能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


明朝

反觀明朝時期,內閣制的出現是極大的促進了中國政治制度的一種進步,皇帝的權力雖然受到有效的限制,但也有效的保證了權力核心的運行。

先說明朝的滅亡:是由於代表商人階級的東林黨反對加稅,國家的財政又陷入危機,魏忠賢拼命收稅以保持國家財政問題,而崇禎一上來就把魏忠賢給砍了,這明顯表示崇禎對於政治危機把控不足,由此可見,不是說皇帝越勤快,國家越強大。

清朝

再看清朝,在中後期時對邊疆民族的統治比明朝好以外,各方面不會比明朝好,愚昧的皇室反對西方科技的引進,導致科學技術落後西方一大截。清朝皇帝雖然勤奮,但卻執行一堆政策導致國力倒退,因此清朝的皇帝只能打個五分。乾隆後面的那些皇帝更是一個不如一個,後期的皇帝可以說是不能順應歷史走向的庸輩。

再說清朝滅亡:滿清貴族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統治百姓的手段,其他方面也不怎麼行。而有能力改革的慈禧卻整天在排除防備著那些想改革的地主精英們,等她明白改革的重要性時,整個地主階級已經和統治階層離心向背了。搞笑的是在她死後那些滿清貴族又排斥起了地主階層,清朝滅亡也就是指日可待了,真是自作孽。

我不是明粉也不是清黑,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可在評論區留言與我相同討論。


摯潷畫畫紅塵


清朝皇帝的政治水平不如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不上朝的大有人在,不喜歡安坐廟堂的更是一大堆!

拋開建文、洪熙、泰昌三位短命皇帝不論,明朝剩下的皇帝,被人架空的卻幾乎沒有。

也只有弘治、萬曆和崇禎三位皇帝,迫於朝臣之勢,處於半架空狀態!

可也不至於皇權旁落!



而滿清的皇帝,拋開沒入關的皇帝,和短命的皇帝。剩下的被人架空的至少有兩位,同治和光緒。

而處於半架空狀態的從乾隆以後幾乎都是!

皇權旁落,皇帝想收都收不回來!

由此可見,滿清皇帝政治水平欠佳!



但是論從政的態度,滿清皇帝比明朝皇帝強多了。

明朝皇帝可能是政治水平高,通常不太喜歡按常理出牌,更不尊禮法的約束。

君子如風,百姓如草,風行草偃!可以說明朝皇帝沒有起到表率作用。


瀟湘夜雨l


今天咱們聊聊明清皇帝功過,逐一選擇對比,明代選十二帝(明代選取除建文洪熙景泰泰昌之外的十二個皇帝),清代十二帝全部上陣。

明太祖(洪武)VS清太祖(天命)明太祖朱元璋英明神武,白手起家,內定中原,外逐蒙元,恢復中華,創建大明制度,奠定了大明兩百多年的基業,稱其千古一帝毫不為過;清太祖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建立後金,薩爾滸一戰擊敗明軍,之後連續攻下明軍在遼東大部分據點,割據遼東,最終兵敗寧遠。綜合比拼明太祖無論功績還是歷史地位完爆清太祖。

明成祖(明太宗永樂)VS清太宗(崇德)明成祖朱棣,原為燕王,後經靖難之役奪取侄子建文帝皇位,在位期間修永樂大典,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五次親征蒙古,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帝王當中堪稱一流,在位期間明朝國力雄厚稱為永樂盛世;清太宗皇太極,在位期間於瀋陽改國號為大清,任用漢族官僚改革體制,征服朝鮮,並在松錦大戰中擊敗明軍瓦解了明朝寧錦防線,多次繞過山海關入圍京師,但終其一生未能入主中原。綜合對比,明成祖完勝清太宗。

明宣宗(宣德)VS清世祖(順治)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武有英國公張輔,人才濟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清世祖福臨為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年間民族矛盾尖銳,在位期間前期被攝政王多爾袞控制,後期受制於孝莊實為傀儡。綜合對比:明宣宗勝出。

明英宗(正統.天順)VS清聖祖(康熙)

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寵信宦官王振,最終於正統十四年釀成土木堡之變,被瓦刺俘虜,導致明朝國勢開始走下坡路,後經奪門之變復位改年號天順處死於謙,晚年任用賢明,但於明朝國勢已經無補;清聖祖玄燁,八歲即位,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定準格爾,擊敗沙俄,武功赫赫,有清一代無人能比,清朝國勢達到頂峰,開啟康乾盛世。綜合對比:清聖祖完爆明英宗。

明憲宗(成化)VS清世宗(雍正)明憲宗朱見深即位之後平定於謙冤案並給明代宗上諡號,但在位期間寵信宦官設立西廠、皇莊政治腐敗,失誤很多,個人生活方面寵愛比他大十幾歲的萬貴妃但一生專情;清世宗胤禛一生勤政,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為乾隆年間的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綜合比拼:清世宗完勝明憲宗。

明孝宗(弘治)VS清高宗(乾隆)明孝宗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言路大開,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歷史評價極高,感情方面是中國帝王當中絕無僅有的一生一世愛一人的典範,一輩子就鍾情一位皇后;清高宗弘曆,自號十全老人,好大喜功,清朝康乾盛世最後一代皇帝,晚年生活奢靡,吏治腐敗出現了和珅這樣的鉅貪,盲目自大閉關鎖國政策達到頂峰,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為清朝危機埋下伏筆。知名度清高宗勝,治國能力明孝宗勝,人品方面明孝宗完勝綜合對比:明孝宗勝。

明武宗(正德)VS清仁宗(嘉慶)明武宗朱厚照中國歷史上最具個性色彩的帝王,和他的父親朱佑樘相比完全是另一個極端,他個性聰明,處事果斷,但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對明朝中期國力衰微負有很大的責任,在位期間遭遇鍋藩王叛亂、農民起義,蒙古寇邊等多次危機,但均順利化解,傳統歷史評價很差,但今年有所改觀;清仁宗顒琰生性平和,掌權後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力度不大效果也不明顯,在位期間清朝國勢處於下滑趨勢,還爆發了白蓮教大起義重創了清朝的統治,在關鍵時期為難起到扭轉作用,屬於典型的庸君。綜合對比:明武宗、清仁宗都處在明清兩朝國勢的關鍵時期,都沒有擔起應有的責任振興王朝,對比結果—平局。

明世宗(嘉靖)VS清宣宗(道光)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早期英明決斷,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中後期迷戀道教發生了“壬寅宮變“險些死於宮女之手,國勢衰微,蒙古入圍京師史稱”庚戌之變”,寵信奸臣嚴嵩,二十多年不上朝,開創了明朝皇帝不上朝的先例,但大權從未旁落,帝王權術登峰造極;清宣宗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慘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旻寧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振興王朝的措施,錯過了最佳的學習追趕時機,中國在其手中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綜合對比:明世宗勝出。

明穆宗(隆慶)VS清文宗(咸豐)明穆宗朱載垕在位期間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但生性好色,導致身體虧空最終英年早逝。清文宗奕詝在位期間爆發捻軍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等起義重創清朝統治,但奕詝不思進取,在對外戰爭中也屢遭敗績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被沙俄割佔,咸豐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逃到承德避暑山莊縱情酒色最終身亡是後半個世紀慈禧禍國的直接原因。綜合對比明穆宗完勝清文宗。

明神宗(萬曆)VS清穆宗(同治)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幼年繼位早期依靠張居正改革使得明朝出現中興局面,但中後期廢除張居正改革並長期怠政,在位期間主持萬曆三大徵並全部獲勝,但國本案薩爾滸之敗功敗垂成造成後金尾大不掉之勢故有明亡於萬曆之說;清穆宗載淳,生性放蕩出入煙花柳巷,致使自己早亡,在位期間雖有洋務運動稱同治中興,但其作為慈禧親兒子早亡致使唯一在清朝後期能制約慈禧禍國的因素缺失,可謂清亡之關鍵人物。綜合對比:明神宗完勝。

明熹宗(天啟)VS清德宗(光緒)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歷史上著名的木匠天子,在位期間寵信宦官魏忠賢,打擊東林黨,雖然明史對其評價極低,但寧遠、寧錦大捷均在天啟年間,重用孫承宗、毛文龍等將領,遼東局勢在天啟年間扭轉了萬曆末年的頹勢逐漸穩定下來;清德宗載湉素有大志,一心想要振興清朝,但終生受制於慈禧,在位期間遭遇甲午戰爭失敗八國聯軍侵華,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期間曾發動百日維新欲挽救清朝但隨即被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軟禁終生,是個典型的悲劇傀儡皇帝。綜合對比:明熹宗勝。

明思宗(崇禎)VS清廢帝(宣統)明思宗朱由檢以信王入大統,在位期間打擊天啟朝閹黨勢力重用文官集團,生活節儉勤政憂心於國事,但生性多疑期間任用袁崇煥督師遼東致使毛文龍被殺後滿清入圍京師袁崇煥伏法,遼東局勢大壞,對下屬各種猜忌還致使孫傳庭、盧象升等名將身死,漢奸洪承疇降清,最終被闖軍攻陷京師在煤山自縊殉國,雖帝王之才平庸但氣節可嘉;清廢帝溥儀幼年登基不久退位,終身為恢復帝位不惜代價甚至出賣國家民族利益充當日本人走狗,日本投降後被俘解放後被勞改。綜合對比:明思宗完勝清宣統帝


瓦當歷史


如果清朝人編的《明史》摻水摻的不多的話,那清朝的皇帝單從敬業程度上總體來說是完爆明朝的皇帝的。下面我先根據歷史的記載簡單介紹一下明朝的皇帝。


太祖朱元璋,一個放牛娃實現屌絲逆襲,堪稱勵志,這個不必多說,沒得黑。惠帝朱允炆,被自己的叔叔奪了位,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但也算是個有想法,有作為的皇帝。成祖朱棣和他老爹一樣也是個猛人,除了心狠手辣點,算得上一個明君。仁宗朱高熾除了人胖了一點,也算的上一個仁君。宣宗也繼承他老爹的性格,所以有了有名的“仁宣之治”。

而這之後的皇帝,好像就基因突變了。朱祁鎮一個徹徹底底的草包,要不是手下有于謙這樣的猛人,北京城就再次成了蒙古人的牧場。朱祁鈺在哥哥“北狩”期間也沒有太大作為,哥哥回來後,又心眼子玩不過他,最後被奪位。這哥倆可把大明折騰的夠嗆,兄弟鬩牆,同室操戈玩的不亦樂乎。憲宗朱見深小時候被老爹和叔叔坑的太慘,長大後有心理陰影所以沒敢太折騰,老老實實當了幾年皇帝,也算說的過去。可人一老,又不知怎的人老心不老,開始寵信宦官,聲色犬馬起來,似乎在彌補當年自己失去的東西。




孝宗朱祐樘,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本來一個見不得光的野孩子,偷偷摸摸長大,即位後也深知民間疾苦,進而努力了一把,折騰個“弘治中興”出來。可老爹再努力,架不住兒子敗家,武宗朱厚照就玩起了“豹房”,敲起了寡婦門,沒事還愛御駕親征。論起乾的荒唐事,沒人比他更在行。關鍵還沒人敢管他,結果他遠房的寧王叔叔就看不慣這小子,起兵造反了。世宗朱厚熜一個撿來的皇帝,卻不知道珍惜,而且夢想更遠大,想得道成仙。整天就知道拿宮女的“大姨媽”煉丹,結果把最逆來順受的宮女都給整起義了。差點死在自己枕邊人的手裡,這也算滑天下之大稽了。



穆宗朱載垕由於長期不受老爹待見,年輕時日子過得比較緊巴,當了皇帝后也就不知道有錢怎麼花,因而把嘉靖留下的爛攤子也還收拾的像模像樣。神宗朱翊鈞除了把手下的猛人張居正玩死之外,就是長期的不上班了。明朝滅亡的種子自此就深種發芽了。光宗朱常洛,也是愛嗑藥的皇帝,結果皇帝沒當幾天就嗝屁了。熹宗朱由校一個天才木匠,打個傢俱啥的,也算一代宗師。和宋徽宗一樣當啥都行就是別當皇帝。思宗朱由檢,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皇帝,啥都想幹好,可往往幹啥啥砸,最終落得個君王死社稷的悲壯結局。



而對比一下清朝的皇帝,雖說清朝是異族統治。但這些皇帝總體來說沒有幾個昏君。皇太極算得上清朝的開國君主,而開國君主沒有幾個不是手眼通天的人。而後順治繼位,他是一個心腸不錯的皇帝,也算勤政愛民,後來民間傳說出家了。康熙,康乾盛世的締造者,史詩級的一生,波瀾壯闊,勤政愛民是他給歷史留下的標籤。雍正據說是活活累死的,為了讓自己得之不易的皇位坐穩,可以說是夙興夜寐了。


乾隆一個極其有才華的自戀狂,下個江南,發個彈幕,勾搭個美女是他最喜歡的生活,不過也正是他造就了封建王朝最後的輝煌。嘉慶一輩子活在乾隆的陰影下,當了皇帝后也是唯唯諾諾,但於國於民也是踏踏實實幹事情,不敢學自己老爹沒事給自己放假,去遊山玩水。道光一個命苦的孩子,歷朝歷代“天朝上國”的美夢從他這裡驚醒,沒辦法只能埋頭苦幹,連龍袍都打補丁。咸豐由於自己老爹的時候留給自己的家底子就不厚了,一時也直不起腰。而後面的同治、光緒和溥儀都是一些醬油角色了,他們的皇帝身份也就是徒有其名了,所以不值得去品評了。


雖然明清兩朝的皇帝我用瞎胡鬧的方式說了一通,但總得講明朝的皇帝更有說頭,因為他們都太有個性了,太能折騰了。而清朝的皇帝除了康熙、乾隆比較出挑,其他的人大都本本分分,在皇帝的位子上任勞任怨,找不出特點來,總體來說不平庸但平凡。


好史不死


如果單以勤政作為標準來說,那清朝皇帝可是剛剛的,明朝皇帝是沒法比。


但遺憾的是,對於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掌握著億萬人生死和國家興亡的皇帝來說,勤政其實代表不了什麼。

甚至來說,勤政可能會導致國家的滅亡。

崇禎就是個例子。當然這裡說的是滿清,勤政是個好的加分項,但你沒有能力,光勤政又有什麼用呢?


就像學生,有的人也沒見他怎麼看過書,但成績就是好,而有些人整天一天到晚的看書學習,結果成績還是不好,怎麼解釋?

也就是說雖然勤政,但不能治理好國家,甚至危害國家,那還不如放權給大臣們了。

對皇帝一手抓權,大臣們都是傳聲筒的清朝來說,一個勤政卻無能的皇帝就是災難。

比如說嘉慶,同治,光緒,道光等人,庸庸碌碌無為,沒有身為君主的個人魅力和能力,所以一個大好國家也就隨著他們的治理而江河日下了。

從君主的個人能力來說,明朝無論是朱元璋這樣的開國之主還是朱棣這樣的使國家興盛的皇帝,其個人魅力和治國,治軍的能力都是相當強的,而清朝雖然一下有了三個稱祖的皇帝,但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其治國的能力都是一般的,他們也沒能去治理這個大國。而真正治理大國的聖祖康熙,其治國能力遠不如他的兒子雍正。

雍正的治國能力和個人魅力都是清朝頂尖的,但唯一不好打地方是他活的太短,不然就可以成為清朝的千古一帝了。

從君主的個人品德上來說,明仁宗,明孝宗的個人品德都是數一數二的,無論是其對待臣民的態度還是其自身對享樂的態度,清朝的皇帝都是沒法比的。


再說說國家滅亡時候的末帝把,崇禎大家都知道,沒什麼能力,瞎指揮,明朝的滅亡他是要佔很大一部分責任的,但他在國都被攻破的時候,殉國而死,其精神氣節值得表揚。

而清朝的末帝溥儀,雖然說他登基的時候還是個小孩,但長大之後可幹了不少了不得的事兒,如果有興趣,瞭解下康德皇帝和清和源氏的祖先就知道了,氣節是沒有了。


所以還是明朝略強吧。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到有人說,滿清皇帝還創造了現代海軍呢,其實我還想加一句,清朝皇帝還打過電話,騎過自行車呢,還知道打電話叫警察呢,要這樣比的話,明朝皇帝確實沒法比。

好吧,就說到這裡,我知道會有很多包衣什麼的看了不舒服,會稱我為“明粉”的,其實我還真不粉明,非要人違心的去誇清朝也不是不行,不過我就想問了,既然那麼強大,那麼沒有昏君全是聖君的皇帝在位,清朝怎麼就能對外屢戰屢敗,喪權辱國呢?


關河南望


錢穆先生評價清朝的政治制度:「有法術,無制度」。


清代皇帝對於官員的管理,可以說十分混亂。這種混亂,並不是某個人造成的,而是整個制度造成的。


比如清代皇帝發佈最高命令的手續,稱為「上諭」。上諭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明發上諭」,都是無關緊要的事,幾乎相當於今天新聞聯播一樣。一種叫做「寄信上諭」,直接由軍機處寄給接收命令的人,旁人無法得知,也無權查看。在清代,寄信上諭成了皇帝給官員下命令的主要手段。


問題在於,如果皇帝給了江蘇巡撫一篇上諭,是關於江蘇財政問題的,可是戶部尚書無權查看,兩江總督也無權查看,原本的公務成了皇帝和某官員之間的秘密,這就只能叫一種治理國家的法術了。


官員「上達天聽」,也是如此。舉個例子,清代的六部,每一個部設置滿尚書一人,漢尚書一人,滿侍郎兩人,漢侍郎兩人,一個部門要有六個正副長官,每個人都可以單獨給皇帝上書,皇帝也可以單獨給他下命令,六個人之間可以不通氣。


地方上也是如此,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還有皇帝特賜有密摺專奏權力的小官,都可以和皇帝「單線聯繫」。


如果說明代是皇帝兼任丞相,清代就是完全告別了丞相。皇帝利用一個個單線聯繫來治理國家,非常挑戰皇帝的個人能力。如果是治世,確實容易體現出皇帝的能力,可是長久來看,真的不是理想的政治。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章魚讀書」,和我一起,做更聰明的讀書人。在公眾號「章魚讀書」回覆「100本」,獲得每年精讀100本書的高效方法。


陳章魚


這是一場不算公平的對決,但是既然都站上了角鬥場,那就必須得過過招、亮亮相!

像朱元璋、朱棣這樣的甲方猛人,一般不會上場的;而康熙、努爾哈赤這樣的乙方大佬,彷彿也不太好意思出面

畢竟,都是各方最優秀、最有名氣的選手,無論誰勝誰負臉上都掛不住的

所以這場別開生面的PK就交給其他人吧!比如三分鐘就勾搭上禮儀小姐的朱厚照、對著鏡子一個勁兒臭美的弘曆、穿著補丁衣服吃著窩頭的同治、一心研究場地構造並掏出刨子的朱由校......

既然選手們都差不多登臺了,那就正式開始吧!


當比賽正式開始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雙方背景

參賽選手大致已經有了,但比賽還不能就這麼隨隨便便開始,總要有個開場儀式的!比如要有人介紹一下大賽背景啦、雙方實力啦、拿過什麼獎啦之類的

所以,還是有必要進行一次大賽前的這套流程

大明團隊的創始人朱元璋,地地道道的貧農,一人一狗打天下不僅僅存在於遊戲中,還存在於老朱的身上,但區別在於老朱連一條狗都沒有的,是完完全全靠自己的雙手,打下了這片天下

而他的優秀繼承者如朱棣,開創了一個更高的高度,無論是經濟、軍事、科技發展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比如派遣小弟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中國航海史上最大的壯舉

再如朱瞻基、朱佑樘,都是相當優秀的CEO,總的來說大明團隊人才濟濟

而清朝團隊,則由13副鎧甲起家的努爾哈赤建立,比貧農朱元璋要好的多,而後由公司元老多爾袞協助少主福臨完成天下一統,幹掉了大明

其後則是知名度極高的康熙、雍正,各有特色,能力也很強,算是知名度較高的

這兩支參賽隊伍,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政權,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政權,從門面上來看,不分伯仲,一如大賽前夕對於雙方勝負的評判一樣——各執一詞,針鋒相對

比賽正式開始,甲方參賽選手隆重登場

躍躍欲試的朱厚照早已迫不及待,雖然他並不優秀,腕兒也不夠大,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敢做!

這和他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關係,自即位之後便一個勁兒折騰的朱厚照,把能玩的都玩遍了,能折騰的也都折騰夠了,當然也把該完成的偉大夢想完成了!

人們只記得他在豹房之中尋歡作樂,卻不記得他在大漠中縱橫捭闔;因為他任用如劉瑾、錢寧、江彬之流的佞臣落下昏庸的評價,卻鮮有人知他遵守遊戲規則,從不亂殺忠良。所以,這是一個有血性、有個性的人,雖然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敢於做自己的人

還有痴迷於木匠活的朱由校,雖然他在位七年只知道做木匠活,而且親手造就了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利的太監九千歲,但他卻很有數,不僅明白用人的道理,而且很清晰權力制衡的重要性。所以天啟年間,朝廷之中雖然稍顯烏煙瘴氣,但國家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縱然自己沉迷於成為魯班傳人無法自拔,又有何妨呢?

大明團隊中,這兩個人算是最不靠譜的,但卻都有自己的一套,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個人物

乙方選手也已經迫不及待,開始登臺亮相

小心翼翼的同治皇帝登上舞臺,生怕刮花了自己打著補丁的衣服,原因很簡單,這套乞丐服造價可是相當昂貴的。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皇帝,同治皇帝把勤儉節約發揮到了極致——極致的奢侈

在他當權時期,大臣們紛紛效仿皇帝節儉,並以穿破衣爛衫為榮,以吃剩飯剩菜為傲,一時間導致市面上的綾羅綢緞紛紛滯銷,而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則成為搶手貨,而且價格不菲。

衣食住行上跟皇帝看齊的大臣們,不僅僅是跟風而已,更是為了自己的仕途。在當時,受到重用被委以重任的不是有能力的大臣,而是穿的最破、吃得最差的大臣,如此風氣實在讓人無言以對

然後就是風光滿面的十全老人乾隆,自以為坐擁天下之勢,開創盛世基業不說,還動輒南下迅遊,搞出些風流天子的韻事,大大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同時,卻也勞民傷財

再者就是大肆興起的文字獄,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便讓無數人頭落地,不知是為了大清的統治,還是說為了讓自己的文采能夠成為一流,所以才殺掉無數文人通過減少基數來提高自己的排名。可最終的結果卻是,作詩4萬首的乾隆,讓後人記住的只有他吃黃瓜蘸醬都能寫個詩,結果還寫得不是很咋地

其實PK的結果,已經不是很重要了。畢竟這是我個人給出的比賽安排,而結果自然也由我這個“主辦方”來操控的

明朝皇帝大多不夠勤政,也不夠正常。比如媽寶男朱見深、修仙達人朱厚熜、嗑藥狂人朱載垕、角色扮演狂魔朱祁鎮,都不是什麼正經的皇帝

可為何在這些看似不靠譜的人手中,明朝依然延續了276年呢?這就在於他們的格局、能力、水平!

反觀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大多十分努力,卻將大清帝國治理的......

所以,這場比賽的結果已經很清晰了,在我眼中明朝皇帝們,是完勝的!當然,是在我個人看來而已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這個問題有些尷尬啊。

要是都揀出來說,明朝由16個皇帝,清朝有12個,一對一都無法比較。

下面“靜Yes”就從明清的幾個不同階段進行一個橫向對比,分別選取開國、開拓、守成、中衰、中興以及末世,並分別從明清帝王中選取一名代表帝王進行比較:

1、開國之君:朱元璋VS努爾哈赤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文治武功在明清所有皇帝中都可堪第一。

從濠州起義到最後登上大一統皇位,朱元璋經歷了從和尚到皇帝的華麗轉身,在數十年的奮鬥中,朱元璋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等各大勢力,成功建立起地域遼闊的大明帝國。

在王朝的建設中,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將大一統制度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設立衛所制度,將廣大區域進行有效的駐軍統治,明朝在朱元璋時期,版圖達到最大。同時,朱元璋大力肅貪,使明朝的官場為之一振。

在對外關係上,明朝重新建立起了以明朝為中心的藩貢體系。

而清太祖努爾哈赤,從深山老林走出,以十三副鎧甲起兵,最終成為東北地區的重要力量。

努爾哈赤最大的功績是創立八旗制度,這是女真人中兵農合一的制度,並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

在努爾哈赤另一個功績時間建立後金,這是清朝的前身。在努爾哈赤有生之年,主要做兩件事,一是進攻明朝,打贏薩爾滸之戰,而是不斷征討漠南蒙古。

努爾哈赤和朱元璋一樣,也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但是努爾哈赤在開疆拓土和文治武功相比於朱元璋,還是差出很多的!

2、開拓之君:朱棣VS康熙

作為靠篡位上臺的天子,朱棣內心滿滿的放蕩不羈,表現在當上皇帝后做了很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修《永樂大典》;五次北伐蒙古;收復安南;設立奴兒干都司;設置哈密衛;設置承宣布政使司;發起鄭和下西洋等。

在文治上,朱棣創立內閣制度,成為明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之一。

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間,也做了很多大事:

除鰲拜掌權;平定三藩之亂;平定臺灣;兩次擊敗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收服喀爾喀蒙古、兩次御駕親征擊敗噶爾丹;驅逐準噶爾收復西藏等。

在文治上,康熙雖然起用漢臣,學習漢化,同時主動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但是在民間康熙不斷網羅文字獄,知識分子被大量打壓。

朱棣和康熙都是當朝的偉大皇帝,都為所在王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都被後世追封為“祖”。但是朱棣相比之下,康熙在開疆拓土方面,建樹要遠遠大於朱棣。

3、守成之君:朱瞻基VS乾隆

朱棣之後,明朝進入“仁宣之治”時代,大明的國力也達到巔峰。

由於朱高熾在位時間太短,因此重點突出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時代,繼續執行朱棣時代的內外政策,比如第七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以及第八次王景弘下西洋。

但是在對外政策上,朱瞻基時代開始大規模收縮,比如撤銷奴兒干都司,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在對蒙問題上繼續執行收縮政策。

文治方面,朱瞻基時代提升了內閣地位,同時為太監干政埋下了伏筆。

相比之下,乾隆皇帝的動作要大了很多。首先,乾隆收復了新疆,將遊離中原千年的西域重新歸入版圖,在西南方面,擊敗廓爾喀對西藏的入侵,維護了領土完整。

在文治方面,乾隆時期腐敗日趨嚴重,出現了和珅這樣的大貪官,同時大興文字獄,思想禁錮更為嚴重。

在守成方面,乾隆的動作要比朱瞻基要大,取得的效果也更為顯著。但是乾隆時期的腐敗比朱瞻基時代嚴重很多,總體上乾隆要更勝一籌。

4、中衰之君:朱祁鎮VS道光

朱祁鎮時代,1449年發生了撼動明朝根基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北方精銳被席捲一空,如果沒有于謙力挽狂瀾,明朝將提前進入南明小朝廷時代。

但是在明代宗朱祁鈺的主持下,明朝擊退瓦剌軍隊對北京的大舉進攻,穩住了局勢,並使瓦剌放回了朱祁鎮。

明朝在經歷瞭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國力沒有受到巨大損失。不過,明朝由此進入了衰落時代。

道光時期也是清朝的衰落時期,這一趨勢從乾隆後期開始一直蔓延到此,被稱為“嘉道中衰”。道光年間,爆發了鴉片戰爭,中國開始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

不過有一點,道光平定了新疆張格爾叛亂,有力維護了西北地區的穩定。

相比之下,明朝和清朝在面對衰落時不分伯仲。

5、中興之君:朱佑樘VS同治

明朝在朱佑樘出生時,已經進入了漫長的衰落時期,此時的朱佑樘成為明朝有名的中興之君。

明孝宗朱佑樘最大的功績,就是指揮明軍收復了哈密衛,再次將明朝勢力延伸到新疆境內。

在文治上,朱佑樘選賢用能,使明朝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振興。

而清朝就差出很遠了。同治時期出現了清朝的“同光中興”,但是把持大權的,是慈禧和慈安太后,慈安死後,慈禧成為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加上同治英年早逝,後來的光緒基本就是慈禧的傀儡。

在同治時期,清朝正在進行洋務運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清朝內部不穩,而且不斷遭受外來侵略,最重要的是內部官僚相互傾軋,因此清朝的中興可謂一塌糊塗。

相比之下,明朝要比清朝強太多。

6、亡國之君:崇禎VS溥儀

1644年,崇禎自縊煤山,所謂“君王死社稷”,崇禎在位17年,明朝在風雨飄搖中最終走到了盡頭。

崇禎皇帝有勇有謀,但是性格狹隘,最終導致君臣離心,無法避免覆亡的命運。最終選擇了自縊殉國的方式。

而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在登基時只有三歲,退位時只有六歲,完全就是傀儡的身份。由於中華民國沒有對清王室進行報復,因此溥儀得到了善終。

不過在清朝滅亡後,溥儀還參與了1917年張勳復辟,1932年偽滿洲國稱帝等一系列不得民心的事件,最終也導致溥儀名聲變差。

相比崇禎的壯烈,溥儀形象矮了很多。

明清皇帝,各有各的特色,不可能進行一個肯定的比較結果。不過相比之下,清朝皇帝總體來說還是要稍微在線一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最近網上似乎流行一個說法,叫做“清朝無昏君,明朝全昏君。”也不知是從哪裡得出的結論。說說我的觀點:

首先,勤政不是衡量一個皇帝做的是否合格的金標準。就像不能因為某學渣學習時間最長就把第一名頒給他,這是對學霸的侮辱。乾的好叫勵精圖治,幹得不好只能叫倒行逆施。就個人素質來說,清朝皇帝是文武雙修,歷朝第一,但這對於皇帝的職業訴求意義有限,只能保證身體康健,多幹兩年。

其次,一個成熟的王朝,不需要那麼多勵精圖治的皇帝。整個國家機器全依賴領導人事必躬親,宵衣旰食,工作狂朱元璋也消受不了,必不能持久。明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制度已經比較成熟,君主制完善,能臣眾多,皇帝在其中起的作用並沒有那麼舉足輕重,它是允許時不時冒出來些打醬油的存在的。明朝的皇帝愛玩愛鬧神經病的不少,有喜歡趁沒人出去塞外走走停停走走的,有沉迷白日飛昇的,有銼刀在手天下我有的,有瘋狂嗑藥的,他們能存在是制度造成的。萬曆嘉靖幾十年不上朝,國家機器照常運轉。而若在清朝,年貴妃死了雍正才敢罷朝一天好麼!

當然,除了與制度有關,還與社會環境有關。清朝為異族統治,比發展國勢更讓清朝皇帝們憂心忡忡的是——如何鎮壓和奴化這片土地的主要人群漢族。文字獄,滿漢不通婚種種高壓政策讓皇帝們顯得權力慾望旺盛而強勢,而明朝,皇上整年整年不上朝的時候,簡直是最接近老子型社會的時代了。

最後一條,清朝皇帝活著的時候心懷恐懼,樣樣都抓,不敢讓大臣說話,嘔心瀝血,煞費苦心編纂了《明史》,沒想到多少年後,清宮劇的崛起使一支新的洗白力量異軍突起,歷史塵埃中高踞龍座的猙獰面目竟突然可親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