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小米粥放小蘇打會讓粥熬的快並且粘稠度好,但是會不會破壞小米的營養成分呢?

梁寶明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熬小米粥放小蘇打肯定會讓粥更加粘稠,其次放了小蘇打或者鹼面的小米粥肯定會損失營養,而且損失的還不止一兩種。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應該怎麼熬小米粥呢?

1️⃣熬小米粥放小蘇打為什麼會更粘稠?

碳酸氫鈉 NaHCO₃,俗稱小蘇打。小蘇打屬於鹼性物質,熬粥的時候容易讓澱粉顆粒的糊化程度提高,這也是放了鹼或小蘇打之後熬粥比較粘稠的主要原因;

2️⃣熬粥放鹼會讓哪些營養受到損失?

在熬粥的穀物雜豆類食物中,都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鹼性環境對於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基本沒什麼影響,但是卻容易導致脂肪酸發生皂化反應,造成不飽和脂肪酸的損失;

對於B族維生素而言,酸性環境容易起到保護作用,而鹼性環境則會讓多數B族維生素損失慘重,最多也就保留點尼克酸,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熬玉米麵粥愛放鹼的原因,殊不知尼克酸是不容易缺乏的一種維生素,而熬粥食材中的維生素B1、B2、B6卻常常攝入不足。

3️⃣B族維生素缺乏會有什麼問題?

B族維生素是我們體內能量轉換過程中最重要的輔酶來源,如果缺乏則可能導致神經性皮炎、腳氣病、便秘、失眠、消化不良、口腔潰瘍、口角炎、舌炎、心慌氣短、水腫、嘔吐、傷口不易癒合、皮下出血、營養性貧血、鉅細胞性貧血、易於疲倦、體重減輕、肢體軟弱無力等,並且對預防三高不利。


其實,不放小蘇打也可以把粥熬的特別好喝,可以用砂煲或者電壓力鍋。

砂鍋和電壓力鍋熬粥,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做到持續加溫效果好、立體加熱,而不是隻有鍋底作為主要加熱部分。用電壓力鍋熬粥一定要控制好水的添加,因為水分蒸發少,所以添加的水比用鐵鍋熬粥要少放一些。電壓力鍋可以做到短時間加熱、隔絕空氣、適當增加促進澱粉糊化、提高抗氧化物保留率、減少廚房汙染。

營養科於仁文


小米,是我們最常見的雜糧之一,也是煮粥的好食材,不僅味甘鹹,有滋陰養血、健胃除溼、益腎補虛及安神的功效,常作為產婦的進補食材。特別是大西北的產婦,坐月子都用蕨麻和紅棗一起熬粥吃,這樣特別的滋補補血。

我們一般熬小米粥,確實不好熬熟透和沾稠出米油,如果想熬的好吃,真是需要一些小竅門的,我就愛喝小米粥,每次熬,都是煮開以後,關火加鍋蓋燜15分鐘左右,再次開火用中小火熬製,這樣經過燜和小火煮,很快的小米粥沾稠香濃出米油了,特別的好吃。

小時候,媽媽熬製小米粥和大米粥都加一些鹼面(就是小蘇打),因為老人認為水裡沒有鹼性,因為是山泉水熬製的,不易出米油和沾稠,就加一些鹼面,通常是一家人煮一大鍋白米粥,加2克鹼面,因為媽媽用筷子加一些,大約就2克了,這樣熬製出來的小米粥和白米粥都很沾稠出米油,通常是陳大米和小米才會加鹼面的,新大米很香濃很好煮,也易出米油和沾稠,不會加鹼面。

至於加小蘇打(好多地方叫做鹼面),常用來作為食品製作過程中的膨鬆劑,其實可以幫助消化,熬製小米粥加少許小蘇打就是起到蓬鬆好煮沾稠的效果,一般不會對身體有害,也不會破壞小米粥的太多營養,關鍵是不能多加,加多了會發澀和會發黃,影響口感和營養,現在的水質都含有鹼性,特別是我們新疆鹼性特別大,一般不用加了,都可以煮的小米粥很沾稠好吃。

我是頭條號天山可可,美食達人,擅長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新疆美食和風土人情,記得關注我喲!


天山可可


煮小米粥變粘變稠,是因為小米澱粉發生了糊化。

澱粉糊化,指的是生澱粉在水中經加熱後,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高,澱粉結晶區膠束結構逐漸被破壞、溶解、消失直至全部崩潰;

而澱粉粒則吸水膨脹,並形成單分子併為水所包圍而成為粘稠膠體溶液狀態的過程。

澱粉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澱粉粒的結構、溫度高低、水分含量等。

在鹼性條件下澱粉易於糊化, 加入小蘇打後,小蘇打在水溶液中呈鹼性,因而使澱粉糊化更快且粘稠度好[1]。

但是,會不會破壞小米的營養成分呢?

答案搶先看:

加入小蘇打後,會對小米粥的營養成分造成一定影響。

偶爾添加的話,這種影響對於我們來說意義不大。


【小米的營養成分】


小米中的營養成分如上表所示。

基本上囊括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各種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幾大營養素。


【小蘇打是否破壞小米粥營養成分?】

加入小蘇打後會對小米粥的營養成分造成一定影響。

因為小蘇打在水溶液中呈弱鹼性,而小米中的一些營養成分如維生素E、蛋白質等在鹼性的條件下不穩定,因而會有所損失。

且小蘇打受熱後轉變為碳酸鈉,可能與某些金屬離子發生反應,使其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但其實這種影響對於我們來說,意義不大。

且不說一些營養成分在小米本身中的含量就少,何況小米在淘洗、水煮的過程中已經造成一些營養成分的改變,如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蛋白質變性等。

因此:

即使不加入小蘇打,我們想通過單次食用小米粥來大量補充各種營養素,是不可能的。

但這也意味著煮粥的時候不可經常性地添加小蘇打,畢竟穀類食物是我們主要的能量來源。

在我國居民的膳食中,穀類食物提供了60~70%的熱能、約60%的蛋白質以及B族維生素等。

如果長期添加小蘇打,使粥裡面的營養物質受到破壞的話,長期以往,就對我們的營養不利了。


【總結】

雖然煮小米粥放小蘇打會讓粥熬的快並且粘稠度好,但不可經常性添加小蘇打,且添加量要適宜。

因為過多添加,會對小米粥的營養成分造成較大的破壞,而且易使成品產生鹼味,其安全性也存在隱患。


參考文獻

[1]闞建全.食品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6.113-124.

[2]小米的營養成分含量[EB/OL].http://yingyang.118cha.com/474.html.


超哥話食


會破壞。會破壞粥裡的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破壞嚴重。



很多人喜歡喝比較粘稠的小米粥,這種粘稠的狀態其實就是穀物中澱粉吸水膨脹、分裂溶解成均勻的糊狀,也就是米粒的糊化程度比較高。而小米和精製大米不同,含膳食纖維比較多,做粥時米粒中的澱粉糊化程度低,所以用小米做出的粥比較“清湯寡水”。

如果在粥裡放入一點小蘇打,會讓米粥的PH值偏鹼性,加速澱粉的糊化,小米粥就會粘稠比較好喝。但問題也就出現了,加入小蘇打後粥偏鹼性,會破壞小米中的維生素B1、B2、B12,小米粥的營養成分就打點折扣。長期吃精製米麵、喝加小蘇打的小米粥有維生素B1攝入不足的風險。不過只是偶爾喝一次也不會有什麼問題,B族維生素也可以從其它全穀物主食、蔬菜和肉類中獲得,就不必過於糾結小米粥中的維生素損失。

也不是所有的米粥都不適合放小蘇打,玉米、高粱就是個例外。玉米和高粱中的尼克酸與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結合,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長期以玉米作為主食的人易發生皮炎、舌炎、腸炎等賴皮病症狀。做玉米粥時如果加入少量的小蘇打,可使尼克酸遊離出來,被人體吸收。

其實這種加小蘇打、糊化度好的小米粥,最讓人擔心的是對糖尿病人控制血糖不利,過於粘稠的小米粥升糖速度比較快,沒有糖尿病的人喜歡喝粘稠的小米粥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想喝粘稠度高、還不想放小蘇打破壞B族維生素的小米粥,可以用開水下米做粥,熬出來的粥粘稠度也同樣好,開水熬粥還能把小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溶解出來一些,小米粥香氣十足,還沒有鹼味。另外做燕麥等其它全穀物粥也可以用開水熬粥,增加米粥的粘稠度,也非常好喝。

作者簡介:孫玉紅/中國營養學會註冊營養技師DTR/王興國營養特訓班第5期學員、第3期科普寫作班學員/頭條號:“小丁當育兒”作者


營養百事通


破壞是肯定的,主要關係到一些維生素,比如B族維生素,耐酸不耐鹼。在鹼性環境下容易被破壞掉。建議少放或者不放,當然偶爾吃是不要緊的。長期的肯定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