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網紅院長"退休,是他讓故宮"萌"起來

【2019年4月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七年的"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

故宮

2012年初,單霽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開始自己長達7年的故宮耕耘。其實在此之前,他已經擔任了十年的國家文物局局長,文物於他已經是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那時,他就與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合力,將佔用故宮13個院落的外單位遷出,其中還有國家文物局自己的下屬單位。為外遷單位找房子和資金,是一個不容易的事兒,但是他做到了。

就在最後一家單位搬走的第二年,單霽翔赴任故宮。其中周折他並不多提,只笑稱"人要多做好事,最後好處會落到自己頭上。"

讓故宮的古建、文物和觀眾更有尊嚴

在他接任時,故宮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長期以來開放區域只佔30%,186萬餘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庫房,觀眾雖然多,但八成都是沿著中軸線參觀,觀眾很累、乾貨很少,很難真正體會到故宮是個博物館。

故宮

故宮變成觀眾"到此一遊"的地方並不是他的初衷,他想"讓故宮的古建、文物和觀眾更有尊嚴"。於是,他巡視、發現、改進,踏破20餘雙布鞋,用腳步丈量這座歷經歲月洗刷的皇家宮殿。史稱600年只有兩個人走遍所有的房子:一個是單霽翔;一個是他的秘書周高亮。

一切都朝著"有尊嚴"的目標前進,直到如今卸任時,故宮開放面積達80%以上,8%的文物可以同時展出,更多人可以領略故宮的美並喜愛上故宮;宮裡增設古色古香的坐椅和樹凳,能供1萬多名觀眾同時休息,讓人們在動靜之間體味歷史的古韻。同時,用無害的LED光源點亮各個殿宇,從此告別"呵氣趴窗"參觀的尷尬。

過去觀眾進故宮只能走兩邊的小門,中間的大門走貴賓。常常是兩邊排起了長隊,中間的門空著。據說有位從東北來的老大爺在故宮參觀,認出了單霽翔,跟他商量"一輩子就來一次故宮,得像皇帝一樣走中間的門進去"。於是後來在故宮入口處,安檢驗票設備遠離三個門洞,"讓觀眾自由選擇,想當皇帝當皇帝,想當大臣當大臣。"

以藏品的魅力征服觀眾,是對文物最大的尊重。2015年9月8日 "石渠寶笈特展"開幕,近300件珍貴的書畫藏品展出,實現了幾代故宮人的想法。其中全卷《清明上河圖》展出,觀眾齊齊奔向展覽所在的武英殿,誕生了新名詞——"故宮跑"。

板著臉的故宮變得"萌"起來

把故宮的尊嚴輻射更遠,他一直在批量生產"故宮網紅",從600歲的"故宮網紅"本身,到文物修復師王津,再到故宮文創,膠帶、口紅等等,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故宮總能在微博、朋友圈等地方掀起一陣熱潮。

故宮

600歲的故宮的姿態開始變得年輕,應該從2013年北京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說起,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詮釋了另一種故宮文化。"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陸續登場。

故宮

然後是大刀闊斧地開拓文創版圖,2014年8月1日,一篇名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內文裡配上了動態版的《雍正行樂圖》,大眾驚呼"原來你是這樣的雍正",自此故宮淘寶萌賤之風一發不可收拾,文創產品也成為故宮"親民"的最直觀體現。

故宮

2016年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上走紅,在故宮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復文物的匠人們C位出道,成為新一代男神女神。紀錄片帶紅了文物修復師這一行業,吸引著新鮮血液加入,煥發出別樣的活力與生機,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每個精彩絕倫的文物身後是無數的匠心積澱。

故宮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走紅的博物館文創,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故宮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銷售額超過15億元。未來,還將有更多新鮮有趣的文創產品面世。

把壯美的故宮交給下一代人

七年裡的每個工作日,作為故宮博物院"看門人",單霽翔早上不到8點,就會出現在紫禁城裡。從神武門向西沿故宮巡查一圈,貫穿著單霽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故宮

多年耕耘,嚴肅莊嚴的故宮變得接地氣,變得不單單是一個傳統文化符號,更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超級網紅"。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擁有並窺見更多樣的故宮文化。中能文旅深耕不輟,期待帶來更多美好生活。

他說,當朝霞滿天的時候,當日落西山的時候,當月亮升起的時候,望著故宮,他心底就漫出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那些一生只看一處風景的人,或許是一早就知道那是心的歸宿。

一生結緣,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故宮,交棒之後他仍在。他曾不止一次設計過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想去故宮研究院搞搞研究。或者,來故宮當一名志願者,希望到時候面試官可以手下留情。

參考文獻:

[1]新京報《單霽翔退休 王旭東接掌故宮博物院》

[2]TA說《單霽翔:第一個走遍故宮9000多房間的人》

[3]新華網《單霽翔退休!故宮"看門人"七年的四重身份》

[4]搜狐《故宮文創一年賣出10個億,文化大IP的創意設計究竟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