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四件事,65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1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時間漸逝,終究有一天,蒼老會代替芳華,皺紋將爬上額頭,這是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命運。

雖然如此,但因為有根和傳承,所以一切都將生生不息。什麼是根?根可以是家鄉一抔土壤,是記憶中過堂風混合著田間清新泥土的味道,是三月的雨,六月的風,是時時刻刻提醒著你從哪裡而來的人。

我們常說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人生只剩歸途。”母親沒有讀過什麼書,她也沒有聽過這句話,但她曾經亦說過:“不管多大年紀,人都還是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媽。”那個時候,外婆身體不好,她的六個孩子輪流回家去照顧,生怕歲數大的外婆出點意外。

最後外婆的身體恢復好了,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雖然她走路不再如以前敏捷,背駝了很多,記性也變差了,但大家還是很開心。因為不管怎樣,對於兒女來說,媽媽還在就好。

什麼是傳承?我想,無論它為何,這就是傳承的意義吧。

有人言養兒是為防老,但是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看見很多不一樣的例子。我認識一個老人,今年65歲,她是一個看起來瘦小的老太太,但身體還不錯。

她老伴去世得早,現在一個人在老家,家裡種著兩塊地,養著一些雞和鴨,喜歡說話,見到外來的人不管認不認識,都喜歡同人說上兩句。

最開始以為她是性格外向,但後來細想,她一個人在老家,平時沒人說話,想來孤獨才會如此吧。畢竟老家的人已經不多了,大多數都搬走了,只剩零零星星的幾戶而已。

老人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城裡安了家。按照所有人的設想,她現在的生活應該過得很幸福才是,至少不用一個人待在老家。

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四件事,65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2

老家雖然有老家的好,很多老人都願意待在老家。就像我的外公外婆一樣,說什麼都不肯來城裡,說不想和兒子女兒住一起,給他們單獨租了房子,住了不到一個月就鬧著要回去。

他們自己在老家種了一些地,每天能去地裡走走就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樂趣,然後在蔬菜瓜果成熟的季節,給城裡的孩子們送過來。外公說,這才能顯得他們還有用。

但是,老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外公外婆是兩個人,彼此能有照應。而她年紀大了,家裡就她一個人,要是真在家裡出了什麼事,可能孩子們一時半會都不會有人知道。

後來才知,她倒不是不想跟著兒子女兒走,而是她的兒子女兒都不想讓她去。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和理解,並且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而這一切,關係到很久以前的事。如今65歲的她,可以說是“老無所依”,她的兩個兒媳,都說她不是一個好婆婆。

一個好的婆婆應該是怎樣的呢?這個定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但要是說一個人不好,理由卻可以很簡單,而老人說:“我年輕的時候做錯了四件事,如今後悔也晚了。”

她做錯的第一件事,就是偏了心。她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性格木訥,不喜歡說話,而小兒子說話好聽,所以她一直就比較喜歡家裡的小兒子,他們結婚以後也自然更喜歡小兒媳。

她喜歡小兒媳,也實在是因為大兒媳脾氣不好,年輕的時候總是和她吵架,於是她的心偏得更實,生活中處處都是偏幫著小兒媳一家。

其實她那些偏心,也都是一些小事,無非是多給小兒子家做點事而已。但在有心人看來,小事也能發展成大事。

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四件事,65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3

她做錯的第二件事,是年輕的時候總是想著孩子,沒有給自己留退路。

她本來身上是有點錢的,是她去世的老伴留給她的。但兩個兒子成家後,一些林林總總的小事,她們都習慣找媽借,藉著藉著錢也就沒有回來過。

在這點上,兩個兒媳總是拿一些事出來說,大兒媳說媽的錢是給小兒子家多一些,反正是偏他們的心;小兒媳說媽這麼大歲數了,哪有錢幫我們,你可不要亂說話。

反正都是各說各有理,具體幫誰了,其實她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正就是誰家有事,家裡需要錢不夠來找她的話,她肯定都會拿出來一部分。

她想的是,都是自己的孩子,幫一下也就無所謂。哪知正是這些幫忙,最後幫出了問題,因為大兒媳始終都是說她的錢給了小兒子家,所以以後老了讓她去和小兒子家住。

小兒媳說:“都是兒子,憑什麼?要養的話,我們也應該公平一點才是。”

她的大兒媳回:“那媽給你帶孩子的時候,你咋不說話呢?”

是的,她說自己做錯的第三件事,就是年輕的時候只給小兒子家帶了孩子。那個時候也是她小兒子自己不爭氣,在外面混日子,鬧得差點離了婚,孩子沒人帶,她也就幫忙帶了。

帶孫子期間,小兒子沒有給她拿過任何錢,都是她自己出的。正因如此,所以她的大兒媳更加認為,媽應該歸小兒子家養才是,沒道理說年輕的時候只幫他們,老來以後才想起還有大兒子了。

針對這個問題,兩家的爭論喋喋不休,一直就沒有停下來過。

而她的女兒,在這個中間全程沒有說話,雖然會經常回去看她,但也僅限於此。這是她做錯的第四件事,她說:“以前不應該有點重男輕女。”

她能給的全部都給了兩個兒子。因為兩個兒子,原來她也沒有想過要女兒養老,沒想到老了以後女兒卻是回家看她最多的一個。

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四件事,65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4

雖然女兒回家看她,有時卻還是時常會抱怨,道:“媽,你小的時候家裡有好吃的,都是先留給哥哥和弟弟吃,沒有我的份。”

她回:“那媽也從來沒有餓著你,沒有虧待過你啊。女兒想了想,只道:“反正媽媽你偏心了就是。”

老人時常和人說起這些,最後都會感慨,說自己現在身體還能動,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但是哪天不能動了呢?到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她的兩個兒媳,依舊在為她偏誰的心更多而爭執不下,大兒媳說應該小兒子家養,小兒媳說都是兒子,沒這個說法,女兒還是說有哥哥和弟弟在,怎麼也輪不到她。

她辛苦了一輩子,到頭來卻沒落得什麼好。老人時常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做錯了事,才導致他們這樣,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想起我曾經聽過一個,和她有類似經歷的老人說過這樣的話:“都說我偏心,可是我也沒真的委屈過誰,把兩個孩子都帶大了,好吃的留給他們,好衣服也先給他們買。結果他們就因為我一個饅頭,兩件衣服分得不一樣,就說我偏心,老了後推來推去,我白養了他們這麼大。”

當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出去,太去計較一件事情最後得失的時候,很容易失了本心。畢竟,關於親情和愛,如果你真去計較成本的話,這裡面的東西你該用什麼為準則,去完全算清楚呢?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