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積石之名,伴隨“大禹導河,始於積石”的傳說而來,據《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綜合卷》記載,積石之名始於春秋,為禹疏河之極地。在歷史的長河中,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開拓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這是一片美麗、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境內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等古文化遺址和出土文物表明,五千至七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從事農牧業生產。被稱為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的故鄉。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是甘肅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縣,也是名字最長的縣之一。

積石之名,伴隨“大禹導河,始於積石”的傳說而來,據《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綜合卷》記載,積石之名始於春秋,為禹疏河之極地。在歷史的長河中,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開拓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西南部臨夏州西北部地區,縣境東南與臨夏縣接壤,西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相鄰,北與青海省民和縣毗連,東北與永靖縣以黃河為界,因境內小積石山得名。

下轄4個鎮、13個鄉:吹麻灘鎮、大河家鎮、居集鎮、癿藏鎮,劉集鄉、石塬鄉、柳溝鄉、關家川鄉、胡林家鄉、安集鄉、寨子溝鄉、郭幹鄉、徐扈家鄉、中咀嶺鄉、小關鄉、鋪川鄉、銀川鄉。縣政府駐吹麻灘鎮,總面積909平方公里,人口為25.8萬。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夏朝時縣域為雍州地。商周為羌戎之地。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8)秦置隴西郡,屬枹罕縣,沿革至西漢初年。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屬金城郡枹罕縣。神爵二年(公元前60)西漢在今縣地置河關縣(今大河家鄉康吊村)。東漢初分屬金城郡河關、枹罕兩縣。建武十二年(36)省金城郡入隴西郡,兩縣屬之。

西晉惠帝永寧中(301~302),在今縣地大河家設臨津縣。十六國時自治縣境相繼為前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後涼等割據政權轄地。西秦永康元年(412)二月,西秦徙都譚郊(今縣境劉集鄉崔家北崖古城),十月遷都枹罕;是年設治城縣,治今劉集鄉。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縣地入北魏管轄。西魏大統十二年(546),於鳳林川(今沒於劉集峽水庫)置鳳林縣,縣境東南東北部屬鳳林縣。北周分屬鳳林縣和枹罕縣。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開皇三年(583)改枹罕郡為河州,屬之,後設積石鎮(今大河家)。唐武德二年(619)置河州,轄枹罕,屬之。貞觀五年(631)置米州(今大河家)。貞觀十年(636)改設米州縣,十一年(637)置安鄉縣。儀鳳元年(676)安鄉縣西移至安鄉城(今安集鄉境內),分屬安鄉、枹罕二縣。隨後設積石軍(在今大河家)歸屬隴右節度使。天寶元年(742),改安鄉縣為鳳林縣,改河州為安鄉郡。

金天會元年(1123年),設積石州(今大河家)。皇統二年(1142年)更臨洮府為臨洮路,仍屬之。元初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河州為河州路,轄定羌、寧河、安鄉三縣。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衛,受轄於陝西都司西安行都衛;六年(1373年)置河州府,領寧河、安鄉二縣,今縣地屬安鄉縣。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民國元年(1912年),屬蘭山道河州。民國2年(1913年),河州改為導河縣,縣境屬之。民國18年(1929年)改為臨夏縣,今縣境癿藏、小關、中咀嶺、居集鄉部分沿山地區屬循化縣,銀川、鋪川、安集等地屬永靖縣,其餘屬臨夏縣。

1949年8月至1958年,縣境除安集、銀川、鋪川等鄉外,其餘屬臨夏縣,1958年底,與臨夏市、永靖縣合併為臨夏市,1961年臨夏縣復縣,縣境屬之。198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成立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這裡處小積石山東麓,屬黃土梁峁溝壑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黃河過境,銀川河、關川河流經,水力資源豐富。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春乾燥,夏秋溼潤。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的傳統手工藝品,與新疆的英吉莎小刀、雲南阿昌族的戶撒刀齊名天下,其鍛制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名錄。

縣內石英石、花崗岩儲量大、品位高,花崗岩儲量達12億立方米,石英石儲量達300萬噸。動植物種類繁多,有蘇門羚、蘭馬雞、雪雞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甘草被譽為五大寶。黃河沿岸乾旱山區栽植的花椒,產量高、品質好、香味濃,有中國花椒之鄉的美稱。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積石山縣地處中原地區與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過渡地帶,是農業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結合部,是多元文化薈萃之地,旅遊資源獨具特色。積石雄關位於大河家鎮康吊村關門社,為古河州二十四關之首,被列為河州八大景之一。 名勝古蹟有新莊坪文化遺址、三坪遺址、禹王廟、積石雄關、臨津古渡、魯班石、香水坪、蓋新坪、吊水峽瀑布、積石民俗村等。

我國名字最長的縣之一,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之鄉

積石山位於縣西南部,全長50餘公里,是甘青兩省之間的分界線。《元和志》卷39枹罕縣:積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積石山。在縣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注於蒲昌海,潛行地下,出於積石,為中國河。故今人目彼山為大積石,此山為小積石。有雷帝山、黑大山、拉鋸山、尕尖山、拉扎山、青石山、樺林山、石榴山等山峰,山勢連綿起伏,巍峨挺拔,極富陽剛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