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學者:澳各行業都應認真地與中國合作

澳大利亞對話雜誌網站4月8日發表悉尼大學中國商業和管理學教授漢斯·亨德里施克的文章稱,研究顯示,中國的投資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但2018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卻減少了36%。現在澳大利亞必須回過頭來思考經濟利益,澳各界都必須認真地與中國同行合作。參考消息網編譯文章如下:

根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和悉尼大學商學院的研究報告,中國的投資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有利於全球一體化和澳大利亞產業競爭力。然而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在2018年下降了36%,從2017年的130億澳元(1澳元約合4.81元人民幣)降至82億澳元。

雖然中國投資者仍然普遍認為澳大利亞比其他大多數國家更安全、更有吸引力,2018年未必就是一個轉折點,但這種下降趨勢依然值得反思。

近年來,有關中國投資的討論一直被政治和安全擔憂主導。這些擔憂需要用經濟繁榮的國家利益作為代價。中國的投資創造了就業機會,增加了出口機會,加深了澳大利亞與最重要貿易伙伴的關係。可以說,澳大利亞現在必須回過頭來思考經濟利益,進行更平衡的全國性對話。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和悉尼大學商學院的研究數據涵蓋了通過併購、合資企業和新項目進行的直接投資,但不包括證券投資,如購買股票和債券,也不包括住宅銷售。

報告顯示,中國在澳大利亞礦業、農業綜合企業和服務業的投資下降超過90%,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下降48%,商業地產投資下降了31%。唯一投資沒有下降的是醫療保健行業,中國在該行業的投資增長了一倍多,達到34億澳元。醫療保健成為最大的投資領域,吸引了中國投資的41.7%,而商業地產(36.7%)則降到了第二位。

澳大利亞政府、企業和專業顧問需要考慮:澳大利亞需要哪些類型的中國投資和投資者。

在醫療保健行業方面,中國對相關企業的投資既為創新提供了資本,也有利於這些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以中國私募股權公司鼎暉斥資19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蘇爾特克斯(Sirtex)公司的為例。蘇爾特克斯是一家澳大利亞醫療器械公司,治療肝癌,收購使之能夠進入中國。

在礦業方面,鋰是中國投資增值的又一個例子。天齊鋰業在珀斯的一家加工廠投資了7億澳元。該廠將提供約200個就業崗位,生產4.8萬噸用於出口的電池級氫氧化鋰。

在糧食和農業領域,也存在建設增值設施的空間,例如區域屠宰場。

可以說,從中國和外國投資中獲得經濟利益,對澳大利亞的繁榮至關重要。

在全球不確定的時期,澳大利亞的政治家、官員、商界領袖和教育機構都必須認真地與中國同行合作,以消除社會的擔憂,強化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友好和積極主動的夥伴的聲譽。(編譯/劉宗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